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炉窑火里的“绿色之变”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廖喜张

    通讯员/欧阳芳 余峰

    “采用低碳技术或解决方案进行转型,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效能优化。”这些天,华联瓷业又启动了在企业内部的节能宣讲、培训活动。

    节能降碳,已成为醴陵陶瓷企业发展的共识。

    一炉窑火烧了千年,孕育了瓷都醴陵的独特魅力,但也因为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特点,给当地生态环境和能源消耗带来了深刻之“痛”。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向绿色要发展!近年来,醴陵市推动陶瓷全产业链综合能耗下降15%以上,节能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成为全国陶瓷产业的节能典范城市。

    智造转型

    自动化助陶企“多赢”

    华联瓷业溢百利分厂有一条醴陵最长的智能窑炉。

    “窑内温差不超过5℃,质量稳定,专供出口。”溢百利分厂姚志勇介绍,这条智能窑炉长110米,可在24小时内把泥巴变成产品,一年能销出300万个。110米较80米窑炉降耗30%,产品合格率提升了5个百分点。

    玉祥瓷业拥有湖南省首条陶瓷等静压自动化生产线。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传统陶瓷生产线有30多道工序,等静压自动化生产线将工序缩至7道,提升15%以上的产品合格率的背后,还减少了50%的用工,降低了18%的损耗。”

    降低能耗成本使企业存续发展,市场竞争也倒逼企业绿色转型。醴陵陶瓷企业的选择之一是:自动化。

    近3年来,醴陵已有近100家陶瓷生产企业累计投入近4亿元进行了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引进安装近1100台(套)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装备。目前,醴陵陶瓷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替代率超过70%,在全国陶瓷主产区位居前列。

    从传统手工到自动生产,腾出双手,既谋了效益,又降了能耗,一批醴陵陶瓷企业成为智能制造的受益者。近日,市发改委在醴陵召开陶瓷产业节能减碳经验交流会,市发改委副主任陈朝阳现场点赞:“自动化为陶企带来‘多赢’。”

    技术先行

    解码绿色节能的“醴陵现象”

    自动化背后,藏着醴陵节能降耗的关键密码:技术先行。

    在醴陵每人美瓷公司,大到制泥、打印等各类生产大型用电设备,小到企业空调、电脑等,90%的用电需求可由该公司生产车间屋顶上的光伏发电设备满足。另外,该公司还引进了2台国内领先的节能窑炉,投资了一套污水处理系统。公司一算账:“节能减排‘三管齐下’,每年可节约成本300多万元!”

    近年来,醴陵市积极推进重点用能企业搭建能源管理系统及在线监控系统,实现全工艺流程的资源节约利用。引导陶瓷企业研究开发节能环保新技术,开展余热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节能率达15%以上,形成了陶业节能的“醴陵现象”。

    例如,醴陵陶润实业采用燃气节能辊道窑和余热循环利用烘房,年综合节能9325吨标煤,节能效率行业领先;华联瓷业应用富氧燃烧新型烧成技术及装备、能耗智能监测和节能控制技术及装备等,年节约标煤10210吨,比行业先进水平节能率高出7.26%;阳东磁电与阳东生物洁能在国内首创微波高温烧结技术,友立特种陶瓷研发的陶瓷新材料产品达到欧盟建筑用材标准。

    从节能减碳项目申报也能看出端倪。据市发改委统计,近些年,醴陵市陶瓷产业节能减碳项目的申报数量和争取资金的项目个数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发改部门已为10多家陶瓷企业争取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4521万元,撬动企业投资4.964亿元用于节能技改,每年可节约标煤约3.11万吨,间接带动90%以上陶瓷企业进行节能升级改造。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