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用科技创新激活县域发展“新动能”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宏信科技研发人员正查看试剂。 通讯员供图

    【编者按】

    科技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科技创新,也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的一个关键词、高频词。

    今年,我市将全面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即日起,本报推出《科技观察》周刊,聚力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以“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为主线,围绕“聚焦、裂变、创新、品牌、升级”,传递科技战线的最新讯息,展示项目攻坚、成果转化、企业创新等经验成果,敬请关注。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驰

    通讯员/张真 尹亚岚 黄星

    3月20日,走进攸县高新区株洲宏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该企业科技研究室里,总经理邓程鸿正与科研人员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水泥生料助磨剂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提高产品品质,向市场全面推广。

    一次次的试验枯燥繁琐,但执着,是刻在科技人骨子里的精神。

    ●打破垄断

    产品销量斩获全国第一

    众所周知,水泥、水泥混凝土是当前建筑工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用量最大的工程材料。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水泥产量21.18亿吨,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水泥生产国。

    而水泥生产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是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水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邓程鸿介绍,水泥外加剂能够改变水泥性能,激发出提产、降耗、控成本的“功效”。只需往水泥中加入0.02%的助磨剂就能使水泥研磨机的产量至少提升15%,降低熟料5%—8%,每吨水泥的生产成本就能降低5—10元。

    这些年,宏信科技一直以研发项目水泥生料助磨剂为主,目前,他们研制的水泥生料助磨剂,可提高生料磨台时产量3%—10%,吨熟料降低标煤耗2.5—6公斤以上,一条年产100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6万吨,二氧化硫排放2.5万吨以上,同时减少磨机损耗和改善水泥窑煅烧工况,对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非常明显。

    不破不立,横下心的宏信科技,在成立初期就投资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技术研发团队一度占到了总员工人数的三分之一,研发投入更是占到了营收的8%以上。这几年,在攸县科工信局、攸县高新区等部门的助力下,宏信科技全面布局,先后投入了研发资金3000多万元,引进了30多名科研人员。

    随着粉体水泥助磨剂退出市场,事先布局的液体水泥助磨剂让宏信科技抢占了先机,不仅实现了水泥外加剂国际高水准产品的国产化,也让中国水泥助磨剂市场从国外产品垄断,逐渐转变为国产产品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宏信科技与同行拉开了差距,且一骑绝尘。

    这几年,宏信科技先后掌握了20多项专利技术,承担和参与了15项国家与行业标准的制订、修订,最终取得水泥外加剂全国销量第一的市场地位。

    如今,宏信科技的6大产品中,4个产品做到了国家顶级水平,2个产品具有世界唯一发明专利,其中混凝土减胶剂属于国家技术成果,是行业内唯一一个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创新永不止步,眼下,宏信科技仍在加大水泥助磨剂的科研攻关,即将斩获新的成果。

    ●专项扶持

    以自主研发带领企业转型

    “现有的阶段性胜利,离不开科工信部门的支持,不仅是在科研资金扶持,更是在人才引进、企院衔接、产品推广上鼎力相助。”邓程鸿说,攸县“一主一特”产业链的不断扩大,正为科研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良性循环。

    今年,攸县科工信局正持续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一定额度的财政资金奖励。

    仅2022年,攸县下拨科技专项经费170万元,科技创新奖励资金60万元。着力推进科技创新,递进式培育科技型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24.9%,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4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6家,瞪羚企业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3家,均创历史新高。

    攸县科工信局负责人介绍,目前,结合攸县企业知识产权、研发能力、技术人才等情况,建立了全县科技型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100余家。按照“科小—高企—瞪羚企业”进行递进式培育,围绕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带动企业腾飞。

    这两年,在攸县科工信局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湖南凯峰亚明电缆有限公司等符合条件的企业纷纷淘汰老旧设备,自主研发或引进新设备或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实行转型升级。

    攸县一田农机有限公司,原是江桥街道一家小型个体农机制造企业,年产值仅几十万元。在攸县科工信局和相关部门指导下,该公司自主研发了一种履带式拖拉机的变速结构,有了改进的旋耕机弧形覆土板装置等27项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如今,该公司已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为提升攸县企业的科技水平,攸县科工信局多次组织开展企业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专题培训,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等进行了专题授课,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题培育会,开展入企调研和惠企政策宣传行动。2020年以来,攸县已有20多家企业在县科工信局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获得31个科技和工业项目的奖补资金。

    ●科技下乡

    为乡村振兴提供续航“能源”

    对工业企业,高看一等厚爱一层。对农业企业,则是扶上马送一程。

    该县科工信局对农业企业深入调研、与以扶持,依托科技特派员和科技专家服务团,以产学研合作、精准技术服务的方式,助力农企发展。

    眼下,正是春耕热潮。走进攸县宁家坪镇的双凡村,麻鸭嘎嘎,白鹭翩翩;水清草绿,空气香甜。

    返乡创业青年曾甘华女士说,4年前,她放弃深圳优渥的薪资待遇,毅然与丈夫回到家乡创办了“攸县湘下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她创业的初衷,就想让大家吃上健康绿色大米,推广家乡麻鸭。但她没有这方面的科技知识,更没有这方面的专家朋友。

    “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县科工信局闻风而动,为她牵线搭桥,联系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张帆博士,并将张帆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派驻到该企业进行科技服务。

    在张帆的帮助下,公司实行科学种养:使用“草籽还田”技术,利用优质草籽“根瘤菌”产生的氮磷钾元素,为稻田提供大部分的肥料;采用“稻鸭共生”技术,利用鸭粪肥田,鸭子吃虫子、吃稗草等生态方式,解决病虫害和杂草的部分问题;传授“赤眼蜂”寄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虫卵的新技术,实现“以虫治虫”新科技无公害技术种田,解决部分虫害问题。

    科学种植,为该公司解决了难题,现在该公司土地承包达到近千亩。而这,只是科技助力农企发展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去年全县共选派科技特派员38名,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举办各类科技培训活动120余场,发放科技资料3.5万份,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骨干9500人次,推广新技术21项,引进新品种36个。

    2022年,攸县科工信局指导22家农业企业通过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评价,有8家农业企业申报了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全县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7家。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