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迎娶”白关丝瓜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村民种植白关丝瓜。通讯员/彭亮霞 摄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王军 通讯员/刘晓聪 彭亮霞) 春分以后,农业生产“一日值千金”,忙碌成了田间主基调。3月22日,在攸县莲塘坳镇南水村,农户们趁着停雨的间歇,忙着种植白玉丝瓜种苗。“一共120亩,12万株种苗。”丝瓜基地负责人文水云说。

    从去年开始,南水村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流转了260土地,发展丝瓜、甜玉米、红薯等经济作物种植,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白关丝瓜通体呈玉白色、肉质紧密,烹饪后嫩白如玉、汤汁清鲜,已获批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近年来声名鹊起。南水村多番考察后,决定从芦淞区“迎娶”白关丝瓜。

    但头一年试种的效果差强人意。每亩产量超过3500公斤,但因为商品性不佳,在市场上根本卖不起价,一年的辛劳“打了水漂”。“经验不足,技术管理缺位。”文水云找出问题所在。

    今年,村里邀请经验丰富的种植师傅到基地指导,统一技术标准,并将丝瓜基地分包给农户种植,从种植到培育再到采摘都由专人管理,将责任田落实到责任人。

    村民刘秀云承包了2亩地,与老伴一起移栽、培土、浇水、覆膜,一上午的劳作已累得直不起腰,但眼里满是憧憬。“在基地务工拿工资,到了年底自己的承包地还有分红,这是天大的好事哟。”她摘下草帽说。

    眼下,南水村丝瓜种植基地每天有50余名村民分区分片移栽种苗,一天可以种植白关丝瓜40余亩,第一批丝瓜将在5月初上市。

    “有了产业做支撑,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增加了,村里的抛荒得到治理,乡村振兴更有看点。”南水村党总支书记陈贤华高兴地说。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