幸福蜕变从“水”开始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酒埠江灌区改造项目之新建的文明渡槽。记者/俞强年 通讯员/谭琦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俞强年 通讯员/陈立志 闫修兴 刘小花

    眼下春耕正忙。各县(市)区组织机械、人力、资金,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不负农时。

    对老百姓而言,一年的收成在春天。农作物从生根、发芽,到开花结果,灌溉也随之贯穿春夏秋冬。

    特别是经历了去年的大旱、久旱,再面对后期“变化无常”的天气,防汛抗旱的工作始终牵动人心,其背后作为“硬核力量”的水利项目建设备受瞩目。

    如何扛起防汛抗旱这面大旗?如何投好、用好水利项目建设?这种“纯公益”的投资项目资金哪里来?记者为您一一道来。

    2300余个项目

    助力乡村振兴

    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水利项目建设,关乎全市人民的“粮仓”安全,还关乎着乡村振兴的成果。

    2022年长江流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遭遇严重干旱。我省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连续数月没有下雨,造成严重的干旱情况。在株洲,我们先是经历春夏多轮强降雨,紧接着又遇到1961年以来综合强度最强的旱情。株洲在抗击这场极端的旱情时,从容有力,打赢了这场持久战、攻坚战,实现大旱之年无大灾。

    这与我市科学预判、调度有效、党群齐心、举措有力有关。更关键的是,水利项目建设发挥了“定海神针”作用,在涝时能把洪水平稳排泄,在旱时能把远水调运过来。

    2022年,我市争取上级资金8.65亿元,围绕防洪薄弱环节、骨干水利工程、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水生态文明、水毁水利工程修复以及面上小型水利工程等重点实施工程建设。

    凡事预则立,水利项目建设适度超前,精准谋划,才能“有备无患”。

    今年的防汛抗旱还没开始,我市贯穿“去冬今春”的水利项目已经开展。翻阅《株洲市2022至2023年冬春水利建设实施方案》可见,我市目前已铺排18个类型2300余个水利建设项目,总投资达到14.2亿元。这为我市的粮食稳定生产、山地农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各县(市)区也是抢抓有利时机,加快推进水利项目建设,不断提升防汛抗旱的防御能力,同时也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水利支撑。

    比如,炎陵县投资1.55亿元,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完成39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和维修养护,完成十都镇等3个乡镇共20个行政村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新建东片乡镇供水工程,灌溉沟渠清淤250公里,改善灌溉面积5.6万亩;渌口区投资2759万元推进湘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青龙湾堤段整修,投资1900万元推进淦田港治理工程,投入300万元开展龙潭江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确保全区粮食总产稳定在20万吨以上。

    37亿元投资激活民生水利建设动能

    8.65亿元、14.2亿元……这是不少的数字。水利是民生事业,如果没有真金白银的投入,就难以从根本上为群众“趋利”“避害”。

    现实中却尴尬的是,因为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公益性强,市场化融资能力相对较弱。长期以来,各地水利建设主要以财政投入为主,投资渠道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利的发展。

    如何进一步扩大水利投资?怎样及时筹集到水利项目建设的资金?记者采访了解到,市、县水利局深入研究政策措施,在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投入的同时,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拓宽投资渠道。

    就拿去年来说,我市紧扣促投资稳增长政策机遇,转变固有观念,竭力破除项目前期审批、用地、筹资等制约因素,政府投、银行贷、社会筹三方面发力,全口径落实水利投资37亿元,同比增长101%。醴陵市及时把握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重大利好,全力向上争项目、争资金,争资引项金额创历史新高,达到 1.53亿元,成功争取到醴陵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单体项目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

    其他县区也是想方设法扩大水利建设项目。茶陵县采用设计施工采购EPC总承包模式,建设舲舫乡官溪岸坡整治和浸没治理工程,解决附近居民遇强降雨被淹问题;攸县争取民间资金950万元,用于水厂扩建、提质改造;天元区成功申请专项债6100万元,实施白石水厂扩建及保障工程。

