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盘活县域医疗资源?醴陵这样做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琼

    通讯员/朱卫健 张燕舞

    “现在不用赶到长沙就能找省里的专家看病,真方便!”近日,在醴陵市枫林镇枫林分院,李大爷成功找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心血管外科教授宋逢林问诊,欣喜不已。

    “在家门口”就能便捷高效就医,直接关系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近年来,醴陵市不断夯实基层医疗网络,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办法,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盘活区域内医疗资源,越来越多的百姓就医不再“舍近求远”。

    15亿元夯实基层医疗网络

    如何留住患者,夯实基础是根本。

    2月12日,在醴陵市白兔潭镇东侧,工程车辆来来回回运送着各种施工材料,工人们各司其职,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去年3月,醴陵市二医院(白兔潭镇中心卫生院)医技楼项目开工建设。它是一座集门诊、住院、医技于一体的综合大楼,规划床位400张,预计明年建成。

    加强基础建设,离不开真金白银。近年来,醴陵市先后投入15亿元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市新增三甲医院1家、二级综合医院2家、二级专科医院6家。为加快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该市建成1家传染病防治区、8家核酸检测实验室、27家规范化发热门诊、29家主检诊室。

    为实现县乡资源共享,醴陵市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突破点,由2家三级医院,联合5家二级医院,对22家乡镇医院实现业务、人事、财务、绩效、考核的全面统一管理,有效破解乡镇能力不足、管理不当、公卫不优的问题。

    如今,醴陵市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红利正在逐步释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健康支撑。

    217名“大咖”助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在农村,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绝大多数就是因为生病时不知道怎么选择合适的医院。经常四处辗转,跑了冤枉路、花了冤枉钱,往往还贻误了病情。

    如何让百姓不出远门就能看名医?经过摸索,醴陵市蹚出一条新路——通过开展“湘雅乡情·专家醴陵行”活动,实现柔性引才。

    “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不管是时间上还是经济上都要节省不少。”提及“湘雅乡情·专家醴陵行”活动,李大爷赞不绝口。

    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他曾需要定期去长沙复诊,如今在乡镇卫生院,他就能找湘雅的教授诊疗。

    2016年6月,醴陵市启动“湘雅乡情·专家醴陵行”活动。近7年来,它的“朋友圈”扩大到湘雅附二、湘雅附三、省人民医院等15家医院,专家团队由最初30人增加到217人,现在每周至少有20名在醴坐诊、查房、带教。

    自该活动开展至今,这些“大咖”在醴陵已开展坐诊7000余次,惠及湘赣两省群众15万余人,为百姓节省医疗费用达4500余万元。他们的到来也为醴陵医疗行业源源不断地注入“活水”,让这个地区“水深鱼聚”。

    100%覆盖基层中医服务区

    走进醴陵市明月镇卫生院中医馆,只见古香古色的中医元素装饰恰到好处,一股浓郁的中草药香味扑鼻而来。诊室的中医正在为患者开方配药……

    “我以前腰肌劳损严重,这里为我制定了个性化中医治疗方案,不到一个疗程,我明显感觉疼痛缓解了。”通过这次诊疗,村民汪师傅对镇上的中医馆刮目相看。

    怎样在中医药上做文章?醴陵市有着自己的考量。这些年,它一方面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继续医学教育、全科医生转岗、进修等学习培训,切实提升中医诊疗技术水平和质量,实现基层中医服务区建设100%覆盖;

    另一方面,它加强专科建设,每年配套200万元经费用于发展基层中医药事业。去年,醴陵市中医院骨伤科、针灸推拿科被选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此外,它还将中药饮片和部分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纳入单病种补助范围,采用多种方式分层分类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