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高职院校亮出了哪些“王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日前,教育部网站发布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成果公示名单。

    经资格审查,此次共有1415项推荐成果符合要求,予以受理。

    值得注意的是,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等多个在株院校的相关项目入围,展示了株洲职业教育的实力。

    据了解,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我国教育领域内有关教学成果的最高奖项,是我国教育领域中唯一的一项国家级奖励,与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并称为我国四大国家级奖励。

    我国自2014年首次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至今已连续开展三届。将从推荐的1400余项教学成果中产生特等奖2项、一等奖70项、二等奖500项。

    记者对推荐名单初步梳理统计,由高职(专科)院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教学成果共计941项。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南铁道职院)、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湖汽职院)均有3个项目入围。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各有1个项目入围。

    除此以外,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汽车工程职院、株洲市教育局等单位还参与了其他多个项目,作为参与单位而入围。

    湖南铁道职院

    创新升级

    把专业基础课变身行业精品课

    教学成果名称:《基于需求引领迭代创新的<铁道概论>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铁道概论》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湖南铁道职院,每年都有数千学习者,如何让这些学习者都能受益?学校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书记龚娟,一直在进行探索。

    ■对话参与者

    “通过了解企业对人的素质需求,以便更好地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从2017年开始,龚娟团队着手将课程思政,融入《铁道概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她不定期带领支部成员频频去株洲机务段基层党支部走访,并牵头成立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工作坊,带领更多老师深入研究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铁道概论》课程,学生们更加喜爱。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龚娟介绍,通过将真人、真事、真案例、真设备贯穿教学始终,对概论类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比如,将株洲机务段百万公里安全司机邓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优秀校友、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谢光明,全路技能比武第一名优秀毕业生李东宇等优秀榜样事迹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职业期待与向往,让学生认识到技能宝贵、劳动光荣,人人出彩,技能强国。还引入了“7·23”“4·28”等铁路真实安全事故,强化学生安全意识。不定期带领学生走进株洲机务段,近距离认识现场设备,真实感受机务人的工作环境及工作内容,强化规范保安全和责任保安全的意识等。

    目前,已有兰州交通大学、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900余所学校(单位)的6.1万余人通过中国大学MOOC、智慧职教MOOC学院参加融入思政元素的《铁道概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习。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71所学校9.1万余人借助课程资源开展SPOC教学,校内外学习总人数达15.1万余人。

    不仅如此,还有广州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株洲机务段、广州动车段等企业,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开展新员工入职培训和老员工继续教育提升培训。

    完备行业职业标准体系

    为企业当“智囊”

    教学成果名称:《“一桥两域三环四类”轨道装备制造类专业标准体系研发与实践》

    “该成果为我公司职业岗位和技能等级标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促进了员工职业岗位技能快速提升,加速了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进程……”去年,一份由中国中车集团人才资源部提供的应用效果证明,发到了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张莹教授团队人员的手中。在这份证明材料中,集团表达了对张莹团队的高度认可与肯定。

    这份认可来之不易。

    ■对话参与者

    “职业教育专业标准体系开发的模式与路径不明确、不规范的问题,以及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脱节的问题,都亟待破解。”团队负责人张莹表示,随着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对掌握多门技术技能,能够从事多工种、多岗位的复杂劳动,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得尤为旺盛。作为主要面向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办学的高职院校,团队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龙头企业中国中车集团深度合作,共同研究分析了智能制造、智慧运维背景下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升级改造的岗位特征。

    团队成员、学校党委副书记杨利军介绍,团队通过大数据云图,从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产业布局与专业布局、岗位群与专业群、行业未来技能与专业课程设置四个维度,直观呈现了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人才需求,与院校人才培养供给的匹配情况,实现产业布局到专业布局的无缝转换,搭建专业与企业标准融通的桥梁。

    同时,从企业用人环节,团队开发了66个职业岗位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从专业育人环节,开发了109个专业建设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从专业评价环节,开发9了个专业评价和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形成了中职、高职、职教本科有机衔接的“一桥两域三环四类”轨道装备制造类专业标准体系,实现了各级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

    湖汽职院

    “数字”赋能

    打造更聪明的智慧校园

    教学成果名称:《智课程、智课堂、智评价: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课堂革命10年探索》

    当忘记汽车零部件拆装步骤时,可通过VR仿真操作,并得到详细的拆装流程及步骤,还可以360度变换视角,在虚拟现实中观看结构及工作原理……日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VR虚拟仿真设备辅助教学,登上央视二套《消费主张》栏目。

    而这还只是该校建设和探索“智慧校园”建设的一个片段。多年来,该校以智能校园、“智课堂”平台等“人工智能+教育”为支撑,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产业发展。凭着这一改革探索,项目也顺利入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成果名单。

    ■对话参与者

    “通过营造交互性强、便捷智能、开放灵活的教学环境,更能深度激发师生教与学的活力。”湖汽职院党委书记邓志革说。

    时间倒退至2019年,湖汽职院启用智能校园系统。智能系统会在教学过程中采集相关数据,智能分析教学过程,精准评价课堂效果。并采用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与企业生产现场、工作现场实时连线,采集职业岗位使用频次高的真实项目,真正做到教学过程对接企业生产过程。同时,实时采集的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各项数据,也有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让课堂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呈现终身学习发展趋势。

