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赶月谋振兴,回望花果满枝头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坚守防返贫底线,驻村工作队及其后盾单位多方走访慰问脱贫户、监测户等重点人群。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军 通讯员/谭雪平 凌琳

    奋斗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回首2022年,我市乡村振兴的步伐越发坚实:聚焦主线,“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思路清晰;奋勇争先,“乡村振兴创新年”号角嘹亮。

    俯下身,关切困难群众坚守防返贫底线;迈开腿,逐梦沃野勇闯振兴路径;埋下头,勤学笃行提升能力。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湘元说,这是市乡村振兴系统镌刻在2022年的奋斗姿态。

    唯有奋斗,方能丰收: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实地考核组给予我市高度评价;“村电共治”经验做法入选《乡村振兴的湖南实践典型案例选编》;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经验做法被农业农村部官网推介……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株洲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献上了一份亮点纷呈的答卷。

    巩固成果守底线

    振兴基石更牢了

    2月5日,茶陵县思聪街道下清村。

    60多岁的村民李仕群,和家人欢度元宵佳节,享受天伦之乐。而曾几何时,他的小儿子肝硬化病情突然恶化,沉重的医药费用让这个脱贫的家庭又面临返贫风险。所幸,茶陵县启动了“双结双促”结对帮扶,他家被纳入帮扶后,与他结对的相关部门和企业送来了慰问金,为他和妻子提供了工作,还帮他小儿子联系了湘雅的教授坐诊治疗。

    脱贫攻坚决战全胜后,绝对贫困被消除,但脱贫不脱帮扶,防返贫、守底线成为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基石。2022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强调要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第三点便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发生在李仕群家的故事,只是株洲动态监测并精准帮扶脱贫户等困难群众的缩影。2022年以来,株洲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抓实抓牢防返贫监测与帮扶,牢牢守住了防返贫的底线:

    ——实行“一季一排查、一月一走访”,拉网式动态排查农户66万余户250多万人,识别监测对象5313户13968人,其中2022年新纳入监测对象1005户3108人,做到了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6900元/年农户等9类群体“应纳尽纳”。同时,对监测户“缺什么补什么”,实施产业帮扶、就业带动、教育资助、兜底保障等措施,织密防返贫网络。目前已消除风险2850户7569人,并创新设立防返贫应急救助专项资金,确保有返贫风险的困难户及时获得救助。

    ——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先后组织两轮有效衔接问题集中排查整改专项行动,将相关具体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同时,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发放义务教育阶段补助3.81万人次1746.53万元,义务制教育阶段无辍学情况,开展助学活动,市县共资助大一新生1452人,发放资助金537.9万元。

    ——推进健康帮扶全覆盖,稳定脱贫对象和困难群众医疗保险率和资助率均达100%,其中医疗救助资金资助参保人数为15.63万人,资助金额达3588.74万元,医疗救助3.8万人次,救助金额1.05亿元,全面实现“小病不出村”及四类慢性疾病上门服务。加强农村空心房和农村自建房安全排查整改,建立完善供水保障机制,面对几十年一遇的旱情,多措并举保障了5700多名农村群众饮水及饮水安全。

    坚守底线、保持底色,2022年株洲持续关注并帮扶监测户、脱贫户等重点人群,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拓展渠道促增收

    托起的幸福更稳了

    2022年9月23日,秋分,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炎陵县大四学生何芬的家里,10亩黄桃丰收了。身为“果二代”,她通过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帮父母卖黄桃,一个暑期卖出5000多斤,看着父母笑着数钱的样子,她直呼:“这是我最快乐的一个暑假。”

    “我大孙子今年再也不用背黄桃出山卖了。”炎陵县十都镇黄上村,93岁村民谢崇璟感激地说。原来,在驻村工作队争取下,村里“最后一公里”道路实现硬化,彻底解决了村里上坑组19名果农22万余斤的黄桃运输难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是打底,拓展是提升。而拓展的重点,是积极创造环境激发内生动能,提高“造血”能力,稳住并托起来之不易的幸福。

    “去年我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为14808元,增长14.3%。”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2022年我市针对脱贫群众稳定增收,组织开展了专项提升行动和“回头看”,切实促进了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成绩来之不易,背后是株洲打出的一套“组合拳”。

    靠产业带动。我市研究出台了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联农带农文件,通过奖补的形式,推动企业、合作社等带动脱贫户和监测户参与产业发展增收。比如:炎陵黄桃2022年种植面积9.6万亩,总产量达7.8万吨,3.6万名桃农人均增收1.2万元。去年9月,我省公示13个申报创建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示范园区的县,炎陵县中南部片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示范园区位列其中。

    靠就业促动。2022年,我市通过联企送岗、线上线下招聘、组织农民工集中出行就业等方式,持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已就业脱贫户7.25万人,以107.07%的成绩超额完成任务。

    靠政策驱动。我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脱贫户增收结合,全市新增30%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助力脱贫户、监测户等就业增收,192个就业帮扶车间实现1880多名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此外,通过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价格临时补贴、走访慰问等形式,有效增加了突发困难户、监测户等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性收入。

