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当年骑竹马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彭新平

    小时候家乡春节拜年是最热闹的事,大人小孩一路人马敲锣打鼓,舞龙、耍狮、骑竹马,引来沿路村民围观,那场面真是前呼后拥热闹非凡,令人怀念。

    拜年的舞龙、耍狮、骑竹马三种民间艺术中,舞龙耍狮不但技术含量高,还要有耐力,所以都是大人玩耍,只有骑竹马适合小孩。然而,竹马少小孩多,所以每年一放寒假,我们这些喜欢骑竹马的小伙伴,就老惦记着排练活动的开始,生怕错过了时间到时又没自己的份。

    在与我一般大的孩子中,我是骑竹马的高手,因为我骑竹马不仅是为了娱乐,而是有更多实际的意义——穿漂亮的演出服,享受丰富的可口美食。

    小时候家里贫穷,一家八口人,都靠父母两人在队里挣工分养活全家,加上父亲个子矮小不是好劳力,因此家境十分拮据,就是过年也有时无钱添置新衣服,过年的食品也准备得少之又少,盘碟只有在客人来时才端出来,客人一走父母又立马收起来。所以,我练习骑竹马时特别用功,生怕被淘汰,当然别人不知道我的这个秘密。

    老家木湾村是春节文化活动最活跃的村子,那时,每年到了腊月,村里的艺人们就为春节的各项文艺活动做准备。他们先是把竹马、布龙、布狮子修理好,如果旧了损坏严重,就要重新制作。准备好道具,就组织骑竹马、舞龙、耍狮子兴趣爱好者一起到彭家祠堂去排练。

    排练的日子,不论是天气晴朗还是落雨下雪,大家都会准时来到彭家祠堂,晴好天气就到门口的大操场排练,如遇雨雪就在祠堂里面练。偌大的彭家祠堂内可以容纳上千人,数十人排练绰绰有余。那时,排练都是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既没报酬更没奖金,排练时大家不但没有丝毫怨言,还很是认真,干劲十足,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正月初一,拜年的人们先后来到彭家祠堂集合,待人到齐了,就准备出发。按照竹马在前,然后依次是狮子、龙、锣鼓的顺序排列好。待一切就绪,顿时锣鼓喧天,狮子狂奔,长龙劲舞,孩子们骑着竹马得意地挥动着马鞭,满脸欢喜。

    拜年队伍浩浩荡荡,一路挨队挨户去拜年,军烈属家、各单位与大屋场是必去的。每到单位与大屋场都要热闹好一阵子,小孩子骑着竹马在禾坪上转几圈,接着就是耍狮舞龙,打锣鼓的师傅们也在一旁使劲敲打,主人的鞭炮一挂一挂放个不停。只要舞龙没停,鞭炮就放个不停,鞭炮放得越多越响,舞龙的师傅们就越卖力。鞭炮声、锣鼓声、欢笑声不绝于耳,满堂喜气。

    拜完年,生产队、各单位或殷实人家还会发给拜年人红包、香烟或糖果等,有的大屋场还会把三四张四方桌拼在一起,摆满盘碟,端上刚蒸好的过年米粿,提来热好的水酒让去拜年的人吃,特别热情大方。此时,我总会悄悄地把一些糖果兜进口袋,带回去与弟弟妹妹们一同分享。

    正月十五以前,除了雨雪天气,这支骑竹马、耍狮子、舞布龙的队伍几乎每天都要出去拜年,给人们带去欢乐和喜庆,带来福气与祥和。

    “曾记少年骑竹马,转眼已是白头翁”,骑竹马的日子已离我很远了,但骑竹马的那段苦涩且快乐时光,已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这种印记将伴随我的一生。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