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 多地发力总部经济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系统集成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料图片)

    为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以及高质量发展,各地正加大力度发展总部经济。

    近期深圳、上海、重庆、云南、杭州、济南等多省市陆续出台政策,以真金白银的支持举措和配套保障机制等加大了总部经济招引力度,明确要加快总部经济发展,并以此为抓手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总部经济对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市场繁荣、人才引进、资源聚集、产业集群、区域辐射、社会就业、税收贡献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区域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近来愈发受到各地重视。但各地发力总部经济应找准自身定位,避免不顾条件盲目发展总部经济,同时要注重总部经济与城市整体规划协调发展。

    争夺企业总部

    总部经济受到多地重视,与其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产业集聚、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无关系。

    杭州在相关政策的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要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总部经济政策支持和服务管理体系,搭建形成一批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载体,构建成为具有鲜明杭州特色的全国一流总部经济中心。

    为此,杭州将瞄准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坚持总部企业“外引”“内育”两手抓、营商环境优化和产业生态构建同步推进,加强总部经济载体建设和高层次人才集聚,并在用地、用房、人才、金融以及资金奖励等多方面谋划了支持政策。

    多位专家认为,总部经济受到多地重视,与其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产业集聚、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无关系。

    “总部经济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市场繁荣、人才引进、资源聚集、产业集群、区域辐射、转型升级、社会就业、税收贡献等具有重要作用。”中国CFO百人论坛理事、高级经济师邓之东认为,总部经济能够提升城市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提升城市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强链补链

    各地发力总部经济应注重找准自身定位,进行差异化发展,避免盲目冒进等问题。

    从近期各地相关动作可以看出,总部经济发挥的各方面作用中,产业聚集颇受重视。

    如云南省在着力引进优质总部经济的同时,还提出要围绕经济形态现代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方向,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聚焦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关键环节,力争每年引进加工能力强、辐射带动广、集群效应大的“链主”企业不少于20家。

    杭州市在上述政策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出,相关政策制定是为更好发挥利用总部经济在促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更深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积极作用,并明确企业申报认定总部企业时应符合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等基本条件。

    “总部经济能够促进所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然认为,公司总部入驻可更好发挥企业总部优势,对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强,可吸引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相关企业集聚,进而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优势,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固。

    “总部经济意味着产业链中价值环节的高端,而总部经济的落地与成型自然就意味着该地区产业升级与转型占据了产业链的高端。”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总部经济能够推动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提升地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不过,多位专家也认为,各地发力总部经济应注重找准自身定位,进行差异化发展,避免盲目冒进等问题。

    “要避免不顾条件盲目发展总部经济,避免政府宏观规划与引导滞后于总部经济发展的需要。”李然认为,由于现行行政体制、财税制度、GDP核算制度、政府业绩考核制度等方面的制约,企业总部和生产基地的分离往往面临一定阻力。

    “各地应注意‘因城而宜’,找准城市定位,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适合发展总部经济。发展总部经济、吸引总部聚集的关键不在概念而在产业环境的完善以及自身优势的发挥。”李然认为,大型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对企业地区总部的选择是非常苛刻的,除了要求在交通、通讯、信息方面有便捷高效的服务外,对金融、信用、政务、人居环境也有很高的要求,中心城市在进行针对总部的招商引资活动中,必须把“宜生活、宜工作、宜创业”的需要作为改善城市环境的着力点,中小城市也未必是“配角”,同样能在总部经济大潮中寻求到自己的恰当位置。

    “当前各地发力总部经济应注意立足当地资源特点与比较优势,以差异化发展来形成各具特色的总部经济产业与形态。”柏文喜指出,各地发力总部经济,要防止一哄而上的同构化与同质化,以及招商竞争中的以邻为壑等问题。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关键在于稳定的经济环境、积极的产业政策、开放的统一市场、优良的营商环境、活跃的市场氛围。”邓之东也认为,各地发力总部经济,应发挥本地优势特色,用好各类政策工具,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从行动、政策和制度上消除企业集团落户担忧,优化营商和投资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吸引与利用外资

    各地发力总部经济,有助于促进外资转型发展,提升增量外资的层次和水平,提高利用外资效益。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而各地加快发展总部经济过程中,除产业集聚效应外,还颇为重视其稳外资等作用。

    如重庆市日前提出要打造高能级外资总部经济,鼓励外资利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政策,在渝设立跨国公司全球或区域总部,以及管理、采购、品牌、结算中心等各类功能性机构,支持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等业务,推动其集聚业务、拓展功能、辐射发展。

    “各地发力总部经济,有助于促进外资转型发展,提升增量外资的层次和水平,提高利用外资效益。”李然指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通过合并纳税和投资收益,将跨国公司位于其他地区的分(子)公司和关联公司的一部分应税利润流转过来,能够大大提高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所在地的税收集约度。

    “当前积极吸引海外投资,有望短期内快速带来新的增量,注入经济发展新活力。”邓之东指出,各地高新区和自贸区正日益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和经济增长新引擎,有力承载着总部经济的落地发展,在吸引和利用外资方面能够发挥突出作用。

    除发力总部经济外,李然认为,各地做好稳外资工作,应在鼓励投资中支持多种形式外商投资,在市场准入上实施市场准入“极简审批”,完善商事登记“跨境通”服务体系等,同时进一步完善金融、人才、用地用电等方面的政策保障。

    (摘自《中国经营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