    今年,我市将继续积极把握上级政策倾斜主动权,重点围绕中央水利发展资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中长期贷款等,争取更多的项目落地落实,确保全年水利系统资金超10亿元,为项目建设提速。

    与此同时,我市将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开展农村水利水电工程产权流转,推动水利工程不动产权登记证颁证,探索农村水利水电工程产权抵(质)押融资,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变资产为资金,盘活水利工程资本市场。

    “项目攻坚年”促成“株洲水网”建设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而言,最直接的感受是,不仅仅是家里的水质越来越安全纯净,家门口的公园、绿地越来越多,还有大大小小的湖泊、河流也变得更美。

    这种变化,也是缘于水利建设的加强、水生态的改变。近年来,我市水利项目建设带来的效益可圈可点,老百姓也是看得见,感受得到的。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本月20日召开的全市水利工作会议上透露,我市将以“项目攻坚年”活动为抓手,抓好“纲、目、结”谋篇布局,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紧紧围绕水利工程建设全流程、全要素、全环节精准发力,加快“株洲水网”建设,以水利项目建设为“大力培育制造名城、加快建设幸福株洲”提供坚实支撑和保障。

    投资为纲、项目为王。酒埠江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枫溪港排涝泵站和渌口区龙潭、攸县苏洲坝2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项目将加快推进;官庄水库除险加固、57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将按期完成;醴陵市石亭樟树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项目年底前可基本完工……全市水利项目建设掀起新的热潮,现场如火如荼。

    抓住关键,全力推进。“引洮润株”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高效推进;渌水流域系统治理项目工程总体规划编制和节点工程建设高标推进;醴陵市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高质推进。

    以水利项目建设提升河湖系统治理水平。我市加快“一县一示范”“一乡一亮点”河湖建设,打造幸福河湖建设,将完成清淤整治农村小水源1277处,畅通“中梗阻”渠道111公里,实施“水美湘村”建设项目2个村以上。组织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专项债资金项目,加快千吨万人水厂扩容和扩网改造,实施57处以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项目,推动城乡供水“同标准、同质量、同服务”。

    水利各项工作提速、提质、提效,市水利局通过落实项目建设“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评估”制度,全力推动各类项目按时按质完成。与此同时,通过推行“五到场一挂钩”质监工作法,严格落实招投标、项目法人责任、工程建设监管等制度,用好飞行检测制、定期通报制、奖优罚劣制等,努力打造精品亮点工程,做到质量、进度、效益三统一。

    相关链接

    “引洮润株”水资源配置工程

    该项目是湖南省湘江沿线水资源配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拟从洮水水库引水,输水主线路164公里,年引水量4.72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2.95亿立方米,可有效解决株洲城区、茶陵、攸县、醴陵289.24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灌溉用水1.77亿立方米,可改善58万亩农田灌溉。

    渌水流域系统治理项目

    该项目主要围绕解决渌水流域“洪涝灾害、饮水安全、雨污混排、河道淤积、管理秩序”五大突出问题,加快河道、洪道、航道、绿道、廊道“五道”建设,实施“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与生态、水景观文化与经济、水智慧与管理”五大类项目工程,开展“防洪堤防达标提质建设、堤防岸线整治、排污口整治、城乡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河道通航能力建设、‘清四乱’巩固提升”六大行动,实现“在湘赣边区域合作上创样板、在河湖管理上创样板、在河湖环境保护上创样板、在河湖生态修复上创样板、在社会参与建设上创样板、在河湖景观建设上创样板”六个目标。

    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我市共有各类灌区5709处,总设计灌溉面积216万亩。“十四五”以来,我市争取上级财政投资1.74亿元,对部分大中型灌区进行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通过整修灌排渠道,改造渠系建筑物,信息化建设等,灌区严重病险工程基本得到改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49提高到0.563,有力地促进了农业节水、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