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避乱”地今淌幸福泉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军 通讯员/黎亮 肖雨 陈鑫鹏

    春风送暖,晴光满路。醴陵市板杉镇留仙寨郊野公园,近期每天迎来数十辆自驾车,人气随着气温逐渐“回暖”。

    游客来此踏青赏花、探险猎奇,还有人准备了盛水器具,接满一桶桶清冽的山泉水,运回家里煮饭泡茶。

    游客云集的场景,让板杉镇党委书记易桢华春风满面:“这说明镇党委、政府确立的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目前已初见成效。”

    融合人文历史

    让古色乡韵“热”起来

    “板杉镇地处醴陵北郊,紧邻城区,沪昆高速、武深高速、G320(莲易高速)、东城大道等多条主干道路横贯境内,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易桢华自豪地介绍。

    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板杉镇的一大特色。1167年,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产生深远影响的“朱(熹)张(栻)会讲”,第一站就在醴陵。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的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吕祖谦闻听此事,也想前往。可惜当时信息传递很慢,旅途行程不畅,等到1175年吕祖谦抵达醴陵时,朱熹早已取道东归。

    吕祖谦并未离去,而是在如今板杉镇东冲铺村的官道边,创办了醴陵第一座书院——莱山书院(后改名东莱书院),在此开坛讲学,让醴陵成为代表当时中国顶级学术思想(理学与婺学)交锋的主战场。如今,东莱书院遗址被列为醴陵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村后的这座留仙寨,数百年来一直流传着一个村民智避兵祸的民间故事。”板杉镇寨下村党委书记胡立波介绍。留仙寨海拔300多米,树高林密,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山顶是个大草坪,方圆数千平方米。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刘、李、彭、黄等18姓居民结伙避居此地。面对数万元兵追杀,寨中一长者急中生智,组织大家编织一批两尺多长的草鞋,锤软使其变旧,散乱地丢弃在山脚路旁。元兵看见山上炊烟袅袅,路边草鞋硕大,以为山上有神人居住,只好不战而退。

    此传说真假难考,但山顶仍留有城墙坪、宝寨寺等寨基遗迹。

    近年来,板杉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统筹谋划,将这些独特的人文历史、文化品牌与乡村美食、草坪露营等体验式潮玩融合,作为推动乡村旅游的“卖点”。每年,都能吸引上十万人次前来登山览胜、休闲观光、探险猎奇、品茗美食,让古色乡韵逐渐“热”起来。目前,全镇主打休闲垂钓、乡村美食的生态农庄和农家乐,已发展到5家。

    颇有经营头脑的村民,从游客取用山泉水中受到启发。去年3月,他们合伙筹资300多万元,创立醴陵市留仙寨山泉水有限公司,将清澈甘甜的山泉水销往醴陵、萍乡等地的千家万户。

    “没想到喝了几十年的山泉水,如今成了助力村民致富的幸福泉。”寨下村年逾古稀的村民胡申强笑着说。

    集结品牌优势

    让绿色产业“活”起来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龙头”带动。

    近年来,板杉镇通过文化品牌夯实产业基础,借助产业载体助力文化传承,以创建“吕夫子”农业品牌为引领,扶持、培育了梯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陈双生态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豪胜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一批融合绿色种养、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吹响了乡村振兴“集结号”。

    3月14日,寨下村梯云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基地内,村民们正忙着松土施肥,做好栽种辣椒、茄子、丝瓜等蔬菜的前期准备。“等到‘五一’假期前后,我们的白玉丝瓜等‘吕夫子’品牌的蔬菜、瓜果,就将销往长株潭各大生鲜超市。”梯云农业负责人王武说。

    “2018年,镇里鼎力支持梯云农业注册‘吕夫子’商标,一举拿下了涵盖11个品类的商标使用权。”板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梁斌介绍。如今“吕夫子”品牌集结了甜腌菜、艾草、葡萄、高效农业四支产业大军,拥有200多亩蔬菜大棚,年产量可达110万公斤,产值超过400万元;种植艾草600亩、水稻500多亩,葡萄、甜瓜、猕猴桃等水果125亩,年产值达580万元。

    板杉村的陈双葡萄园和豪胜种养基地里,不少村民在辛勤劳作。该村党委书记陈慧先说,陈双葡萄园创新新型大棚避雨栽培等先进技术,推广优良种苗100多万株,先后被评为株洲市驻村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和株洲市农产品质量示范基地,目前种植优质葡萄300多亩,年产值达300万元。

    同时,板杉村豪胜种养合作社投资100万元,购置先进的养殖环控设备和水系循环系统,建设每年可出产成品鸡20万羽、年产值500万元的现代化养殖基地。近年来,合作社通过劳务用工、技术帮扶、持股分红等方式,带动130户310名贫困户稳定脱贫。

    “如今的板杉镇,山野遍地是‘黄金’,山庄美了,村民富了,田野绿了,水质甜了,邻里亲了,游客多了,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幸福。” 陈慧先的一席话,道出了全镇4万多名村民的心声。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