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一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时值隆冬,株衡交界的一个小山村里,二十多位子孙跪立在一位耄耋老人的身旁,悲天恸地……2022年1月4日,母亲走完她88年的人生历程,用大爱写就了自己的一生。

    母亲出生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农村。日军侵华,外公因战乱英年早逝,母亲被迫小小年纪嫁给父亲。

    母亲17岁就生下我,先后生育6胎,其中两个孩子3、4岁时因病夭亡。母亲操持家务,哺育子女,忙里忙外,把家维持得井井有条。

    1958年,大跃进号角下,父亲被招录到湘潭市粮食系统工作,母亲独自一人承担起了照顾全家的重担。

    我清楚地记得,上完小学四年级,由于当时教育条件有限,我就要去离家十里之外的学校上完小(小学五年级至六年级),途中要经过一座大山和一个水库库区。每逢刮风下雨,我就因害怕不愿去上学。母亲省吃俭用,为我购买了当时农村鲜见的油布伞、半截套靴、专用带饭盒,偶尔还煎上一个鸡蛋给我带上。每到雨雪天,母亲便早早地领着我,送我踏上水库堤坝,千叮咛、万嘱咐,直到看我消失在茫茫雾霭之中。

    1967年,妹妹突发疾病,生命垂危。正在田间劳作的母亲闻讯赶到医院,没日没夜陪护在妹妹身边,她一再央求医生用最大的努力抢救妹妹。在他的悉心照顾和医生的不断努力下,妹妹昏迷三天后苏醒过来,最后康复出院。

    我渐渐长大成人,开始帮助母亲照顾家庭。到了可以当兵的年龄,我不忍心把家庭的重担交给母亲。1972年冬,我又一次体检合格,母亲含泪对我说:“孩子,你去吧。国家比我们家更重要!我不能再耽误你的前途了!”

    我入伍后,母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要下地干活,挣回五口之家的口粮;种菜养鸡,维持家庭开支。凭借父亲在粮食系统的优势,母亲把猪养得膘肥体壮,出栏快,成了当地的养猪能手。

    组织上考虑到我当兵以后母亲照顾家庭的不易,将母亲和弟妹从农村转户到父亲所在的城市。从此,全家开始一起生活。可天有不测风云,刚享受到稍稍安稳生活不久,父亲突发脑溢血。1978年,46岁的父亲撒手人寰,丢下了爷爷、母亲和4个尚未成家的孩子。沉重的担子再次压到母亲的肩上。

    在中越边境备战的日子里,我十分惦记着承受巨大悲痛的母亲,惦记着处于极度艰难之中的家。我给母亲写信说,“母亲,弟妹:我一切都好,你们多保重。打完仗后再来看你们。”收到这张仅仅写着20个字的短信,沉浸在父亲离世悲痛中的母亲一夜未眠,刚刚失去丈夫的她,不愿再有儿子不祥的消息。母亲叫来三个弟妹,说:“这像不像你哥写的,是不是你哥有什么闪失,战友写的安慰信?”母亲翻出了我以前写回家的所有信件,一封一封比对着回信的笔迹,直到三个弟妹不停说:“应该是哥写的。”眼泪一直没停的母亲才半信半疑地“嗯”了一声。

    父亲去世后,家里生活十分拮据,母亲只好向单位申报了打零工。她帮助粮店收粮、打包、加工面条,挑着将近80斤重的稻谷走在高悬的楼梯踏板上……为保障家庭开支,每到夏天,母亲凌晨3点多起床,熬好绿豆稀饭,摆放在街前叫卖。弟妹逐渐长大,母亲只身来到湘潭市区的一所食堂当了洗碗工。战争结束后,我急切请假回家。在食堂饭厅我见到了母亲,拉着她开裂的双手,看着她满脸的皱纹,我的心碎了。

    母亲凭自己的无私奉献和努力,把我们兄妹几人培养成人。我也成长为一位部队团级军官,转业地方工作。我把母亲接到身边,母亲又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倾注在培育子孙上。

    照顾4个孙儿,母亲从未缺席。她会一针一线为他们缝制贴身的衣物,烹制营养可口的饭菜。孙子特别爱吃奶奶做的鸡蛋蒸肉饼、炸鸡翅、红烧鱼。杀鸡烧菜时,母亲会专门把两个很大的鸡腿留给孙子吃,碰到孙子聚在一起的时候,还会专门单独多买两个鸡腿,让4个孙儿一人一个。

    母亲一生为人宽厚,乐于助人。无论居住在乡村,还是城镇或者工厂区,都做到了邻里和睦,是孩子们的好奶奶,中年人的好大妈,同龄人的好大嫂。我清楚地记得,与我们同住一屋檐下的叔伯娭毑,早年丧夫,母亲常陪伴她,一有好吃的,准给她送去。遇上头疼脑热,母亲为老人家寻医拿药,喂水喂饭,老人得到了胜似女儿般的照料。母亲迁到湘潭以后,一直放不下这位老人,经常回家看望,捎带上老人爱吃的东西,给她添置生活用品。母亲还把老人接到湘潭的家中,和老人家一起吃住了整整3年。母亲一直思念在乡下相处的亲友,她先后把多位叔伯爷爷奶奶、叔叔婶婶接来家中叙旧居住。父亲去世以后,母亲对爷爷的照顾也是细心体贴的。冬天准备厚实保暖的被褥,夏天送去舒适凉爽的衣物。爷爷去世前3年中风,母亲不仅积极为他治疗康复,经常乘公交车回到老家照料病痛中的爷爷,擦身洗澡、接屎接尿,直到爷爷九十岁高龄离世……

    母亲静静地躺在她为之奋斗的土地上,碑文上“自幼聪慧好学,一生忠诚仁爱,勤劳朴实,节俭持家,为人诚实厚道,宽厚礼让,教子育孙呕心沥血,为乡邻敬重。”是她大爱一生的落笔。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