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四个关键”办好人民满意的终身教育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朱忠彪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教育的战略地位进行了充分肯定和强调,把教育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位置,对于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行了详细丰富、深刻完整的论述。特别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株洲广播电视大学作为株洲市终身教育的主力军,聚焦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要求,突出政治站位,抓住四个关键,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和价值追求,以实际举措推进学校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助力株洲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提升服务株洲经济事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推进党的建设向纵深发展,满足学校转型升级政治引领的保障需求。党的建设是学校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一是必须加大综合改革力度,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按照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的总体部署和安排,进一步明确学校主要职能职责,健全完善学校章程和治理结构,实施以开放教育为主体、社区教育和培训教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协同发展战略,实现广播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的重大转型,把株洲开放大学真正建成“老百姓身边的大学”。二是必须加大思想政治建设力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目标。要加强和创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总要求,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贯彻终身教育全过程,把立德树人贯通学科、科研、教学、教材、服务、管理各方面,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要强化政治引领,坚持依法办校、从严治校、质量立校,精心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建设者,为株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三是必须加大能力建设力度,坚持队伍素质提升。要突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责任使命,强化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不断提升学校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创新思维、优化结构、加强培训,切实提升教师队伍政治忠诚、业务精湛、能力突出的整体素质。

    ——推进开放教育向提质发展,满足株洲市民学历提升的社会需求。开放教育是广播电视大学的主职主业,也是株洲市民学历继续教育的重要渠道。一是不断改进教育服务方式。要以人民的实际需求为己任,在学习形式更加便捷,培养方式更加灵活上做文章,继续普及推广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广泛运用多元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实现“时时可学、处处可学”。二是必须不断提升教育服务质量。要以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在专业设置更加合理、教学环节更加全面、学习行为更加科学上下功夫,结合株洲实际设置“接地气”的专业,提倡教师团队开展教研合作,鼓励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积极从事教学教改研究,切实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保证教学环节和学习行为的落实,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是必须不断贴近基层社会治理。要以基层的迫切要求为动力,在擦亮品牌、做出特色上用力气,直接服务基层,着力办好中组部、省委组织部牵头的“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和全日制“村(社区)基层定向培养项目”两个特色班,助推株洲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

    ——推进社区教育向融合发展,满足株洲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现实需求。社区教育是广播电视大学重要的公共教育服务职能,作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广播电视大学要充分利用“株洲社区大学”“株洲市终身教育服务指导中心”“株洲市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这几个平台,主动开展工作,主动承担起政府赋予广播电视大学在社区教育、终身教育以及干部教育方面的责任。在干部能力提升方面,要围绕“丰富内涵、创建品牌”开展工作,继续做好干部网络教育在线培训和专技人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在社区教育方面,要围绕“打牢基础、全面推广”开展工作,倡导全民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统筹协调指导好相关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宣传引导,扩大社会影响力。在协同发展方面,要围绕“延伸载体、创新方法”开展工作,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创新社区教育四级网络的新载体,合理设定株洲市幸福邻里社区学院办学体制,持续做好市委组织部牵头的全省首个“幸福邻里学院”项目。进一步加大与社会资源融合,联合职教城各职业院校,精准对接社区需求,设立职业教育社区学院,开展“菜单式”教育培训和便民活动。打造市民十五分钟学习圈,构建起株洲市城市六区“六朵金花”、四县(市)“一县一品”的“十全十美”社区教育格局,彰显株洲社区教育特色,不断扩大株洲社区教育的实际成效和社会影响。

    ——推进社会培训向全能发展,满足株洲“制造名城”的客观需求。社会培训教育是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公共职能的扩展延伸,也是服务城市产业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方式,一是坚持培训方式多样化,利用学校学习时间灵活、学习方式便捷的优势,采用线上线下、短期长期、“请进来,走出去”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二是坚持培训对象全领域。利用学校系统、师资优势,瞄准株洲城市发展,围绕“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目标,针对企业、机关、群团和教育系统、建设系统、国资系统、城管系统等不同群体和不同系统,按需设项,进行一系列“菜单式”培训,重点开展如株洲市垃圾分类培训等服务本地城市发展的项目。三是坚持培训内容全开放。利用学校远程教育的优势,结合受训人员工作性质,弥补现有企业技校、职教城等培训内容固定的不足,积极拓展技能培训、素质培训、普及型培训、专业型培训业务等各类培训,构造起“自主开发、个性服务,门类齐全、专业高效”的社会培训良性运行格局,建成株洲城市发展学校,培养一大批实用型、技术型、专业应用型、产业发展型人才,更好地主动服务株洲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作者系株洲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