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自行车,应是幸福株洲的“标配”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易蓉

    【希望公共自行车这张株洲城市的“名片”,能成为“幸福株洲”的延续。】

    春暖花开,在国家优化疫情管控的第一个春天,株洲公共自行车也迎来了“回暖”,无论是日均新增用户量,还是日均骑行量,都有重回当年刚投用公共自行车时的巅峰之势,市民熟悉的“幸福感”又回来了。

    株洲是全国最早一批投入公共自行车的城市,当年的“株洲模式”甚至被众多网友拿来与公共自行车鼻祖阿姆斯特丹相媲美,这项持续了10余年的民生事业,成了株洲城市的“名片”。

    掌声背后也出现“杂声”:大多家庭都有小汽车了,还需要自行车吗?这是不是徒增一笔财政支出?设备老旧,还好骑吗……一些“劝退”的声音总有耳闻,但这项延续12年的民生事业真的过时了吗?

    经济形势在变,城市发展也在变,但群众需求同样在变。疫情3年,健康成为更多老百姓的追求,越来越多市民喜欢上公共自行车这种惬意的出行方式;尤其“双碳”目标下,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城市交通越发拥堵,尽量减少私家车出行,提倡“绿色出行”已成大势所趋,这不仅关乎国家大计,也是老百姓出行顺畅的“幸福感”由来。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边界不断拓展,一些新开发区域、城际铁路沿线的新站点,迫切需要解决“最后一公里”交通配套问题。在经历“野蛮生长”的共享单车后,更需要发挥公共自行车的公益使命。当然,这也就意味着公共自行车的投放思维要转变,从原来仅考虑方便管理向新开发的片区、人口集聚的新小区、新商圈等方面倾斜和考量。

    事实上,运营方不断优化服务,如更新设备、开通用车微信小程序、开通一家通用的亲情卡功能;一群热心市民加入“寻车队”,义务寻找遗落的公共自行车。为了这项幸福事业,大家从未停止努力。

    希望公共自行车这张株洲城市的“名片”,能成为“幸福株洲”的延续。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