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集散,成于品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易蓉

    通讯员/罗金鹏

    2023年湖南服饰博览会暨芦淞服饰节(以下简称湖南服博会)于今日开幕,至今已是第五届,一直在株洲举办。

    “节会是一个平台,最终目的是带动株洲服饰产业高质量发展。”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服饰艺术学院副院长、服饰(纺织)产业链副链长包慧婷坦言。

    始于集散,成于品牌——这是株洲服饰产业的新变化,也是新出路。近日,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在品牌培育、重视原创、人才供给上,株洲服饰产业正发生“质变”。

    品牌之路“愈明”

    株洲是“火车拉来的城市”,服饰产业是“火车拉来的产业”。上个世纪90年代,株洲芦淞服装市场凭借交通区位优势,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批发集散地。

    但当交通区位优势逐渐式微,电商的冲击,低价位、交易量等产业优势不再,株洲服饰产业的光环逐渐消退,其“短板”开始暴露——有市场,无设计;有贴牌,无品牌,业界上下开始达成共识:“只有依靠做品牌才能获得新生。”

    有业内人士分析,品牌可分为区域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上个世纪90年代,株洲服饰产业以芦淞服装市场——这个中南地区最大的批发集散地成名,这就是区域品牌。因此,从株洲的过去和当下来看,打造株洲服饰产业区域品牌是三个品牌战略中,见效最快、最能产生影响力的。

    湖南服博会正是区域品牌重塑的窗口。

    2017年以来,我市通过举办展会,对芦淞服饰品牌培育作出引导。湖南服博会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服饰博览会享誉全国,至今已有五届,并永久落户株洲,成为“制造名城”的又一张名片。

    原创力量“崛起”

    “芦淞服饰”这一标杆IP之下,株洲的原创服饰品牌“自由生长”。

    不久后,株洲原创设计师品牌“素白”将再次登上北京中国国际时装周,这将是“素白”在该时装周的第三次亮相,也是株洲服饰原创力量的展示。

    素白,成立于2017年,是以传统工艺为基础,集服装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有创新理念的原创设计师品牌。2021年,“素白”首次参加北京中国国际时装周,以国家级非遗“醴陵釉下五彩瓷”为设计灵感的服饰,一经亮相,惊艳四座,大家发现“原来株洲服饰设计这么有实力”。

    “篝野”,株洲服饰产业“长”出的另一个原创力量。

    在2022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大会上,“篝野”被评为原创设计师品牌。这是一个以设计、生产、运营为一体的原创设计工作室,以“做山川大地都能穿的衣服”为设计理念,创建了一个意象朦胧的新锐服饰品牌。

    还有“魔美名作”。去年春天的那场女装秋季新品全国发布会至今仍是株洲服饰产业的“惊喜”,一季推出600个新款、孵化原创设计师,成立新的高端女装子品牌。“企业重研发设计,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在原有1个区域设计团队基础上,新增杭州、厦门两个服装发达地区的设计研发点,研发成本已占企业总管理成本的40%。”“魔美名作”服饰创始人刘立中说。

    ……

    “原创力量,从屈指可数到如数家珍,这就是近年来株洲服饰产业最直接的变化之一。”包慧婷说。

    作为时尚发展的核心能力,芦淞服饰行业的时尚创意设计能力已从过去的简单模仿阶段,逐步过渡到主张原创设计、凸显地方特色的自主创新阶段。创新、创意,让芦淞服饰逐步从“贴牌工厂”向“原创品牌”跨越,向时尚创意产业转身。

    据不完全统计,芦淞市场群聚集了38个服饰专业市场,共有欧微、狐轩、素白等原创品牌3900多个。

    人才“短板”补长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

    服饰产业是株洲第二个千亿产业集群,是时尚产业、富民产业,拥有好的设计,才能打造好的品牌,而设计需要人才。

    “这种人才需求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创设计师人才,另一类则是工人。作为一个长期以批发、代工为生的市场群,株洲服饰产业曾面临设计人才匮乏,但如今‘短板’也在变长。”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服饰艺术学院党支部书记刘琼说。

    目前,该学员共设有服装专业5个大专班、3个中专班,其中有2个中专班为“意法班”。据介绍,该学院与意法时尚中心开展校企融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其他班不同,“意法班”授课内容更侧重橱窗设计、陈列与展示、销售与运营、色彩搭配等,这符合意法时尚中心走高端化路线的需求。

    “我们与‘素白’‘欧微’等株洲服饰企业都进行了对接与沟通,双方都有定向培养人才的合作意向。”刘琼表示,该学院还设立了与服饰产业相配套的服装表演班、涵盖配饰设计的产品专业班、电子商务专业等。

    此次,湖南服博会上的“重头戏”——湖南原创服装设计师大赛成为“揽人才”的途径之一。

    从2017年开始,每届的湖南原创服装设计师大赛都吸引了全国上百名服装设计师参赛,此次更是收到了190个参赛作品,最终有20个作品入围决赛。

    “这些设计师都是年轻新锐,他们需要一个专业的展示平台,株洲需要年轻设计人才,这是一场双向奔赴。”服饰(纺织)产业链副链长包慧婷说,“通过举办大赛,每次都有设计师留在株洲,并且比重还在逐年增加。”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