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机遇“闯创干”制造实力再登高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高晓燕

    通讯员/谭小洋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22年,面对疫情反复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类风险交织叠加等多重挑战,市委、市政府掌稳奋进“船舵”,把准风险中的机遇,凝聚全市上下“闯”“创”“干”,带领全市在攀登“三个高地”新征程中再创辉煌。

    一年来,市工信系统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坚持“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工作思路,在企业培育、园区发展、链群建设、企业服务等领域真抓实干,培育制造名城、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等奋斗目标取得新成效,收获了满满的发展成果。

    创新浪潮激荡澎湃

    “制造株洲”,总是不断给人带来惊喜。

    岁末年初,换上“新”装的复兴号动力集中动车组,带着中车株机的深刻印记,开始在云南大瑞铁路开行。装载了中车株洲所大功率压接式IGBT器件的“核心力量”,全球首个混合级联特高压直流工程顺利投运。比传统木质桥枕使用寿命提高4倍以上,京九铁路九江长江大桥、江西吉安赣江大桥纷纷换装了时代新材研发的复合材料桥枕。

    可以看到,株洲优势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总是不缺更多、更新的创新“点子”,总是不断有管用、实用、好用的科技新产品应用,引领行业潮流。

    2022年,株洲发挥“厂所协同”优势,搭平台、攻技术、促转化,创新浪潮激荡澎湃:

    成功组建国磁动力创新中心、算法与智能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功率半导体集成技术、重载快捷大功率电力机车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欧科亿、华锐精密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研交通装备入围全国行业唯一一家工业设计研究院,中车电机、株硬集团获第七届省长质量奖;

    15个省级重大产品强基项目完成年度任务的110%,突破关键共性技术52项,获专利授权100个,瑞德尔的急速冷却烧结炉、九方装备的降噪轮轨打破国外垄断,永磁电机、半导体、航发燃机等领域一批创新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涌现了全国首款油电混合动力通用飞机、全国首列全自主磁浮3.0列车等一大批引人注目、创新前沿的高端装备。

    “前浪”奔腾,更有“后浪”翻滚。深度“嵌”在产业链、产业集群上的中小微企业,在各自领域深挖精研,用实力说话,用产品投票,为株洲先进制造业增添亮色。

    湖南联诚轨道装备有限公司的电力机车专用风机等6家企业产品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新增国家重点“小巨人”9家,总数达25家,单位GDP分布密度居全国第一在辅上市企业达8家,其中7家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瞄准专精特新方向,制定规模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优质企业裂变等专项政策,通过分层建库、分类培育、精准服务等措施加大支持力度,我们已经逐步打造了创新型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单项冠军的高质量发展梯队。”市工信局局长宋长征说。

    这一年,株洲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稳居全省第一,创新实力全国排名第37位,较2021年前进4位。全年优质企业裂变市场主体158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破零倍增”199家,规模工业企业突破2000家。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0家(总数达201家)、国家级“小巨人”21家(总数达58家),全省排名均居第2。

    先进制造动能勃发

    2022,株洲高光时刻不少,其中最为抢眼的,莫过于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喝一盏茶的工夫,可以把制造一台机车的上万个零件,在方圆5公里范围内集齐。在国内市场上,产自株洲的中小航空发动机、轻型运动飞机,市场占有率已分别达90%、75%以上。

    这样的先进制造实力,把株洲推上了更高的舞台,站上了与国内诸多省会城市、发达地区同台比拼的“实力场”。

    于是,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首次现场会上,株洲轨道交通装备和中小航空发动机2个产业集群,成为45个集体亮相“国家队”中的两员,也因此引发了行业大咖对这个三线城市的好奇和关注。

    一年来,聚焦高水平产业集群建设这一重点,株洲优势产业“链”上发力,群雄并起。高规格成立的株洲市“三个高地”指挥部和“一办七组”,调整优化13条产业链建设方案,以市委常委会会议成员担任13条新兴优势产业链的链长,每月调度、每季讲评,达成产业链建设与制造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用全球领先的产业链配套能力,巩固产业体系完整的制造优势,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向全球制造业价值链高端攀升,株洲已逐步形成了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产业集群梯度培育的格局,先进硬质材料、陶瓷、高分子新材料、服饰通过省级集群决赛,国省产业集群数量稳居全省第一。

    也因此,株洲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全省唯一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被国家赋予蹚新路、树标杆的厚望。在工信部下属研究机构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发布《2022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株洲位列第36位,首次迈进前40强。

    发展不止步,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仍是株洲所望。就在2022年12月30日,总规模200亿元、首期规模50亿元的株洲市先进产业集群发展母基金正式启动运行,以强大的资金领投,引导带动更多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打造更加健康优质的基金生态圈和区域资本力量,加快培育壮大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大向轨道交通、航空动力、先进硬质材料等13条产业链的资金投入力度,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进一步。

    数据显示,1月至11月,全市轨道交通、航空动力、先进硬质材料、汽车、风电装备、纺织、生物医药产业分别增长10.3%、11.2%、8.8%、18.7%、19.2%、9.8%、9.5%。

    硬核力量筑强支撑

    种好梧桐树,才有“凤凰”栖。为企业发展筑强支撑、建好环境,株洲不遗余力。

    过去的一年,在引企助企第一阵地的工业园区,株洲纵深推进园区“六大”改革,理顺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加快建设“五好”园区,9个园区实现行政与社会管理职能剥离。

    不再唯“量”,改为以“质”论英雄,全市力推的亩均效益改革,在今年初见证了成效——重磅发布的“亩均英雄榜”50强企业,以及特别得到表彰的亩均税收在100万元以上的10强企业,成为全市企业竞相学习和借鉴的榜样。株洲高新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第84位,较2021年前进12位,创新“三段式”服务体系获省政府大督查通报表扬。荷塘产业开发区有望转型省级高新区,航空工业小镇入选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

    1月至11月,全市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6%,全省排名第一。技工贸总收入增长13.4%,预计全年迈上5000亿元台阶;园区亩均税收同比增长23%、达到17万元。处置盘活批而未供、闲置、低效用地10065亩。

    为企业纾困增效,全市大力开展千名干部联千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建立“企业办事不求人”工作机制,推动2822名干部下沉9894家企业,答复各类咨询3.3万个,收集问题10379个、解决问题9929个,全力稳运行、稳企业、提效益。

    1月至11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4%,高于全国4.6个百分点、全省1.1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二。规模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2.1%,增速全省排名第二。实现工业税收(还原留抵退税口径)增长19.8%,全省排名第二。其中制造业税收占全部地方税收的比重由2020年的19.84%提升到了2022年的24.95%,首次超过房地产业,成为单个行业大类中拉动地方税收增长的“第一动力”。

    株洲制造业比重稳步提升,预计全年占GDP比重达到34%,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