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身场地不足考验城市管理智慧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刘天放

    【用心尽心,不忘初心,一定会有破解之道。】

    据报道,不少中小学开设了足球课程,深受孩子们喜欢。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也开启了足球“启蒙课”。但能让孩子们在家门口踢球、练习的场地却少之又少,就连一些小区也开始为足球下“禁令”。

    实际上,像“小区不让踢、球场荒废不开放,家门口踢球咋这么难”这样的问题,是各地都面临的现实难题。就像大爷大妈跳广场舞扰民,或因抢占球场跳广场舞与人发生冲突等,都与体育健身休闲场地的供给不足密切相关。

    这说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场地不足之间的矛盾,已显得十分突出。以往,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过文件鼓励公共体育场馆,尤其是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但由于安全、经费和管理等诸多原因,一直动力不足,即便不是免费而是有偿开放,积极性也不高。

    客观地讲,近年来国家大力兴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但由于历史欠账过多,数量与民众的健身需求还有较大差距。2021年末,财政部、体育总局发布关于印发《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为的是规范和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但实际操作中,并没有达到预期。

    毫无疑问,如今体育健身已成“热潮”,如果连健身场所都没有,健身将成为一句空话。采取综合措施,或开放公共体育场馆,或在社区微改造“挤”出体育健身空间等,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总之,体育健身场地不足,考验城市管理智慧。相信只要用心尽心,不忘初心,一定会有破解之道。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