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春而行 奋力开跑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编者按】

    新冠疫情调控举措优化之后,全市上下正扎实谋全局,全力拼发展。春江水暖,新春伊始,我市各行业复工开工的加速度就已经拉满。作为经济细胞的小微企业,感受到了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的强劲脉动,铆足干劲忙生产、赶订单,向春而行奋力开跑。

    1

    企业“揽才”意愿强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任远

    正月初七,位于神农城的株洲民企人才市场里热闹非凡,首场新春招聘会在这里举行。

    沉寂了一段时间的人才市场迎来了“春天”。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在各个企业展位前,求职者手持资料,或专注地阅读招聘岗位信息,或与招聘人员咨询互动,气氛热烈。

    “热闹的现场招聘会终于回来了!”一位现场招聘人员告诉记者,短短一个小时,他们收到数十份简历,且应聘人员素质整体较高,招聘效果很好。

    曾在一家上市企业从事策划文职工作的周女士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前,她因生孩子从企业离职,一直没有工作。现在孩子大了,她也重新“出山”,想找一份相关的工作。“今天投了3份简历,希望能成功。”

    株洲民企人才市场负责人罗斌告诉记者,当天共有140余家企业前来招聘,行业涵盖制造业、电子信息、餐饮服务等。

    从事人才招聘行业多年,罗斌见证了招聘市场冷暖。今年,他明显感觉到各行各业正在复苏,招聘企业对市场的信心逐渐恢复。

    罗斌告诉记者,今年的新春大型招聘会从去年11月左右就开始筹备了。当时他们的营销团队向各企业询问参会意向,很多企业对市场较为悲观,对招聘员工十分谨慎,有些甚至直言“我们不招人,招了人也没事做”。但随着新冠病毒进入“乙类乙管”,各个企业的招聘意愿明显增强。“当我们再次向企业询问招聘意向时,企业积极了许多,纷纷表示愿意报名参加招聘会。”

    餐饮行业的变化最先发生,也最为明显。“来招聘的企业中,餐饮行业企业明显增多,厨师、服务员的用工需求加大。”在罗斌看来,这也与政策调整后,人们外出用餐意愿增强有着直接关联。“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其他行业也会进一步加快复苏脚步,期待市场早日回到疫情前的情景。”

    记者了解到,在正月期间,株洲民企人才市场一共将举办12场招聘会,除了在人才市场内的6场招聘会,还将赴各区进行户外招聘,其中芦淞区2场,石峰区2场,荷塘区1场,天元区1场。

    2

    一亿元的小目标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军

    1月30日,温暖的阳光翻过山,洒在田野、洒向设施大棚。在天元区三门镇月福村,65岁的陈月兰将基质土打散,均匀地铺在多孔穴盘上,同伴赵桂兰将包裹着冬瓜种子的餐巾纸打开,二人娴熟地点穴播种。

    钢架大棚内外,风景各不相同。外头万物萧瑟,溪水叮咚作响,里头红肥绿瘦,菜苗长势正旺,尤其是辣椒苗上点缀着的白色花朵和藏在叶片间修长的辣椒,在这样的季节透着“小清新”。

    “大棚乱了四季。”湖南叁农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叁农)负责人萧军,用网络段子总结这种“想种就种”的便利。2021年,该公司投入上千万元,新建5个智能蔬菜大棚,通过“水肥一体化、智能温控、电动遮阳”等先进技术,开启智慧种菜模式。

    叁农早就定下了宏伟的目标:5年内成为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

    疫情打乱了公司的发展规划。“2020年,输送的粤港澳大湾区的蔬菜有60吨,2021年减半,到2022年直接挂零。”萧军笑着自嘲:“剑在手却没做成英雄。”

    危与机在平行的空间,叁农果断调整思路:暂缓外循环、畅通内循环。疫情时代,叁农把增强保供能力作为主攻方向,与大型企业签订配送协议,社区配送平台服务半径从天元区扩展到长株潭、配送社区增加到300多个。公司的财务报表显示:2022年迈上8000万元台阶,离小目标仅一步之遥。

    往往关键的一步最难。年后上班的第一件事,萧军与公司骨干开了个“诸葛亮会”,定下新年工作图谱——17个绿色食品的提质增效扩面、瞄准精细市场的以量定产、预制菜的推广研发……

    “一天当作两天用,两步并作一步走,努力干就对了。”萧军还穿着5年前买的深色西装,一副彬彬有礼的模样。

    3

    瞄准营收

    谋求四连跳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廖明

    1月30日上午,株洲橡胶院新材料事业部位于荷塘区嘉德产业孵化园的生产基地门口,基地负责人符连吾正招呼叉车司机,将一桶又一桶的防水涂料装车,发往分散于全国各地的客户手中。

    起步即冲刺。对于株洲橡胶院新材料事业部来说,确实如此。

    符连吾介绍,1月29日,基地结束春节假期恢复生产,当天即发出去几大车的货。记者采访结束时,发货仍在继续。

    一楼的生产车间里,大部分区域都被各类包装好的涂料填满,内里两套生产设备的边上,也仅见六七名工人。

    似乎读懂了记者心中疑惑。符连吾笑着说:“在我们这里,很难见到一般工厂里几十甚至上百人、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但就这一栋厂房的生产基地,年产值在1亿元左右。”

    接着,株洲橡胶院新材料事业部总经理郭郁,又向记者抛出了一个问题:猜猜整个生产基地有多少人上班?

