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助力市场主体培育市水务集团坚决筑牢“稳经济”供水防线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王芳 通讯员/熊俊 张家诚

    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增强微观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的重要举措。株洲市水务集团作为公益类企业,始终秉持“以客户为中心,以满意为标准”服务理念,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期间,大力实施服务提质攻坚行动,全面落地用水营商环境改革要求,扛牢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供水要素保障能力和服务品质,以硬核解渴的实招助力“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有力筑牢全市“稳经济”的供水防线。

    对标一流

    推行“4424”用水报装优质服务工程

    8月31日起,石峰区用水报装总耗时只需要1天,市水务集团以石峰区为试点逐步向全市铺开。

    一直以来,市水务集团加速对标深圳水务等行业一流企业先进做法,在供水价格逾8年未调整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克服成本倒挂的不利影响,全面推行“4424”用水报装优质服务工程,在全省率先推行“四零”“四化”和“24小时不间断服务”模式,不断提升用水获得感。

    “零跑腿”。通过“株洲供水App+在线客服+主动上门”,将跑腿次数从2次缩减到0次。

    “零资料”。通过天眼查核实,将申报资料从1件缩减到0件。

    “零审批”。通过后置审批,将审批环节从1个缩减到0个。

    “零费用”。建筑区划红线范围外部分免费安装,改为市水务集团出资。

    “四化”服务。业务受理渠道多元化、手续办理一站化、供水服务前置化、供水合同签署后置化,报装时限大幅缩减,从8天压缩1天。

    便捷高效

    打造“一门、一次、一网”智慧化服务窗口

    市水务集团全力打造“一门、一次、一网”智慧化服务窗口,省内首推智能自助终端服务机,与株洲供水App、微信公众号联动,构建市水务集团自助服务“三套马车”,全面打通“线上+线下”服务。客户可通过营业厅自助终端、供水App、微信公众号查缴水费、打印票据、办理用水报装、过户、更改托收银行账号等全部供水业务,实现“零次跑”“一次跑”。

    在全市范围内推动“联动联办”,在用水获得“四零”服务基础上,场景再拓展、服务再升级,实现不动产+自来水联动线上过户,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过户流程由原来 “多表申请、多窗受理、多次跑动、串联审批”的传统办理模式,升级为在办理不动产过户时,一并申请办理水电气相关过户事项,全面提升用水幸福感。

    惠企暖企 为市场主体降本减负 助力经济稳步发展

    “感谢你们一次次上门服务,为我们项目提供大力支持,目前用水一切正常。”中科航空动力(株洲)装备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现场负责人田先生对电话回访的服务人员说。仅仅因为田先生拨打了一通热线咨询,市水务集团上门完成了水表接入工作,并按政策免除了相关费用近3万元。

    用水报装降费减负。2021年起,市水务集团全面实施用水报装建筑区划红线外部分费用全免的政策。今年以来,累计已办结用水报装项目117件,为市场主体节约供水设施建设投资超过600余万元;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新建商品房、保障性住房等红线外供水管网配套一百余项,累计投资金额4000余万元,有效降低市场主体的经营开发成本。

    落实惠企政策减负。突出纾困、减负、赋能三大主题,解决企业复工复产存在的困难问题,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以帮助企业强身健体为切入点,全面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大力实行趸售水优惠政策,2020年至2022年共计返还92.15万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暂缓执行单位生产用水超计划累进加价共计983.56万元,减轻企业运营成本,帮助企业快速发展;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用水按现行政策的90%结算,共计优惠金额523.44万元。

    推行“一站式”帮代办服务。积极推行“一站式帮办代办服务”,与各区城管、绿化、交警等相关部门建立业务对接,建立备案制,累计为各类企业代办破占道、破绿、道路交通疏导等行政审批手续30项。拉近与园区企业的距离,将供水报装、受理咨询、帮代办‘一站式’等服务主动送上门,让企业获得用水一次也不用跑,累计为7个园区提供用水服务,为近90个企业提供相关惠企政策,全方位做好经济建设和产业项目的用水服务“店小二”,有效降低了办理“获得用水”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近年来,市水务集团紧跟道路建设和园区发展步伐,加快城市管网建设,打通经济“命脉”,为新马工业园、清水塘工业园、芦淞区枫溪大道沿线、航空城、服饰城,渌口区南洲新区敷设供水主管,完成武广、云龙、枫溪、玉龙路、田心5座加压泵站,进一步提升白关服饰城、天易科技城、华强片区、枫溪生态等园区的供水保障能力。目前,全市已形成了5个水厂,9个区域大型加压泵站,日供水能力77万吨,覆盖全市城区160万人口的供水格局,为产业项目建设、市场主体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用水要素保障,持续提升用水安全感。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