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工作成效突出获省政府表扬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客家三人龙表演吸引众多游客观看。 唐辉 供图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黎世伟 通讯员/张和生) 近日,省政府对2022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予以表扬激励,其中炎陵县获评“完成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成效明显的市州、县市区”“推动河湖长制工作成效明显的市州、县市区”“推动林长制工作成效明显的市、县市区”。

    文旅融合 古老炎陵焕新姿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炎帝陵景区特别安排隆重肃穆的炎帝陵祭典体验活动,以及精彩纷呈的炎帝民俗文化表演。其中,炎帝民俗文化表演在神农露天小剧场举行,演员们以“竹竿舞”“神农酒歌”“渔猎洪荒”等6个舞蹈情景篇章,向游客们展示炎帝8大功绩。

    近年来,炎陵县突出文化引领、旅游主体、康养支撑、融合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快速发展,逐渐形成全民、全域、全时文旅康养发展的新格局,不断释放全域旅游新动能。

    炎陵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大县,也是我省拥有国家和省及市、县各级“非遗”项目最多的“金牌县”。近年来,该县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深入挖掘、传承和研究“非遗”文化。全县现拥有“非遗”保护名录项目158项、文物遗存200余处、文物藏品1300多件。如今,享誉全国的客家山歌、瑶家歌舞等纷纷走出大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圃园中的朵朵奇葩,也成为旅游新增长点。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该县形成以酃县白鹅、有机茶叶等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群。并推出炎陵黄桃、猕猴桃、蔬菜、茶叶等采摘活动,从单纯“卖果”“卖菜”转为集“吃、住、赏、购、体验”为一体的多业态发展,吸引大量游客前来。

    如今,该县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炎帝陵景区获评中医药康养旅游省级示范体验基地、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基地,神农谷、红军标语博物馆、酃峰红色文化培训基地分获省研学旅游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2022年,全县接待游客数、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0.4%、10.3%。

    告别“四乱” 扮靓炎陵美丽河库

    河湖美不美,关键在河长。炎陵县坚决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重大政治责任,配备了265名县、乡、村三级河长,实现了全县53条大小河流、39座水库三级河长全覆盖。2018年,该县有关部门联合启动河库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的“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

    “清四乱”行动中,该县把上级卫星遥感、暗访、现场督查等交办问题作为“清四乱”的重中之重,成立专班、部署专案,重拳出击。对问题整改滞后的,通过“交办一次、提示一次、约谈一次、问责一次”倒逼责任落实,有力整治了神农古镇项目、黄石砂场等一批涉水重点难点问题。对每处整改销号现场认真组织“回头看”,切实推动真整改、改到位。

    该县还利用三级河长,累计巡河3.75万人次,并利用无人机暗访等信息化技术,确保及时发现问题。此外,该县还聘请民间河长162人,开通投诉电话,广纳社会意见,扩宽问题发现途径。

    如今,全县地表水体水质和饮用水源水质均优于国家Ⅱ类标准,达标率100%;沔水神农谷河段、洣水水口镇水西段先后获评湖南省“美丽河湖”;小水电清理整改典型经验被全省推介。水口、中村等5乡镇获评“株洲市河长制工作标准化建设单位”。

    三级林长 守护“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炎陵县完善林长制组织体系、落实林长制责任体系、完善林长制管护体系,统筹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治理,各项林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炎陵县森林覆盖率达83.55%,居湖南各县市区之首。去年来,该县探索制定“林长制”林区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森林生态安全治理长效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林长体系,覆盖全县范围内的所有林区。组建了县主要领导为县级林长和县级第一副林长的组织机构,成立县林长制办公室,制定《炎陵县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建立林长会议、部门协作、信息公开、督查考核办法、工作通报等8项工作制度。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该县设立县级林长14人、乡镇级林长121人、村级林长254人,构建了“县级统筹协调、分级负责、乡(镇)村具体落实”的林长制责任机制和“一长三员”分区负责的网格化管护体系,初步建立“天空地”一体化森林草原资源监测监管平台,形成人人“盯”住森林的生态安全网。

    在“林长制”有力推动下,该县做好造绿用绿文章。2022年,全县营造林16000亩,森林覆盖率稳定率为100%;森林蓄积量净增长量保持在3.5%以上;省级以上公益林和天然林管护协议书签订率100%;湿地保护稳定率为100%。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