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娜
3月1日,株洲高新区企业大会召开,发放近5000万元的产业政策奖补,来自该区约1000余家企业家代表在现场聆听九大产业服务体系的行业与企业代表的成长故事。
知株侠在现场感受到,合作、机遇、成长共赢、合力开创更辉煌的未来,成为与会嘉宾的共同心声。
政府搭舞台,企业唱主角。从制造名城早餐会,到首次企业大会,政企沟通的方式在变,株洲向企业家们的“深情告白”不变:你们成就了株洲,株洲一定会回报你们更大的发展舞台。
探寻政企合作新路径
企业梦想与城市理想,从来都是相互成就、交相辉映。
坚持“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工作思路,株洲重塑优势,再起新势。2022年,株洲全年优质企业裂变市场主体158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破零倍增”199家,规模工业企业突破2000家。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0家(总数达201家)、国家小巨人21家(总数达58家),全省排名均居第2。
这些企业形成了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具备建设一流企业的良好基础,正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但是也面临一些发展难题。比如,有的企业,有好的产品、平台,有好的服务,可宣传推介、交流合作方面欠缺;有的企业本地配套率不够高,产业协同性不够强等等。提高企业粘合度,促进企业间交流合作,这是政府之责,更是发展之需。
加强政企合作交流,我们有过成功探索:2022年,株洲以“早餐会”的形式,将企业汇聚一起,聊产业发展、企业成长,也聊创新创业等。17场“早餐会”下来,株洲成功营造了党委、政府与企业“一家人”“一起干”的浓厚氛围。
这次,株洲高新区的企业大会,主角依然是企业,舞台也交给企业,搭建的正是企业相互了解的平台,加强企业间合作一座桥梁。知株侠认为,这无疑是我们共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更好的政商关系的新尝试。
一场干货满满的“思想盛宴”
在大会现场,来自该区的企业家、行业代表,为在场企业讲述株洲高新区九大产业服务体系:包括人力资源、培训服务、金融服务、科创平台、先进装备、检验检测、工业设计、孵化培育、数字赋能。
诉说故事、分享观点、讲述成长……他们以亲身经历分享高新区服务的特点、亮点,为在座企业代表提供发展思路、展开思想碰撞。
聊孵化培育,株洲菲斯罗克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慧鹏、湖南天桥嘉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赵宏、湖南泰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黄冠腾认为:创新研发、科研核心团队打造是企业发展的制胜关键,株洲高新区成熟的创新孵化体系,让他们心无旁骛谋发展;
说数字赋能,株洲齿轮有限公司管理总监郑琳讲述所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史,提供数字赋能企业发展的生动样本;
永盛新材董事长潘勇通过企业“融资”故事,介绍了株洲高新区针对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如何进行金融赋能;
“我们当下的问题不是培养人,而是招不到人、留不住人。”中车株洲所人力资源部时代学院院长陈瑶说,株洲高新区在“家门口”的“四合一”人才培养体系,让此难题迎刃而解……
台上传授的“真经”,让台下的企业代表受益匪浅。“我们感受到了成功企业的共同特点:那些专注于细分领域做市场的,专心专意搞产品开发的,给予人才宽松成长环境的企业,不论处于什么样的外部环境,都发展得很好。”与会的中普技术相关负责人赵毅说。
做好服务企业发展这道必答题
这次大会上,有些企业纷纷亮出了未来规划:菲斯罗克的新厂房即将投产,目标是精密级光纤陀螺产业化;天桥嘉成将更聚焦核心研发团队打造,加速能级提升……
也有企业家也说出了自己的困境:比如工业设计人才缺乏、工业设计研发成本高,在企业发展初创期、成长期、挑战期,如何全方位赋能等。
企业纷纷畅谈自身品牌、诉说困境的同时,也给我们出了一道必答题——株洲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兴。在新的发展机遇期,我们如何更好地构建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更好地焕发制造之光、培育制造名城、彰显株洲之为,推动经济更快更高质量发展?
知株侠发现,作为坐前排的“应考生”,在努力探索作答。
去年,高新区在全省率先完成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推动管委会向“泛投资机构”转型,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模式,推动企业活力迸发、竞相发展。2022年,该区净增企业6850家,新增“四上”企业179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54家,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403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1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9家、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5家。“三段式”服务体系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
昨天的大会,还对推动产业发展的571个企业和个人进行了奖补兑现,共发放奖补资金4931.68万元,“真金白银”助力企业。
知株侠认为,高新区这方方面面的实践与创举,也在告诉我们——搭建服务平台、构建服务体系、创新服务载体、提升服务能力,就是努力解决企业所需所盼,与市场深度互动。政企携手向未来,制造名城景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