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的女儿为什么称为“公主”?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众所周知,“公主”是古代皇帝女儿的一种称号,另外与皇帝同宗的宗室之女也可以被授予公主称号,那么你知道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吗?又有什么历史渊源?

    古代的一些称号的由来,往往都是伴随历史的变迁而产生。古老的称号,其本身就极具文化魅力,比如“王”之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表示贯通三者也,参通之人称之为王。今天我们便来聊聊“公主”称号的由来。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皇帝之女被称为“公主”的传统就被后世朝代沿袭使用,不过公主称号并不是秦始皇首创,在秦统一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确定使用。公主称号最早使用于周天子的女儿,后来诸侯之女也被称为公主。

    在一开始并没有公主称号,当时周天子的女儿被称为“王姬”。“王”是指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周王(周天子),“姬”是周朝国姓,因此在当时,“姬”字被赋予高贵之意,只有周天子的女儿才能配称“姬”字,所以被称为“王姬”。

    由于姬姓女性是王族,诸侯一般都愿意娶姬姓女子作为妻室,致使很多姬姓贵族女性被外嫁到诸侯。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姬”从单纯的姓氏演变成贵族女性的代名词,后来又成为对女性的一种美称。

    《公羊传》记载:“天子嫁女子于诸侯,至尊不自主婚,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不过周天子虽然是王姬的家长,但其女儿出嫁时,周天子自己是不主持婚礼的,因为周天子的地位太过尊贵,但王姬出嫁又是大事,不能落了礼数和体面,所以主婚人必须要和天子同姓,且身份地位要尊贵。

    于是同为姬姓公爵的诸侯成为主婚人(公爵是周代五等爵位中最高等级,只比周天子低一级),因此,王姬的定义就变成了需要由“公”来主持其婚事的女子,所以,周天子的女儿又被称为公主。注: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只有被周天子分封的公爵国的君主才能称公,比如宋国、虢国、虞国、陈国、杞国是公国,其君主可以称公,其中虢国和虞国是姬姓公国,而楚国君主早期只是子爵,楚国君主只能称为楚子。

    后来西周灭亡,东周开始,周王室衰微,周天子不能担负天下共主的责任,只保有天下共主之名,诸侯开始做大做强,一些强大的诸侯自居为霸主,诸侯不再遵守周王室的礼法制度,于是诸侯的女儿也被称为公主。

    不过在秦统一天下之前,当时处于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诸侯之女有很多,虽然都称为公主,但在权力地位方面,小诸侯国的公主和大诸侯国的公主有着明显的差距,公主称号的使用比较混乱。

    在汉朝开始,公主称号才被“规范”使用。汉朝建立之初,为了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被称为公主,诸侯王的女儿被称为“翁主”或“王主”,因诸侯王嫁女要亲自主婚,翁即父,所以称为翁主。

    之后王朝更替到清朝时,公主的“规范性”再一次被打破,无论是皇帝的女儿,还是宗室之女,又或是贝勒的女儿都统称为“格格”,后来皇太极继位以后,效仿明代制度,才将格格的称谓改回了公主。

    本文原载“历史紫陌阁”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