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四重奏”唱好生态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捷 通讯员/余波

    近日,醴陵市林长制现代化指挥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市近200万亩山林自此有了“最强大脑”:400多名护林员定期巡山、上百个高清摄像头精准聚焦,加上林防火智能语音播报立柱、无人巡护机、火险监测瞭望台等,一套“地空一体”的全方位监测系统,让醴陵市纵深推进林长制工作如虎添翼。

    自林长制工作启动以来,醴陵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两山”发展理念,写实写好“管绿、增绿、护绿、用绿”这四篇文章。如今,这里的林更绿,山更美,也更安全了。

    高位“管绿”

    构建协同作战大格局

    林长制是生态文明领域又一重大制度创新,是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的重大制度保障和长效工作机制。

    作为一个林业大县,醴陵市舍得“下本”,高规格建设组织体系,高投入配备监管体系,高标准打造责任体系,一套协同作战的体系不断健全。

    按照“分级负责”原则,该市设立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林长,由市委书记、市长领头,“一对一”联点,高位推动,层层落实;建立林长会议、部门联席会议等机制,22个部门拧成一股绳,推动林业工作由“单兵作战”转变为“集团作战”。

    与此同时,该市投入200多万元建设林长制工作指挥中心,自主开发醴“林”智慧信息管理平台,通过高清摄像头、森林防火智能语音播报立柱、无人巡护机、火险监测瞭望台,以及卫星云图、遥感雷达、热点感应、视频图像等,对森林资源进行实时动态监控,确保了监管无死角。

    醴陵市还在《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基础上,出台“林长制7项配套制度”“林长工作提示单”“865标准化建设”等文件,压实责任、明确任务,并将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清单,用绩效考核充当“指挥棒”。

    用心“增绿”

    撬开森林资源增长极

    十年树木,绘出绿色画卷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醴陵市在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力度的同时,注重增量、提质、求长远,撬开森林资源增长极。

    仅在去年,该市就完成造林3.2万亩,完成省级生态廊道建设项目1910亩,全年义务植树210万余株,森林资源总量稳步提升。

    野生动植物保护同样走在前列。该市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去年成功救助野生动物30余只,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猴面鹰、领角鸮、白鹇,斑头鸺鹠;醴陵古树名木数据库纠偏工作已经完成,正在开展病损古树名木及大树的救治活动。

    今年2月,官庄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初步通过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公园专家验收评估,该公园2000余亩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完成。

    倾力“护绿”

    推进森林防护常态化

    青山不变,但醴陵林业部门的护绿方式却在不断改变。

    醴陵市构建以村级林长、基层科技员、基层执法员、基层监管员和护林员为主体的“一长四员”森林资源源头管护机制的网格化治理体系,将全市185.35万亩林地划分为408个巡护网格,全面实行GPS定位轨迹智能管理,实现了森林管护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管理。

    同时,该市聘请491名村级防火护林员,60人专业森林消防队,投入580余万元配备运兵车、装备运输车、消防水车、风力灭火机等装备,森林防火“30分钟应急救援圈”形成闭环。

    科学“用绿”

    助推林业产业强筋骨

    百姓因林而富、乡村因林而活、产业因林而兴,这是醴陵林业人最朴素的愿望。

    对此,该市林业部门紧扣重点项目、重要工作,建立健全各类项目使用林地“事前指导、事中跟随、事后核查”的服务监管机制。

    2022年,办结长期使用林地许可70宗,临时使用林地许可12宗,审批村民建房占用林地104宗,有效保障了醴娄高速、花炮物流中心、船湾服饰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民生基础项目的用地需求。

    “醴陵油茶”品牌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匹快马。去年,该市油茶籽产量达9.44万吨,茶油产量2.36万吨,油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35亿元。

    “我们还将制定醴陵双碳工作方案,建立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助推林业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醴陵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