    答案是:14人,涵盖管理、生产、包装、检测、发货各环节。

    如此惊人的个人单产能力,在郭郁看来是理所当然,因为他们是有着60余年历史积淀的株洲橡胶院裂变而来,技术领先,理应站在潮头。

    就拿目前最为常规的防水、防腐、防渗材料来说,株洲橡胶院新材料事业部的合作伙伴,都是业内顶级的头部玩家。

    2020年,疫情暴发,也是在这一年,郭郁接过新材料事业部负责人的担子。

    3年,面对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内外物流不畅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她和她的团队迎难而上,业绩逆势上扬,在2019年4000余万元的基础上,交出了年产值8000万元、1亿元、1.3亿元的亮眼成绩单。

    走过新冠疫情影响的这三年,随着新冠病毒进入“乙类乙管”,郭郁明显感觉到市场的强劲复苏。

    “年关之前,就已经有非常多的客户,主动找到我们,谈2023年的需求、合作方向等等,这在往年是不常见的。”郭郁介绍,自去年12月份至目前,新材料事业部已签约在手的合同金额,已经达到4000万元以上。

    前有“双碳”政策引领,后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化工新材料领域的发展”,对于2023年,郭郁认为“新材料事业肯定会有新的突破”。

    在郭郁的规划里,株洲橡胶院新材料事业部今年除了继续强化科研、加速成果转化、开辟新的市场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打造品牌。

    谈及2023年的经营目标,郭郁说:“保守预估是在增长30%以上,但就我个人来讲,希望能做到2亿元。”

    4

    “烟火气”升腾

    这家店的复苏很“香浓”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军

    1月29日下午6时,天元区滨江南路228号,西江红的门口已经有人排队等号。晚来清寒,店家贴心地在门口放了火炉,方便等位的食客围炉烤火,边聊边等。

    “最近客人很多,今天用上了排队叫号机。”西江红老板黄鹏说,原本他的3家直营门店只有滨江南路店排队叫号靠员工手写,由于生意持续向好,“赶紧上马了智能设备。”

    这种火爆的生意从1月26日,也即正月初五开门营业就出现了。3家直营店每天满座,门外等位的顾客众多,是名副其实的“开门红”。

    自从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发生,西江红承受了不小的冲击,尤其是去年底的经历更是一波三折。2022年11月初,疫情又袭株洲,市民居家没法出门消费,店里一度亏损了几十万元。

    从元旦开始,黄鹏明显感到生意越来越好,复苏的脉动日益强劲。元旦的烟花秀充满辞旧迎新的仪式感,令他印象深刻:“好久都没这么热闹了,能切实感受到大家的那种振奋和憧憬。”

    黄鹏不到40岁,却是一个“老餐饮人”。他土生土长于仙庾岭,18岁出来闯荡,一手在湘江边创立了西江红这个近20年的餐饮品牌。2022年,他在栗雨开了第3家店,还在滨江南路店附近租下门面打造了专门的办公培训点。“前两天,我们就举办了核心干部的密训营。”他打开朋友圈,让记者看当时拍下的视频。

    复苏的势头,给了黄鹏拓展的底气,目前他正在筹划去长沙开店,“让西江红代表株洲本地菜走出株洲,走向全省甚至更大的市场。”

    “你看,这时有将近40桌等位,3个店都是。”黄鹏笑着亮了亮手机里的系统数据。此时是下午6点37分,正值晚餐高峰时段,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分外浓烈。

    5

    这家民企

    正御“水”前行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易蓉

    1月30日,农历正月初九,还没出年节,湖南水之源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之源环保)就忙着开工了。当天,荷塘区金山工业园内一个一体化智慧加压水泵站项目正式开工,渌口区董家塅高科园内一个净化水处理设备改造项目,也在紧张施工中。

    “开年就接到了百万元的大订单,是个好开局。”董事长黄顾说,“今年是近年春节以来开工最早的一次,要把过去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这个新接的百万元订单,不仅为他开了好局,也为他提供了新思路。

    水之源环保是一家集环保工程设计、环保设备研发与制造、环保工程施工、运营维护于一体的综合型环保高科技企业。过去3年,受经济形势和疫情影响,为求生存,这家民企“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地找订单,但从结果来看,40个小订单客户和10个大订单客户,公司要走的流程,花费的人力、物力成本差不多。