    驻村帮扶也是重要助力。2022年,我市切实加强驻村帮扶,建立“月提示、季考核、年总评”工作制度,调整优化全市驻村工作队队员130余人,驻村工作亮点迭出。其中,市派驻村工作队去年为驻点村争资引项1.27亿元,驻点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平均24万元,较2021年增长69.44%。茶陵县卧龙村,在工作队推动下发展茶叶、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入选“湖南省乡村振兴十大优秀案例典型村”。

    “四小四大”展风采

    乡村面貌更美了

    春风吹拂株洲大地,每一遍都会遇见惊喜。

    回眸2022年,一系列可喜的变化在株洲展现,犹如一个个笔画逐渐丰富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农家庭院变美了、村容村貌变靓丽了、村民的用电更便捷优质了,“幸福屋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这是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做好的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也是株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头戏”。去年以来,株洲以“四小四大”为抓手,多面出击,稳扎稳打,获得了“多点开花”的喜人局面。

    小厕所,大民生。2022年,株洲全面推进农村改厕,为民生幸福打响了一场“攻坚战”。去年,集中排查整改全市19.6万户财政补助的农村户厕,组织开展“百日攻坚”,完成5.4万户农村厕所改新建任务。同时,建立先培训后上岗机制,加强对农村改厕人员技术培训,确保厕所建好、管好、用好。

    小屋场,大幸福。去年,株洲把“幸福屋场”建设作为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推动农户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农户投劳投资美化家园,推动农户共建、共享、共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共建成“幸福屋场”100个,撬动社会资金投入1.5亿元,平均每个屋场筹资筹物筹劳折合资金超过100万元,有力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

    小电线,大情怀。2022年以来,株洲探索推进“村电共治、便民服务”工程,在全国率先建立“村电共治”机制,将电力工作纳入村务常态管理,推进乡村电网建设与乡村治理现代化深度融合。全市1388个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现电力便民窗口全覆盖,供电服务窗口的服务半径由25公里缩短至1.5公里,助力全市兴办乡村小微企业2200余家,为企业节约成本5000余万元。

    小环境,大气候。2022年,株洲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厕所粪污、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和厕所革命“五治理一革命”等为重点,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通过党建示范引领,引导群众积极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前,全市100%的村庄建立日常保洁机制,全市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同时,我市统筹抓好路、水、电、气等“七张网”建设,补齐了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多措并举之下,我市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醴陵市枫林镇隆兴坳村等4个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茶陵县全力推进“三清三小”(清垃圾、清淤泥、清杂物,小菜园、小果园、小庭院)秀美庭院创建活动,靓丽了乡村环境,成为典型经验。

    勤于学习勇创新

    振兴底气更足了

    “学习、创新,这是去年乡村振兴工作的两个关键词。”回顾2022年的乡村振兴,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如此说。

    乡村振兴没有现成经验可循,需要学透用活政策,开拓思路探索。2022年,我市提出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市乡村振兴系统多措并举提升干部能力,在学中干、干中学,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看学议”里谋振兴,株洲的学习培训频次密、规模大,覆盖面广:4月底,乡村振兴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攸县召开;5月31日,乡村振兴驻村工作培训班在茶陵开课;6月30日,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大讨论举行;7月中旬,2022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研讨班在市委党校开班……

    通过乡村振兴系统干部政策业务“大培训”、典型案例“大讨论”、干部技能“大比拼”、“智汇潇湘·情牵湘赣”乡村振兴人才集训营等系列活动,株洲全方位提升了乡村振兴干部能力水平。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创新。2022年,株洲创新思路构建机制、强化保障,确保乡村振兴工作惠长远、收长效。

    完善与创新机制方面,我市建立了“4+1”督查考核、现场推进会、项目资金备案与干部能力提升四大机制。这些机制压实了责任,比如“4+1”督查考核变“期末考”为季度督查考核与年底总评,激发了“功在平时”的自觉。再如项目资金备案机制,它助力各县市区有效衔接项目的市级备案工作,完成项目备案800多个,规模达3.87亿元,有效提升了资金项目的绩效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强化保障方面,株洲构建了“市总统筹、县市区负主责、乡村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市领导带头深入一线调研指导,带头开展联村帮扶。市委书记曹慧泉率先走遍全市105个乡镇街道调研乡村振兴,在全市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同时,我市也在不断强化资金支持,加强社会帮扶。全市贫困户和监测户获得小额信贷1.66亿元用于产业发展;银企对接促成19家农业企业获得贷款10.6亿元,带动脱贫户实施产业增收。以株洲社会扶贫联合会为龙头,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帮扶200名脱贫户大学生每人5000元学费,通过“以购代捐”“以购代帮”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消费帮扶交易额超过1亿元。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接续振兴,使命必达。

    春雨滋润的株洲生机盎然,正在孕育乡村振兴的全新图景。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