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乡村振兴还需分类引导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也许是孤陋寡闻,看到清安铺村入选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新闻之前,记者从未听说过这个村庄。通过逐步了解,记者既被这个村独特又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深深吸引,又为其“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现状可惜。

    在这背后,有村里自身的原因。村集体经济实力相对薄弱,村干部招商引资等能力略显不足等,都限制了“资源”变“资产”的速度与进度。反观茶陵县卧龙村,村里携手驻村工作队,远赴长沙、江苏等地拜访企业,邀请其到村里来考察投资。在村里努力下,2021年,成功引进茶厂盘活了万亩野生茶,让野生茶变成了助力乡村振兴的“黄金叶”。

    更深一层来看,这也提醒我们,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还需在相关梳理总结之上加强分类引导,更科学合理地优化配置资金、项目等资源。

    去年12月,醴陵市发布《醴陵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案例选编》,通过收录34个村(社区)的案例,梳理总结了资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型、股份合作型等六种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模式。这对其余各个乡村来说,是可学习借鉴的“教材”,对今后的资源分配来说,又何尝不是很好的参考依据?

    文化振兴也是如此,在乡村振兴的实践过程中,依然要结合各个村庄的具体情况,注重阶段性的梳理与总结,然后根据发展情况优化配置资源。让有优势的村庄变优秀,有招牌的村庄造品牌,分类引导、精准施策势在必行。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