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干后打捆,收入屋内,让纸张适度回潮,保持韧性。
内胆和湿纸分离,此时,纸的雏形产生。
泡好的竹片捣碎,再次发酵。
发酵后的竹泥,倒入水池,搅拌均匀,再用筛子过滤水分,叫捞浆。
经过压榨后,挂在竹竿上晒干。
老谭家祖上传下来的作坊。
捞浆后,取下竹筛内胆,这个过程必须快和稳。
选取3年的竹子,刨开,泡在石灰水池子3个月,使之柔软。
阴干的纸进行分层,码放,这时就可以出售了。
文/郑安戈 图/谭德乐 郑安戈
深藏在罗霄山脉的攸县莲塘坳乡幽居村泉坪古村落,离县城约60公里。在攸县摄影家协会老师们的带领下,沿着崎岖的盘山路驱车两小时,终于来到这世外桃源。
泉坪古村是中国传统古村落,四面环山,坐落在茶陵攸县交界的太和仙山下,是茶攸古道必经之地,也是徒步茶攸古道的网红打卡地。关于古村落,我们将另发《视觉》专门介绍。
我国有2000多年的造纸史,泉坪仍保持着最原始的古法造纸术,包括伐竹、破竹、沤竹、蒸煮、碾篾、提浆、抄纸、压榨、烘晾、打捆等十多道工序。“古法造纸”依然是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每户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
古村造纸规模大的有两家,其中最大的是老谭家。老谭的儿女都进城务工,两口子坚守古村劳作。老婆朱秀姑不但炒得一手好菜,还能歌善舞,开朗乐观。每当老婆借着酒兴,拿出音响、话筒表演,老谭在一边掩饰不住爱慕的嗔怪道:她就是个疯婆子!
攸县“古法造纸”的产品,俗称包皮纸,原来用于店铺物品的包装,如到中药店买药,到南杂店买食品,就是用这种纸包装。再就是用于祭祀、传统节日期间的钱纸原料。随着社会的发展,包皮纸已基本退出“包装”市场,主要应用于祭祀一类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