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路短了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理】

    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事】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戴凛)

    “这是我们的新学校,走路一会儿就能到达。”寒假来临,市二中枫溪学校初中部的小李同学绘制了一幅校园图片,向来访亲友得意地展示起来。小李家住芦淞区燎原新村,按照往年的入学划片范围,她需要乘坐公交车前往5公里外的淞欣学校就读。随着附近新学校投用,现在只需步行十来分钟就能到校。

    “以前听说枫溪学校是民办性质,但2022年,政府明确将它定位为公办学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小李同学的家人感叹,孩子幸运地赶上了“头班车”。

    数据显示,2022年,我市新建公办中小学校6所,义务教育学校“民转公”6所,共新增公办学位2.03万个,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全市公办义务教育在校学生占比达95.85%。同时,通过深化集团办学、“联盟+”等方式推进优质学校建设,目前已建立46个教育集团,覆盖219所中小学校。在市人大的监督和指导下,实施百所农村中小学升级行动,提质改造农村中小学117所,完成乡镇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20所,认定“最美村小”20所,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高也在特色办学中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市高中按照“多元导向,目标管理,分类评价”的发展路径,公办高中与民办高中、示范性高中与特色高中协调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中教育格局已经形成。正是因为学校的多元、特色发展,才满足了不同个性特长、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成长需要,推进了株洲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持续高位走强,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各高中学校结合自身优势和生源结构实际打造学校特色,除两所省级特色学校外,其他省级示范高中也在音、体、美、科技、传媒等方面构建学校特色,满足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市二中的创新人才培养、市八中的舞蹈、市十八中的美术、市十三中的传媒、醴陵四中的体艺等,都已经成为社会认可的特色品牌。

    保民生、暖民心,学生资助事关教育公平和民生福祉。去年我市继续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共筹集498万元,帮助965名贫困学子迈入大学校门。同时,我市还多渠道资助家庭困难学生170362人次,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释】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也实实在在关乎老百姓的幸福感。一流的教育,不但是指一流的教育资源,还要有足够的教育公平、良好的教育环境等,让家庭对未来充满信心。

    对此,我市一直在持续发力,以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为主线,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回应着老百姓的呼唤,努力为株洲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提升城市软实力,服务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