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吟且书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石少华

    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他和他的作品。

    那是流火的季节,本想在家乡待一两天就走的我,却因一场突发事故,走不了了,要继续在家乡度过这个漫长炎热的夏季。为了打发这百无聊赖的时光,在家乡街道的地摊上,低价买下了他的这部作品集。买书时知道是盗版,原本准备作闲书一样读,读完即丢。当时对他也并不十分熟悉,只是知道他的姓名(还叫不全),知道他有《挪威的森林》和《海边的卡夫卡》两部有名的作品,但没读过。他就是村上春树。

    这部作品集收集了他的《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列克星敦的幽灵》《去中国的小船》《萤》《天黑以后》《电视人》等多部(篇)作品。读的第一部作品是《挪威的森林》。这部作品的晦涩和不怎么吸引人的情节,几近让我放弃阅读,只不过碍于名著的桂冠,才让我耐着性子,几次把书捡起、读完。读他的第二部作品《且听风吟》时,我感觉他的作品已经开始调动起我的兴奋神经了。紧接着的《列克星敦的幽灵》《去中国的小船》等作品已经把我完全带入了他的世界。

    坦白地说,他的作品写的都是些平凡世界的平凡人生,就像你我他身边发生的事,而无宏观叙事的惊天动地,也无新、奇、怪、异,但仍然用他的笔和思想征服了我,征服了许许多多的读者。比如貌似“俱以实录”的爱情小说《挪威的森林》,作品中人物、场景的象征色彩绝非那么简单。渡边对具有自毁倾向的直子的迷恋托出我们此前已经看到的“存在”与“虚无”、通过物质世界与内在世界之间的类比,触及了现代人类的生存问题。

    他的作品成功之处不在情节上,在于他构思的别致和运用文字的匠心,最独特的地方在于传达了别具一格的文体,提出了文学上的另外一种可能性。在拍案叫绝之余,我不免要问:小说还有这样的写法?小说还可以这么写?他在小说中大量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并且都恰到好处。他的语言的叙述总是那么不紧不慢,就像一个好性子的人给你说话一样。他的语言是冷峻的甚或带有高傲,他绝不会为了迎合读者改变自己的语言风格。他的语言是他作品的最大成功之处。

    他的作品许多都是意味深长的。在其中我们可以邂逅失去和老去、记忆和音乐、时光流逝与永恒不变、现实与无意识之墙,以及一种对我们能跟人和自我完全融为一体的类似世外桃源之地之时的感伤向往——“毫无障碍与阻隔”。这正是他令我们怦然心动、心有戚戚的那些最美好的特质。同时,他的作品里通过某种事物的缺失而表达出来的宿命式的“失落感”“孤独感”以及“绝望感”,是获得了相对富足物质生活之后的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共同感受。

    他的作品是有节奏的。在他的作品里,节奏就是一切,爱情、悠闲、沉思都成了细节,剩下的空间就只能用感伤去填充了。他是酷爱音乐的,爵士、古典民谣、摇滚……占据着他人生和作品的中心。用他自己的话说,音乐是进入深层潜意识——我们精神中那个亘古不变的另一世界的最佳途径。在那儿,他用音乐的语言叙述故事,用词汇的音乐性锻造语言。他作品风格独具的节奏跟爵士乐的节拍隐然相和。

    读他的作品,没有感觉到明媚,而是感觉到一种灰暗。这不仅是从作品的基调、场景,还是从作家的叙述、故事的结构,都有一种痴人说梦之感。不难看出的他作品中轻松的语调、他的幽默、他对人生常取的离奇的感受,还有这些早期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对过去的怀恋。他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那种酷酷的、超然的、有些古怪的,对许多读者尤其是那些传统的读者显得另类而清新。他作品的叙述使我联想到余华小说的叙述,也使我有种想重新阅读鲁迅和郁达夫作品的冲动,因为前者的语言是不媚骨的,后者所写的生活场景有许多与他相同。

    在日本文学史上,他可能没有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这样的地位,但他以有别于他人晦涩、华丽的语言而取得巨大成就,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因为他作品中的语言、内容,是你在此前没能感受到的。当我读完他的作品后,我后悔了,后悔我未能尽早地握着他的手,后悔我没能买他的正版书。因为他的书是可以传世的。

    当我还未读完他的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开始搜集这本书里没编上来的其它作品。哈佛大学杰·鲁宾教授著的对他作品的评论集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对于我更进一步认识他、理解他的作品有帮助。几番犹豫,近年很少买书的我还是欣然解囊。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会更进一步亲近他、了解他。一个连续十多年被视为是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的日本传奇作家,一个为我们这个高度商业化时代提供一种清新的普鲁斯特趣味的行吟者。

    为了不让杰·鲁宾先生的评论影响我的思想,特地在读评论集之前把村上作品读后的体会写出来。这是最质朴的、最原始的思想,虽然不成熟、不深刻,但却是最真实的。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