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对方向,看“他们”的产业进阶之路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居然之家俯瞰图。 楚文君 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洲平

    通讯员/李亚玲 罗伶俐 段辉辉 楚文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其中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新发展阶段,以县域经济为抓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共同富裕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虎年,茶陵县打造“三个高地”,着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年”“乡村振兴固本强基年”等活动。乡镇街道是如何从产业入手,全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共同富裕呢?请跟随记者的脚步,从最偏远山区到繁华县城,不妨一路看过来。

    距县城55公里

    桃坑乡演绎“楠”主电影新续集

    说起桃坑,就不得不提楠竹。作为茶陵最大的楠竹产地,桃坑乡八成山林资源以楠竹为主。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被誉为“小香港”,因为水运便捷,竹子和木材生意兴隆,后因诸多原因,竹木生意萧条,不少竹子老死在山上,没有发挥最大经济效益。

    但在去年4月7日,桃坑乡南坑村举行楠竹流转资金现场发放仪式,向32户村民发放150万元楠竹流转金,最高的一户领了10万元。这是该村唤醒沉睡资源享受的“绿色红利”。

    南坑村是一个以山林为主耕地稀少的偏远村,林地上长满了楠竹。以前,楠竹由农户自主管理,抚育不到位,加上砍伐随意,经济效益低。

    2021年,南坑村三个组34户村民自愿将1256亩楠竹山林以每亩40元的协议价流转至南坑村委会30年,由村委会统一管理经营,打造楠竹特色产业,流转资金共计150.66万元,结束了资源分散、管理无序的状态。除了给村民增收,楠竹还给村集体经济每年带来6万多元收入。

    如南坑村这样的蝶变,在桃坑乡还有很多。全乡共流转楠竹3万亩,每年人均增收300元。该乡在上坪村、马溪村做好竹林流转、楠竹加工等相关工作,因地制宜,以点带面,带动传统的楠竹产业转型升级,让楠竹产业变成富民产业。

    【点评】在乡村,散落着不少“沉睡的资源”,但要“点石成金”,却并不容易。如果把桃坑乡产业发展比作一部系列电影,那经历过辉煌、走过低谷,现在被重新“唤醒”的楠竹产业无疑是主角。如今,桃坑乡积极发展农村新业态、新模式,让沉睡的资源变成农民致富和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成功开启了“乡村产业”这部系列电影的精彩续集。

    距县城19公里

    严塘镇念好产业发展“融”字诀

    加快老区振兴,产业最关键。

    “融”正是严塘镇产业发展的秘诀。去年完工开放的中国·湾里红湘赣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园项目,正是其红绿相融的成果之一。

    湾里村党总书记张陈生告诉记者,依托红色旅游,该村每年村集体收入增加了十余万元,而且山地流转给万樟集团发展黄桃、油茶等产业。只要人勤快,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务工。此外,还有红色旅游带来的民宿、餐饮收入,村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在不断提升。

    中国·湾里红湘赣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园,只是融一二三产业成型的中国花湖谷景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严塘镇依托独特的红绿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打造红色旅游景区、湘赣边乡村振兴示范区的一个样板。

    从传统农业到农旅融合,严塘镇走在茶陵乃至湖南前列,被列为茶陵全域旅游的重点乡镇。2021年,严塘镇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并获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单位”。

    当然,严塘的“融”字诀远不止如此。从生猪、茶叶等传统产业走向现代化、规模化,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将荒山化为4A级景区,再到69公里产业道路将全镇农业产业串联成一条完整的全产业链。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绿色崛起的气息扑面而来。永不褪色的红,拔节生长的绿,相互交映,成为严塘镇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点评】偏远的革命老区如何推动乡村振兴?严塘交上了一份高分答卷: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产业振兴为基础,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深挖丰富的红色资源,整合“绿色”资源,进行生态产业建设,通过做好“红”“绿”结合“文章”,让“红色基因”“绿色屏障”变成一串串可持续的致富密码。

    距县城16公里

    虎踞镇扛起老品牌“新生”重任

    “茶陵有三宝,生姜、白芷和大蒜脑。”“茶陵三宝”是茶陵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虎踞正是“茶陵三宝”的主产区之一。目前,该镇种植面积超5000亩,年产量近1000吨。其中,虎踞的紫皮大蒜以香、辣、脆最为闻名,产量占据茶陵的半壁江山。

    然而曾几何时,因蒜种退化严重、栽培技术不当等诸多原因,茶陵本地紫皮大蒜个头越来越小,市场竞争力差,甚至还出现过滞销。

    如何帮助茶陵大蒜重振雄风?这些年,虎踞镇一直在努力探索。2018年,茶陵县农业农村局启动《茶陵紫皮大蒜提纯复壮项目》,虎踞镇成为项目首选地。

    经过几年品种培优,去年5月一组数据给茶陵带来惊喜:虎踞农户自种的蒜头平均直径4.14厘米、鲜产重量每亩约350公斤;经过提纯复壮后的蒜头平均直径5.25厘米、鲜产重量达到每亩约550公斤,提纯复壮品种“胖”多了。

    去年,科研团队已经交付了首批10000瓣提纯复壮蒜种。这些“宝贝”,将以虎踞镇为中心,在这片土地上孕育、成长、分化、壮大,给茶陵大蒜产业带来新的生机。

    其实,为了让“茶陵三宝”重新享誉市场,虎踞镇做的远不止这些。虎踞镇整合260万元扶贫资金,加大农产品加工产业建设,形成“工厂+农户+合作社+基地”的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支持当地加工企业与合作社、种植大户横向联合,建立“产供销加”一体化模式……加工业帮“茶陵三宝”创造新价值,新业态为虎踞镇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

    【点评】产业要发展,品牌是关键。农业品牌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质量是品牌塑造的根基,创新是品牌响亮的动力。虎踞镇没有躺在过去的辉煌中,而是苦心孤诣提升大蒜品质,让老品牌“亮”起来;加强创新驱动,在提升产品科技含量、补齐产销短板等方面下功夫,让老品牌“强”起来。

    距离县城零公里

    云阳街道点燃县城消费“新引擎”

    去年,9月27日,茶陵首家一站式中高端建材家具购物中心——居然之家茶陵店开业运营,100多个国内外大品牌入驻,吸引不少湘赣边居民前来购物。

    该商业综合体是云阳街道开展“市场主体培育年”活动,建设湘赣边商贸中心的重要平台之一。

    茶陵作为株洲南三县、湘赣边(安仁、莲花、永新)中心区域,其县城是周边的商贸中心。特别是2020年,茶陵火车南站建成,醴茶铁路线上再闻火车鸣笛声,茶陵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愈发凸显,为商贸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去年,云阳街道提出要繁荣商贸,打造湘赣边商贸中心。为此,该街道立足当下,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将其作为街道经济韧性、就业韧性的重要支撑。

    为了助力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云阳街道成立专门团队,从工商注册、相关材料申报等方面提供“保姆式”服务,并在年初开展“访企应聘”活动,组织街道居民、进城务工人员、陪读学生家长等参观企业,现场招聘。同时,引进居然之家等大型商场,为打造湘赣边商贸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去年来,该街道实现新增市场主体目标是3211个,个转企467个。沿街的特色门店、新奇的业态项目、升级的消费体验,成为当地居民的好去处,也是消费增长的“新引擎”。

    【点评】市场主体是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载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是稳就业的“顶梁柱”、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云阳街道审时度势,提出了打造湘赣边商贸中心的发展思路,深入开展“市场主体培育年”活动,助力各类市场主体快续增长,为茶陵产业建设、财税征收、带动就业、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