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者有得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肖蓉

    攸县渌田镇潞甫村创新打造“公德银行”,让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详见本报1月31日02版《村民成储户 德行有积分》一稿)。笔者认为,让有德者有得,激发崇德向善内生动力,是探索提升城乡基层治理效能、筑牢基层治理基石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质效和温度的“神经末梢”。

    “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基层治理的源头在群众,治理的落脚点亦在群众。毋庸置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强力推进,让乡村越来越美,村民越来越富,但基层仍不同程度存在“精神短板”,成为阻碍乡村文明进程的绊脚石。巨变中的乡村如何破解治理之“困”?基层治理不能光政府干、群众看,而应齐心协力大家一起干。“公德银行”将自治、法治、德治有效结合,寻求管理平衡点,使基层社会治理由无形变成有形、软约束变成硬抓手、感性认知变成精确赋分,治理队伍和项目公益活动融入社会民生、群众事务,实现政府、社会、群众良性互动,为基层乡风治理打开了全新的突破口。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德者有得,民风向善,治理才能行之有效。通过积分评定,对道德积分突出者进行表彰和奖励,既能增强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又能满足大家“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荣誉感和获得感。道德评价有了明确依据、鲜明导向,在群众中形成了“相互学、比着干”的良性攀比风气,激励更多的人崇德向善。如果越来越多的群众胸怀忠孝礼义、脸带亲善和蔼、手扶孤寡老弱、肩担社会责任,乡村的“精神短板”势必会慢慢补齐。

    有德者有得,让群众力学笃行,凝结同心;让善行春风化雨,积少成多;让乡风潜移默化,向善向美;让基层治理有力有效,赋能前行!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