    新冠病毒防控期间,学校所有课程采用线上教学,由于不能面对面沟通,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样,教学效果难免出现偏差。但该校的“智课堂”平台,让学生学习数据统计和分析让老师一目了然,人工智能驱动的学习分析,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工具,实现了在线教学与现场教学实质等效。

    该校还借助学校“云上湖汽”智慧平台,结合校园汽车文化馆和汽车数字博物馆,依托汽车专业师资团队,做好汽车技术“第二课堂”,为社区群众开展汽车科普文化体验教学,普及人工智能在汽车未来技术上的应用相关知识。

    紧盯产业升级

    让专业走在行业最前沿

    教学成果名称:《面向产业升级的汽车专业建设创新与实践》

    近年来,汽车产业智能化迭代加速,产业规模年增长率超50%,人才需求每年翻番。如何才能跟上产业的脚步?

    ■对话参与者

    “务必紧盯智能网联技术,赋能汽车产业升级革命。”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中对新技术、新岗位、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强烈需求,学校立足服务国家、区域经济,对汽车智能技术、智能交通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进行了升级改造,成功立项“汽车智能技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单位。

    产业升级发展,同样对专业建设提出新的需求。为此,学校从专业结构、目标规格、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智慧环境、智慧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

    为不断适应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学校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近五年共撤销8个专业,新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类专业10个,对照新专业目录、紧跟地方经济发展趋势,构建了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学校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以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为两臂,设置“个性定制、动态调整”汽车类课程体系。依托汽车类高水平专业建设规划,该校破除专业壁垒,促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同汽车类专业的交叉融合,实现人工智能与汽车学科的交叉螺旋式发展,构建“人工智能+”的新兴复合型汽车专业群。

    在课程建设上,学校倡导岗课赛证标准融入,不断磨炼精品课程。通过支持改革课堂教学生态和教师评价体系,初步实现了办学水平可视化、教师发展可视化、学生成长可视化和管理服务精准化。记者走访发现,学校依托智慧校园建设,建设了300间智慧教室和智慧实训室、开辟了7个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实现培养过程数据可通过视觉、语音、传感及痕迹记载等手段伴随式采集,实现了线上线下互动教学。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以标准化引领,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

    教学成果名称:《标准引领、数字赋能、文化铸魂——针灸推拿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

    针灸推拿学是我国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和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渐形成理论体系相对独立、治疗技术特色鲜明、临床运用极为广泛的一门学科。2010年,针灸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医药国际传播中,针灸学已成为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排头兵。

    你可能不知道,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自1987年即开办针灸推拿专业,本专业为国家创新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全国首批健康服务示范类专业、湖南省人才培养方案优秀专业。

    ■对话参与者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学院院长黄宇辉说,作为中医类专业齐聚的中医学院,传承中医药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2015年,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牵头成立了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针灸推拿传承与创新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共建共享联盟,启动了针灸推拿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建设。其建设成果代表了高职高专院校针灸推拿的最高水平。

    该资源库依托数字教育平台,不但能服务本专业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还可兼顾服务社会用户、企业用户的学习与培训。记者登录平台发现,这里可以直接在线学习、浏览,并支持开展专业课程的学习、作业布置、师生交流、考试测验等教学活动。社会服务库中还建设有中医典故、中医经典、古代名家、中医养生和中医治未病模块,在中医药防治疫情方面越来越显现出优势的当下,助力传承优秀中医药文化,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2022年7月,非洲津巴布韦首个中医针灸人才培训在位于首都哈拉雷的“中国-津巴布韦中医针灸中心”开班。共有20名来自津巴布韦的医护人员成为培训班首批学员,他们通过为期3个月的课程培训,学习中医针灸治疗技术,再将中医针灸疗法带到津巴布韦各地,惠及当地民众。让中医药传统文化在海外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人物故事

    相关链接

    在株院校(第一完成单位)其他入围成果名单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融入高铁文化的铁路高职院校“三层三维三链”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研究与实践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

    县域职教集团“政府牵头、多方联动、跨界融合”运行机制创新与实践

    ■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

    “三一三双”:产教协同培养湘菜工匠人才创新实践

    记者手记

    从饮食到出行,从教育到健康……在株洲这片职教高地上,各种关乎我们城市发展与百姓生活的专业尽在其中。特别是这份国家教学成果奖推荐名单,让我们见证了株洲职业教育的硬实力。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努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匹配度,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更好地为湖南“三个高地”建设和我市产业发展服务。

    数据显示,2022年,园区有7所院校和20个专业群入围“楚怡”双高双优建设名单;3所院校立项为“楚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单位,4所院校入选“楚怡”文化传承基地、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名单;园区全年引才218人,其中博士7人、硕士201人、高技能人才7人,评选教授62人、副教授278人。教师队伍素质显著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明显增强;9所院校共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61项,在湖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摘取34枚金牌,稳居全省第一。

    这次我们又欣喜地看到,在2022国家教学成果奖推荐名单中,在株院校有这么多优秀成果入围。他们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面向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优先在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组织知名专家、业界精英和优秀教师,打造出核心课程,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同时,通过优化课程供给,促进职业教育的“专业群”与区域经济的“产业群”无缝对接,真正让职业教育成为“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的教育。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