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新时代“工匠之师”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孙晓静

    通讯员/易今科 徐敏

    日前,市总工会公布了“2022年株洲工匠年度人物”评选结果,在10名获奖人物中,有3名是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杰出校友。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全国优秀教师……细数湖南铁道职院名师榜,“国字号”专家颇多;该校毕业生中成长为“全国劳模”、中国中车“高铁工匠”及市级以上技术能手、“工匠”的人数达126人。

    近年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严标准、拓渠道、抓内涵等多项措施,不断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水平“工匠之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严标准:让师资更“过硬”

    “希望你们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也成为学校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和本科申报建设的主力军。”去年4月,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新进教师入职培训班。面对24名朝气盎然的青年教师,时任校长、现任该校党委书记的方小斌开启培训“第一课”。

    在方小斌看来,学校想要在高质量发展上驶入“快车道”,首先就要打造“过硬”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既要“转得活”,也要“管得好”。

    师德师风是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该校以师德师风提升计划为引领,建立“一三五六”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自2012年开始,该校每两年开展一次师德师风十佳个人评比,凡出现师德失范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制。2021年,该校发布《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师德师风考核办法》,从爱国守法、关爱学生、严谨治学等七个方面进行考核。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在学校标准建设中的另一大特色——“双师型”教师发展标准体系。即从基本素养、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4个维度出发,结合表达沟通、团队协作、课程开发等13项内容,分层分类建立“双师型”教师发展标准体系,形成40个监测点、15个预警值。

    “我们对‘双师’认定标准的严格程度,可以说放在全国都不多见。”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张莹自豪地告诉记者,学校由人事处牵头,联合教学、科研等部门开展抽样复核,多措并举下,推动教师形成自我约束、自我诊改的内生动力。

    拓渠道:为教师队伍建设引来“源头活水”

    地处非省会城市,不靠边、不沿海——就在前几年,高层次人才短缺还是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拦路虎”。

    如何为教师队伍建设引来“源头活水”?

    “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拓宽横向流动、纵向上升多条渠道。”副校长首珩介绍。正是抓住了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机遇期,不断深化学校体制机制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才得以注入蓬勃活力。

    横向上,不拘一格、广纳贤才。出台《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聘任退休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等多个文件,以及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加入,并聘请一批退休教授、博士到校工作,引领专业始终紧跟产业高端。

    纵向上,加大倾斜、激发动力。出台《高层次人才校内支持管理办法》,支持在编在岗博士、正高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成立工作室或实验室。建立校企联合博士、专业教授“双师型”企业实践基地。支持在编在岗博士成立科研团队,直接立项校级科研团队。全力支持“双师型”教师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在科研经费、实验用房、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分。

    近年来,该校招聘近200名新进教师,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企业,“双师型”教师由138人增加到367人。柔性聘请高层次人才、技术(技能)大师72人,轨道交通行业龙头企业中的刘友梅院士、樊运新技术大师、文照辉技能大师等专家先后在校建立院士工作站、大师工作室,成为专业的领军人才。

    对人才的高看一眼、厚爱一层,正深度融入学校发展的每一个环节。

    “荣誉推给一线教师,责任揽在自己肩上。”学校智能控制学院院长、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段树华说,这份担当是校领导长期以来的“默契”,如今也在教师团队内接力传承。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目前,学校共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技术技能技艺传承平台2个;省级以上专业带头人14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49人,国内访问学者38人。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1版‘双高’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中,学校排名第16位。

    抓内涵:让“全能型”教师成为主流

    先后主持、参与20余项省市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3部,并被认定为学校科研骨干、“双师型”教师……这是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部一名普通教师罗小玲晒出的“成绩单”。

    有人不禁纳闷:体育老师也能做教研?事实上,像罗小玲这样的“全能型”教师,正成为学校教师中的主流。

    以培训提能力,学校制定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明确教师在不同职业生涯阶段、不同教学岗位对应的培训要求,开发模块化培训课程体系,按照个体发展差异定制培养培训方案。

    靠竞赛促发展,坚持将教学能力竞赛和技能竞赛纳入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在实战中检验和提升教学水平。

    向科研要质量,建设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新创业等于一体的教科研企一体平台,打造了12支对接企业技术领域的创新团队。

    一组数据见证了内涵建设的成绩:近年来,该校承担省级及以上课题97项,立项省级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37项,主持开发国家专业教学标准3个。在2021年“金平果”专业排名榜中,学校两个专业群牵头专业均排名全国第一位。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