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润基层点上花开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冯杰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做了系统部署,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位列其中,明确指出要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

    近年来,攸县人大常委会在省、市人大的精心指导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完善人大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积极争取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落户文化社区,确立“五四”规划建设思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加大指导推动力度,创设基层参与立法“十步工作法”,助推文化社区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努力将其打造成广泛联系群众、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阵地,推动立法更接地气、更具实效。

    一、以“长”为要,高标准抓建设。紧跟市人大共同打造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的“株洲品牌”要求,确立坚持“四立”、贯通“四联”、推动“四化”、培育“四员”、实现“四升”的“五四”的规划建设总体思路,确保工作有遵循、建设有成效。县人大常委会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对口委办负责专业指导,统筹整合区域现有司法资源,搭建一名常委会副主任为联点联建领导,公检法司、律所、仲裁委员会攸县分会等11个部门单位为联建单位,9名部门单位负责人为联建骨干的工作架构,以结对联建、对口联建的方式,为基层立法联系点注入长久发展的动力。建立“党委领导、人大主导、代表参与、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制定工作办法、部门联建规定、岗位职责等配套制度8项,采用“上级项目投入+县人大常委会配套+县财政资金支持”方式保障支出,为建成开门立法的“议事厅”提供良好实践基础和民意基础。

    二、以“全”为基,强举措优运转。围绕法律草案意见征询前、征询中、征询后三个环节,细化操作流程,形成了确定工作任务、组织解读学习、制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建议、开展调研活动、形成报告初稿、开展集体讨论、咨询专业人员、上报报告定稿、做好总结工作等10个环节的“十步工作法”,以全链条的工作流程保证立法征询工作质量。搭建“三官一员一师一库”(法官、检察官、警官、仲裁员、律师、常委会专家库法律专业人才)结对联“点”,24名市、县人大代表驻“点”参与的“法言法语”和“民言民语”双向转化平台,建立11个网格55名信息采集员的工作队伍,依托代表联络站、“门前三小”、社区微信群、屋场会、平安夜市等平台载体,创设“线上+线下”双征询工作模式,以“专家+代表+群众”交流互动,开展法规解读、调查研究、分析论证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确保法规草案“到群众中去”,意见建议“从群众中来”。2022年,围绕国家、省市立法项目,组织召开民主立法座谈会9次,深入群众开展立法征询意见达5900余人次,梳理群众意见建议转化法条意见建议80余条。

    三、以“联”为主,宽视角促延伸。注重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的优势,拓展延伸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升级社区诉源治理工作站、社区调解委员会、社区警务室、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点等基层社会治理资源,全面融合立法、普法、守法、依法治理等工作,组织开展宪法、立法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株洲市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8场次,参加活动上千人,引导社区居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推动社区实现零矛盾上交、零越级上访、零刑事发案、零安全事故。以基层立法联系点为示范,县人大常委会探索了一条“小平台、大实效”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新路子,推进“3+N”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建成“室”“站”17个,株洲市首个金融专业、农业专业、高分子新材料与精细化工产业链等一批特色代表联络站相继建成,与基层立法联系点交相辉映,相互促进。

    (作者系攸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