    “既然如此,不如就重点‘抓大头’,即寻找客户群体从原先的点对点,变成点对面,即加强与协会、牵头单位的联系。”黄顾表示,荷塘区金山工业园的一体化智慧加压水泵站项目,就是与市水务集团加强合作的成果。

    思路一变天地宽。眼下,疫情管控已调整,黄顾和同事马上就要成“招商队长”,去葛洲坝、深圳找业务了。

    近年来,水之源环保拿下了数百个污水处理项目。“今年,技术革新将再添新成果——公司新产品‘智慧供水泵房’将在株洲小区亮相。”黄顾说。

    智慧供水泵房通过增加远程联网实现远程监测数据,同时增加更多的传感信息采集,扩展摄像头监控,门禁监控等安防监控,对泵房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的、不间断地采集,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系统。

    “还有乡村振兴战略之下,农村污水治理也是个大市场,我们已有成功实例。”黄顾说。

    新的政策,不断吹来新的东风;新的技术,将开拓出新的市场。2023年,水之源环保的年销售额预计增长翻倍。

    6

    生产订单

    从“拖延”到激增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刘芳

    新春开门红。1月30日,位于株洲汽配园的株洲悍威磁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悍威磁电),工人们铆足干劲投入生产,飞转的机器和火热的生产场面交相辉映。

    “因订单激增,生产任务都排到4月份了。”悍威磁电董事长任争胜告诉记者,为此公司人事部又重新制定了招聘计划,还需扩大生产规模。

    悍威磁电是一家专注于研发与生产起重电永磁铁、电永磁吸盘及磁装夹工具、电永磁快速换模系统等电永磁产品的企业,其产品远销欧洲、美国、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近几年,悍威磁电也受到疫情和经济疲软的双重压力,“从2020年起,公司产值虽然有增长,但是速度明显放缓,尤其是去年增速只有12%。”让任争胜感受最明显的是,“这几年客户的活跃度没那么高,有些项目谈着谈着就停止了,或者要拖很久。”

    转变,出现在去年年底,悍威磁电的生产订单从“拖延”变为“激增”。

    “四川一个谈了半年又搁浅的项目,在去年12月份重新启动,最后在春节前签订了200万元的合同。”任争胜不仅看到了国内市场在逐步复苏,也盼来了国外市场的春天,“春节期间,公司与欧洲代理签了一个400多万元的合同,相当于原来一年的订单量;还有新加坡的一个客户,之前都是小批量采购,前几天告诉我们2月底要来株洲实地考察,这意味着可能大大增加订单。”

    国家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后,不少企业感受到了经济复苏的强劲势头。看着客户们又重新活跃起来,任争胜也充满信心,“疫情期间的投资比较保守,现在市场需求逐渐增多,为了满足生产需求,公司今年还有购地的计划。”

    作为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悍威磁电今年的研发投入将超过销售收入的6%。任争胜说,电永磁是个又偏又专的行业,公司今年还将通过实施精益管理练内功,重点挖掘国内市场,不断扩大国外市场份额,预计今年公司产值可以增长50%,突破7500万元。

    记者手记

    让开局成为“胜局”,让起步成为“跑步”

    廖 明

    农历兔年新春,过得格外热闹。

    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在这个春节放肆撒野、真心许愿。

    开年复工、复市,各企事业单位、商家小店,更是摩拳擦掌,准备开始大干一番。

    新春伊始,我们派出多路记者,深入人才招聘市场、小微企业的生产车间、乡野田间的农业企业、市井坊间的烟火食肆,访问求职者、产业工人、企业负责人、新农人以及餐饮经营者,聊过去、当下和未来。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在人才招聘市场,我们看到各类企业人才需求旺盛,求职者比肩继踵,人才市场供需两旺。民企人才市场负责人罗斌说:“明显感觉招聘企业对市场的信心在逐步增强。”

    在水之源环保、悍威磁电和株洲橡胶院新材料事业部等中小企业,我们看到企业开年即接到百万元大单,上班第一天即开启不间断发货模式,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订单需求均大大高于往年,企业负责人对今年的市场行情乐观,30%到50%不等的年产值预增,车间内外都透着一股时不我待的劲头。

    在湖南叁农的蔬菜大棚里,我们看到种子下地、秧苗入土。尽管此前的疫情打乱了这家农业企业的发展规划,但那些把脚扎根土地的新农人,又找回了适应自身发展的新节奏,在蛰伏许久后的这个新春,又定下了“1个亿的小目标”。

    在湘江河畔的“西江红”,我们又看到了食客排队等候就餐的景象。烟火升腾中,我们感同身受餐饮业经营者咬牙坚持的不易,更能体会他们忙碌背后的欣喜,激赏他们让“西江红”走出株洲、开到长沙去的闯劲。

    春江水暖鸭先知。

    抛开宏大叙事,在这些市场经济最为微小的“细胞”身上,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关于发展的信心,触摸得到经济强劲复苏、市场日趋活跃的清晰脉动。

    让开局成为“胜局”,让起步成为“跑步”!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