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作”龙虎纹铜镜,2000年前的形象广告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文物名:“张氏作”龙虎纹铜镜年代:东汉材质:青铜规制:直径12.5厘米,重488克馆藏地:株洲市博物馆

    广告一直是商家赖以促销的手段之一,现代生活中的广告可谓铺天盖地,随处可见。鲜为人知的是,形形色色的广告并不是现代商品社会才有的新事物,至少在2000年前的东汉时期,便出现了不亚于今日广告的商品促销手段,当然,受制于彼时的传播手段,彼时的广告远未如今这般手段多样,而是多在商品表面纹饰商家的字号标识,以俟潜在消费者能按图索骥,就譬如株洲博物馆珍藏的这面东汉“张氏作”龙虎纹铜镜。

    铜镜是在近代水银玻璃镜发明之前,古代人最为常用的生活用品。大约在商朝中期,随着青铜器的制造技术越来越成熟,人们学会了用青铜打磨镜子,铜镜也便孕育而生。春秋时期,随着礼乐的盛行,人们开始重视礼仪,尤其是对自己衣冠的整洁甚至达到了苛刻的目的,铜镜也就成了贵族们梳妆台上的寻常之物,为了能够显示出自己的尊贵,古代匠人还创造性地给予铜镜雕花刻字的装饰,同时也为生活增加了审美情趣。

    时间到了汉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的大一统王朝,大部分时间都国力雄厚、经济繁荣,手工业获得很大的发展,铜镜之铸造也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这时期的铜镜,制作精良,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社会公认的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而且,此时期的铜镜除了照面视容和审美需求之外,更增添了通灵辟邪、随葬镇墓、追求圆满之祈福功用,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时期的不少铜镜制造者,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在所铸铜镜上纹饰自家的商号标识,可以视为2000年前的较为原始的广告之雏形。

    即以株洲博物馆珍藏的这面东汉“张氏作”龙虎纹铜镜为例。该镜直径12.5厘米,重488克,背面中心为一个大型圆钮,圆钮周围采用高浮雕工艺,铸了一龙一虎环钮对峙,龙虎皆张口露齿,附近纹有卷云纹,纹饰生动,铸造精美,正是东汉时期最为常见的纹饰风格——龙虎图案,源于古代天文上的四象,古代占星术士以春分前后初昏的天象作为依据,把黄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划分为四个星座并想象成四种动物形象,《礼记·曲礼》中说:行军之方位“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用这四种旗帜,象征四神的威力,可以御四方,辟不祥,古人将它铸造在铜镜上,用以镇宅辟邪之意,是东汉时期铜镜的杰出代表。

    纹饰之外,铜镜并有铭文,曰“张氏作竟(镜)大无伤长保二亲乐未央八子九孙居高堂左龙右虎主四旁朱鸟玄武仙人羊为吏宜官至侯王上有辟耶(邪)去不阳从今世昌”,凡54字,笔力刚劲,笔法娴熟,内容则为颂祷吉祥的祝福语,尤其是起首的“张氏作竟(镜)”语,言简意赅指明该镜为张姓工匠所制,故此镜又被称为“张氏作”龙虎纹铜镜。

    无独有偶,株洲市博物馆珍藏的这面“张氏作”龙虎纹铜镜并非孤例,考古研究发现表明,全国各地都曾出土过为数不少的类似铜镜,尽管其规制和纹饰风格不一,所纪铭文也各有不同,但文首“张氏作”的字样却一以贯之。这也说明,在东汉时期,张氏家族的一支作为私家铸镜作坊在彼时的社会上已有相当的规模,这其实也不难理解,汉时民间有“张王李赵遍地刘”之称,张氏排名第一,在现当代张氏也仍然稳居中国姓氏前三甲之列,宗族之盛,在彼时对资金和技术要求都高的铸镜行业分得一杯羹也就毫不奇怪了。

    通观全国各地出土的诸多东汉“张氏作”铜镜,大多采高浮雕工艺铸就,纹饰更是繁复生动,展现了彼时高超的工艺水准,亦从侧面反映出当时铸镜的张氏家族的行业领军地位。而株洲市博物馆珍藏的这面“张氏作”龙虎纹铜镜,铭文语句如此之完整,没有减字假借,且字字清晰,内容表达直接,言词通俗易懂,吟诵朗朗上口,则更是罕见,特别是集中表达的铸镜作坊对拥有这面铜镜的家族后人寄予厚望和期待的铭文内容,祝福他们个个都聪慧睿智、为官步步高升、子孙蕃昌、享乐富贵、长生不老,则更是情真意切,令人动容。这种对现实美满生活赤裸裸的追求和强烈呼唤也是其他时代铜镜铭文所不及的。

    总而言之,这面珍贵的汉镜不仅如实反映汉代的冶炼技术和铸造工艺,也反映当时社会繁荣的文化艺术和人们丰富的精神生活,不仅展示出大汉帝国蓬勃发展的盛世雄风,从另一个层面,也展示着当时张氏家族显赫一时的社会地位和雄厚的财力基础。更重要的是,此镜的“张氏作”铭文,让现代社会被无孔不入的广告不胜其扰的我们明白,原来,早在2000余年前的东汉时期,广义的广告就已经开始流行。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