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振兴”之一,也是因村制宜探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
千百年时光沉淀,赋予株洲诸多历史文化遗存。这些遗存,有的已得到妥善保护与开发,也有不少散落在广大乡村,等待在乡村振兴的新舞台演绎新故事。
对那些有文化资源禀赋的村落,如何挖掘潜力走出一条文化振兴之路?我们开设“探路文化振兴”栏目,聚焦株洲这片热土上的文化振兴探索,呈现问题曲折,梳理成功经验,以期带来相关启发与思考。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军
通讯员/贺韬
1月5日,醴陵左权镇清安铺村。
冬日暖阳洒在村上古街,块块麻石诉说着百年光阴的故事。车辆驰过,麻石已现松动破损的迹象。
清安铺村颇有文化底蕴。村上拥有省级文保单位——兰谊学校早期建筑群,记录了该村700余年历史的《清安铺志》,据称是湘东首部乡村地方志。此外,村里出土过商周时期的象尊。
去年10月底,清安铺村入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又添一块文化招牌。如何将文化“招牌”打造为“品牌”?近年来,村里在困惑中求索,不断寻求破局之道。
积淀:历史文化遗存丰厚独特
古树群,古河道,古桥。
漫步在清安铺村,传统村落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收割后残留稻茬的大片田野,冬天萧瑟的山峦,依山傍田的农家院落,构成一幅恬淡的冬日村庄图。
在清安铺村,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是一笔独特的财富。
清安铺村党委书记刘庆国说,村里文化资源主要包括3处文物保护单位,13栋传统风貌建筑,以及古巷道、古井等。3处文物保护单位有一处省级文保单位——兰谊学校早期建筑群,两处醴陵市级文保单位——象尊出土点、清安古街道。
作为省级文保单位的兰谊学校早期建筑群,尤其值得一提。
兰谊学校始创于清光绪24年(1897年),是在村上刘氏族祠的基础上创建而成,据称是当时醴陵新学堂之首。民国27年(1938年)增设中学,建立私立兰谊中学。1949年醴陵解放,兰谊中学吸收斯陶中学合并为醴陵第三初级中学,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从这所学校走出了清明廉干官任知府的张邦柱,军功起家加授提督的张拔萃,讨袁护法有功于民国的刘昆涛(建藩)等多位历史名人。”刘庆国自豪地介绍。
2011年,兰谊学校早期建筑群被公布为第九批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在相关部门修缮下,这座具有古典欧式建筑风格的民国时期建筑,依然焕发着独特魅力:繁茂的古树环绕,拱形大门的门楼正中镶嵌着“兰谊学校”四字,跨进校门,空旷大坪周围有三栋楼成“品”字形鼎立,中间一栋是两层的大礼堂,正面外墙为欧式仿古罗马凯旋门装饰。
两处醴陵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都是2018年公布,其中清安古街道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巷道全部采用麻石铺砌,是醴陵市保存最好的麻石古街之一。
清安古街道长184米,宽3.1米。往东北至浏阳,往东通江西为主干线,主线往西北至省城长沙,往南则通向攸县、茶陵。现在的清安古街也是村上的主干道之一,平时车来人往,街道两边有不少居民楼与店铺。
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遗存,给清安铺的文化振兴打下了扎实的“家底”。
尴尬:坐拥“富矿”,挖掘开发不足
酒香也怕巷子深。
在清安铺村,历史文化遗存如珍珠般散落,村里也曾有一定的发掘和整理,但至今仍未将其“串珠成链”,获得更大的知名度。
2006年初,清安铺人张尧生主持编写的《清安铺志》问世。该村志记录了清安铺村从公元1260年至2001年,跨度达700余年的历史,据称是湘东首部乡村地方志。
《清安铺志》记载,清安铺历史上素以驿道“四达交汇”著称,历朝历代虽然沿袭规模不同,但一直是交通重镇。元顺帝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各地奉诏令设立急递铺,专为官方传递文书,清安铺即为醴陵县城总铺下设的18分铺之一。
村民对清安古街的保护也曾颇为重视。1999年冬,清安铺村委会发出倡议,号召村民捐款集资整修古道,由上铺直至铺街,长约500米的麻石古道基本恢复原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仍然是村上主干道的清安古街上车辆穿梭,经年累月之下导致麻石松动破损。同时,街边的居民也拆旧建新,把富有年代感的老房子拆除不少。
清安铺村委副主任张飞龙记得,十余年前,古街两边的传统房子还有不少,但近年来已越来越少见。他也听村里老人回忆,清安古街曾是集镇,布匹店、打铁铺、手工作坊等店铺成排。每逢赶集节庆,街上熙来攘往,叫卖吆喝声此起彼伏,颇为热闹。
略显尴尬的是,除了兰谊学校早期建筑群得到文保部门的修缮,村上其余的文化遗存没有得到良好的维护。尤其是清安古街,“看着街上每天都有车子在跑,我们是有些心疼与内疚的。”张飞龙说。
刘庆国带着村干部想过办法,曾经计划修一条新路,让经过村上的车辆绕开清安古街,但由于用地审批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落实。
也可以村里自己修缮,但由于产业基础和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资金筹措颇为棘手。
张飞龙在村上当村干部近6年,是为数不多的返乡青年之一。据他介绍,由于村上没什么产业,以前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近年来,村里虽然有了两三家烟花企业,能提供数百个工作岗位,但生产规模逐渐在缩小,三四家农业合作社也主要是种水稻。
保护历史文化遗存,有针对性地进行挖掘开发,这些都需要资金与人才等作为支撑,但刘庆国坦言,这些目前村里都缺乏。
破局:村庄规划或许是新的契机
实际上,清安铺村一直在尝试因村制宜,破局文化振兴。
刘庆国介绍,村里开会讨论过多次,大家一致认为,清安铺村是有发力文化振兴的综合优势的。除了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交通位置也很有利。清安铺有株醴城际铁路、320国道穿过,距离株洲市区和醴陵市不远,都只有20多公里。
但由于没有形成文化品牌,知道清安铺村的人还不多。刘庆国说,慕名来到村里的游客,大多是听说过兰谊学校的醴陵本地人,外地人很罕见。
乡村振兴战略拉开序幕以来,刘庆国又涌起了新的信心。“村上的兰谊学校、清安古街和象尊出土点等,距离都不远,只要好好包装,做好配套服务等,完全可以形成清安铺村的文化品牌,以文旅结合的思路谋求文化振兴的。”他踌躇满志地说。
近年来,刘庆国等村干部去相关上级部门积极争取项目与资金,醴陵市也曾计划在清安铺村打造一个项目,将村上的古河道等水系资源串联起来形成景点。可惜的是,由于各种原因项目后来没有落地。
张飞龙则介绍,村上也曾邀请从村里走出去的企业家及乡贤等前来商议,希望他们能投资村里的文化资源开发,或者返乡打造相关文旅项目,但没有收到效果。
有没有考虑过到株洲,乃至更远的地方去进行招商引资?张飞龙坦言,这虽然不失为一个方法,但具体如何招引企业前来投资开发,他们并不熟悉与擅长。
值得期待的是,醴陵加强村庄规划工作,2021年底率先启动了一些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其中就包括“文旅产业特色明显的村庄”。张飞龙说,2021年底以来,相关部门曾就村庄规划到村里多次调研。
“这或许能成为一个新的契机,助推清安铺村文化振兴成功破局。”张飞龙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