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45次提到“城市”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吴楚/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楚

    亚里士多德有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今年市两会期间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全文不到1.7万字,却提了45次“城市”。

    这些有关“城市”的表述,涉及方方面面,有招牌有试点,有认可有荣誉,有新布局也有新期盼。

    一个个“城市”,蕴含株洲新一轮发展的深刻奥义,核心无非六个字:要发展、要幸福。

    也正如报告所指出的那样,“让株洲成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因为质变,赢得更多机遇

    1月10日,株洲发布2022年度制造业“亩均英雄榜”50强,并对10家亩均税收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进行表彰。

    企业“亩均论英雄”背后,是制造名城一次从“量”向“质”、由“多”向“精”的发展转身。

    城市能级映射质变效果:2022年,株洲入围全国制造业城市40强,居第36位,较上年前进6位;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全国第37位,较上年前进4位。

    质量效益提升,为株洲制造业更高水平质变争取到更多机会。

    获批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面对新变局、新挑战,形成具有自主可控、稳定畅通、安全可靠、抗击能力的产业链供应链,是株洲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本路径。

    成为全国老工业城市重点联系城市——为全国老工业城市转型探索株洲经验,也为争取更多上级政策支持打开空间。

    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产业的“命门”。株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服务与治理体系。

    跻身全国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城市——IPv6,即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成为试点城市,株洲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信息化建设工作,无疑将迈向更高水平。

    质变在民生领域,则是发展的温度。比如看病。

    成为全国唯一开展药品和低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的非省会城市——加入国家级“团购”,规避了过去“招采不合一、量价不挂钩、还款不及时”等问题,实现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的全过程监管,既能让百姓用到“便宜药”,又守护了居民医保“救命钱”。

    全国首批“两病”门诊用药保障专项行动示范城市——“两病”门诊用药保障为“总理工程”。我市越来越多的“两病”患者不再凭经验在药店、诊所购药,而是自愿纳入基层医疗机构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实现小病不出村,购药有报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些城市名片,既是株洲高质量发展的注脚,也激励株洲持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先行先试,力求“以我为主”

    “绿色装配式建筑加快发展,湖南(国际)绿色建造科技博览园选址株洲。”报告写道。

    这背后,也有一个“城市”。去年10月,财政部官网发布《关于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下称通知),株洲入列实施范围城市名单。

    近年来,株洲坚持绿建管理与产业发展“两手抓”,不仅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区新建民用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还培育出五建筑工、中天杭萧钢构等多家装配式建筑企业,积累出一批经验。

    “试点意味着机遇,我们在巩固并扩大既有成果的同时,更有机会去完善并总结更多株洲经验,从‘人无我有’到‘以我为主’。”市住建局建筑节能与科技管理科负责人认为。

    因各地实际情况不一,在不少城市发展方面没有统一政策,而试点,意味着政策倾斜与操作空间,换言之,一次试点就是一次“窗口”。

    去年,株洲就获得不少重要“窗口”。

    全省唯一入选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环境治理有经验,先行先试有成果,先进制造业发展也呼唤高质量水环境,打造海绵城市,让株洲成为一座“会呼吸”的制造名城,无论哪个层面,都意义重大。

    全省唯一入选全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虽湘江穿城而过,但株洲依旧面临季节性、区域性缺水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这一试点,将成为株洲在水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全面贯彻落实“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要求的重要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些试点,为株洲下阶段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城市韧性提供了广阔机遇。

    经营城市,向存量及内涵要效益

    城镇化进入下半场,城市发展求规模求增量走入历史,存量提质及内涵提升取而代之,不变的是根本落脚点:以人为本。

    这些年,城市发展“精明增长”大势滔滔,理念从“管理城市”向“经营城市”转变,株洲必须面对最基本的问题是:如何让人生活得更美好?

    去年8月1日,石峰区田心片区田心路试通车,重要产业区域“老大难”交通问题得到缓和,企业与居民暂时放下心来:

    ——向存量提质要效益。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城市更新,推动田心片区、331片区、601片区改造,推进田心轨道城、清水塘产业新城、凤凰航空城、高铁新城、枫溪生态新城、南洲新城等片区开发。

    城市未来在青年。去年6月,全国首批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名单出炉,一场场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轮番上演:

    ——向内涵提升要效益。报告指出,着力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硬”的设施建设,“软”的公共服务,让青年感到“友好”,在一座城“愿为”且“有为”。

    去年8月,在江苏南通举行的第四次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新研讨班上,来自株洲的物业管理领域“红色+网格+智慧”管家新模式让人眼前一亮:

    ——向治理升级要效益。报告指出,加快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探索组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学院和培训学院联盟,推进“雪亮工程”和“社会治理一张图”联动,统一规范全市网格员管理,进一步健全“N合一”机制,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样板。

    ……

    在城市蓝图中,还有共同打造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加快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等,目的都是让这座城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当然也有不少困难。比如,如何创建更高水平的国家园林城市?如何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卫生城市?面对“大考”,如何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

    “让株洲成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