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业激活“数”动力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高晓燕

    多重挑战叠加的2022年进入尾声,直面挑战、抢抓机遇的株洲迎来丰收。

    11月底,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首次现场会上,45个“国家队”集体亮相,经济体量位于最小梯队的株洲,却是唯一一个同时有两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的普通地级市。

    12月,在工信部等多部委联合发布的2022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中,株洲2家企业成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3个应用场景获评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在2022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上,株洲排名第36位,首次迈进40强。

    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发展趋势和规律,株洲正在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更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大力培育制造名城、加快建设幸福株洲。

    先进制造业蕴蓄海量应用场景

    轨道交通装备集群、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是代表株洲乃至“中国制造”两张金名片: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套设计时速达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其牵引电机、驱动控制、运行控制等“心脏、大脑和神经网络”核心装备部件大多来自株洲;

    1700多列动车组、6000多台电力机车、1000多台内燃机车的电气传动系统,也来自株洲;

    17000多台套活塞、涡轴、涡桨等各型发动机,国内市场中小航空发动机、轻型运动飞机的90%、75%,还在株洲。

    作为工业重镇,株洲拥有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全球最大的产业集群、全国唯一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特色产业基地、亚洲最大的硬质合金生产基地,产业链“强度”持续提升,已拥有58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0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制造业实力、创新实力、城市竞争力在全国有影响有地位,是中国制造深度参与全球竞争的“代表作”和重要力量。

    近年来,株洲立足“3+3+2”产业基础和优势,重点聚焦项目、企业、产业、园区,大力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加速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培育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聚焦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需求,充分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高端装备创新,全面提升装备制造水平,推动产业链价值链迈向全球中高端,已先后获批国家工业强基、智能制造、两化融合等专项67个,获批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贴项目51个。

    面向重大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开发应用新场景,带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消费发展,形成政府社会共同投资、科技产业协同创新、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天桥嘉成无人天车、纽恩驰新能源无人驾驶智能清扫机等40多个智能产品相继投入市场,城市出租车控制、智慧停车、智能充电、智慧交通20多个智慧系统投入使用。

    企业上“云”用“数”步伐加快。中车电动的“云智通”平台连接全国4万多台新能源汽车,“株齿云”平台跨行业连接工程机、挖掘机等6万多台套设备,天一“焊接云”连通10万个“机械手”,国创中心的“智能运维”平台连通全球百万客户,实时掌控运行动态,实现远程操控运维。

    截至2022年11月底,株洲培育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标杆88个;全市1972家规模工业企业的3.2万台套设备实现工控互联,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改造率达到73.4%,较去年同期提升13.2个百分点。累计建成企业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7个,完成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自评估企业103家,全省排名均居第二。获评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8个、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作揭榜单位2个、入选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1个。

    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优良齐备

    面对数实融合发展的时代列车,株洲抢占先机、勇立潮头,把握发展机遇,拥抱数字时代,全力筑牢数字经济的城市底座。

    抢抓“大智移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机遇,株洲搭建了市级高规格“一办五组”推进架构,编制了“1+3+N”的规划体系,多层次全方位发布57项支持政策,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进程。

    以云计算、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和以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强化。

    骨干网扩容,增强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截至2022年11月底,株洲光纤覆盖率达99.6%,移动网覆盖率达99.5%,4G网络覆盖率达100%;5G网络覆盖率达85.4%,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14.72个,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排名第一;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39.8%,固定网络IPv6流量占比35.5%,家庭无线路由器IPv6支持率达59%。

    供给能力提升,打造多层次算力基础设施,累计建成8341个机架,形成868PB的储存能力,312万核的计算能力,机架建设数、存储空间均居全省第二。其中,中南地区最大数据中心——中国移动(株洲)数据中心投入运营,计算能力达200万核,存储能力达300PB,可为10万家企业提供不间断服务,阿里、腾讯、百度、华为、浪潮等服务商已签约进驻,成为中国移动省级BOSS/CRM系统华南节点、大数据1+N边缘节点。中国华录湖南数据湖建成1500PB光磁一体存储能力的城市数据湖基础设施和国内第二条、世界第五条蓝光光盘生产线。高规格的算法与智能实验室、润泽超算中心、中国联通中南研究院株洲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算力设施相继落地,国网数据站大数据中心等加快建设。

    以城市数智中心为枢纽,株洲已建成综合治理、综合执法、市场监管、便民服务“四大”先导应用平台,以及全民健康信息系统、智慧教育服务系统、雪亮工程系统、智慧交通系统、“智慧消防”系统、应急指挥管理系统、金融超市系统智慧应用为支撑的“1+4+N”智慧城市建设平台,实现了智慧城市“一体引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市民办事“一端通达”、数据治理“一数赋能”,数字智慧城市能力资源居全省第二。

    目前,株洲已集齐中国移动5G试点、全国信息消费试点、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全国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智转数改”产业生态优越精进

    数字化时代,数字经济已成当前经济增长核心驱动力之一,谁能更快、更有效地汲取并使用能量,谁就能站在时代的潮头浪尖。

    对抗经济波动周期,株洲坚持全产业链推进,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持续的产业生态自我进化,帮助打开企业长期生存的更大空间。

    紧盯国省发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行动、重大试点,围绕“两新一重”领域,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2022年,株洲推动企业上云0.3万家、深度上云1918家、上平台624家,获评湖南省“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22个。

    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形成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互补,企业级、行业级、公共级梯次分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株洲已建成烧结云、风电云等企业云平台65个,智轨运维云、思伯陶瓷云等行业云平台22个,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入围湖南省“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9个,获评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5个。

    支持、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加快创建智能制造先行区,株洲发布了智能制造发展蓝皮书,成立智能制造专家人才库和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博士工作站,搭建市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开展智能制造高峰论坛、专题培训、诊断服务、供需对接、经验交流等各种类型的对接活动,为有智能化需求的企业精准对接和匹配服务资源,形成了“一案一书一站一库一平台”的数字化公共服务生态。

    如今,依托“3+3+2”产业体系和“一区七园”空间布局,株洲在株洲高新区、株洲经开区等规划建设了大汉惠普信息产业园、天元工业软件园、北斗产业园、IGBT产业园等专业特色“园中园”。截至目前,株洲已拥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164家,软件涉及研发设计类、嵌入式、生产经营类、经营管理类等20多类,时代电气居全国软件企业前50强,宏达电子位列中国电子元器件百强57名,精益传动开发国内唯一一款齿轮传动系统综合性能设计与分析软件。

    坚持“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工作思路,株洲正聚焦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围绕网络、平台、数据、安全四个核心,积极创建国家软件名园、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为株洲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按照规划,到2025年,株洲将推进IPv6和未来网络部署完成10000个左右基站建设,千兆光纤网络家庭覆盖率提升到97%,大幅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形成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株洲工业体系的融合发展格局,争取推动企业上云30000家以上,累计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企业100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率达80%以上,将株洲市建设成为全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