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虎骨标本七千年前的狩猎日常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文物名:新石器虎骨标本年代:新石器时代出土年代:1996年出土地点:茶陵独岭坳材质:骨馆藏地:株洲市博物馆

    郭亮

    “目光如电声如雷,倚荡起伏山之垠。百人一饱不留骨,败衣坠絮徒纷纷。”

    金人元好问有《虎害》诗,极力描摹古时的虎患之烈,“空谷绝樵声,长路无行尘”,人口大规模减少,冷清,寂静,好一副恐怖的末日景象。

    湖南多山地,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虎患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南一度成立很多打虎队,以民间老猎手和地方民兵为主,奔赴山林,猎杀猛虎,据相关资料统计,到1964年最后一个打虎队解散,短短十余年时间,共有3000多只老虎被猎杀,为患湖湘地区不知多少年的虎害就此消弭一空。

    其实,人类猎杀猛虎的战争在千万年前的蒙昧时代就已经打响。老虎居于山林野地,随着人类生活足迹的不断扩大,以往人迹罕至的山林深处也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狭路相逢,自要争出一番胜负。株洲市博物馆内就珍藏着一块华南虎趾骨骨头的标本,出土于茶陵县独岭坳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文物,距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是株洲出土的历史最早的与老虎有关的文物,生动再现了7000年前的株洲先民与虎争斗的历史。

    独岭坳遗址位于茶陵县枣市乡虎形村9组与界首镇火星村8组、对江村2组的交接地带,周围是一块较为开阔的山间平原,一条无名小河从平原中部蜿蜒流过。平原外围为丘陵山岗,中部兀自挺起一座小山,遗址即分布在山顶及山腰2000余平方米的梯级台地上。1995年12月至1996年2月,株洲市文物管理部门对该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中期、新石器时代晚期、商代前期三种不同石器、不同性质的文化遗存,其中,尤以早期遗存的文化内涵最为丰富,包括房子、灰坑、墓葬、卵石堆积、水沟等遗迹及散落在文化层和各种遗迹中大量的陶、石、骨、木器和动植物遗存,是一处保存较好的史前聚落,株洲博物馆馆藏的那块华南虎趾骨标本即出土于这处文化遗存。

    尽管独岭坳早期遗存未经碳十四测定,没有绝对年代数据,但通过对出土陶器的分析及与其他遗址的比较,专家推测,该遗存的年代应在距今6500—7000年之间,为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存。

    那么,6500—7000年之前的独岭坳先民又是怎样的一副生产生活图景呢?我们大可通过出土的各种遗存还原一二:远古的独岭坳人以血缘关系聚族而居,遮风避雨的房屋雏形这时已开始出现,一般是先在地上挖掘柱洞,然后立起柱子,在柱子与柱子之间,用柴草架起薄薄的墙,再在墙上和上泥巴,最后盖上茅草顶即成;在采集野果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野生的稻谷可以食用,又摸索出了原始的栽种方式,以为族人们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遗存中出土了若干沾有水稻颗粒的土块,通过科学研究测定,这些粘连或者夹于土块之中的水稻颗粒,性状演化特征处在籼稻和粳稻之间,已经远离普通野稻,更靠近粳稻,是一种已经历了相当长时间人工种植的栽培水稻,被学界誉为“株洲第一稻”——当然,单一的水稻种植显然难以满足聚族而居的先民们的热量需求,先辈的渔猎集采生活方式依然在这里延续——遗址中出土的各式网坠、弹丸以及羊、熊、鹿、虎、犬、鸟禽类的骨骼、牙齿便是独岭坳人下河捕鱼、上山狩猎的直接证据——并发展出了最初始的畜牧养殖业,遗址中大量的猪、牛骨骼及牙齿的发现,佐证了这个推测;他们学会了包括石斧、石刀、石凿等在内的各种石质生产工具的制作和使用,最可说道者是其间一种周边高、中间低的大型砺石,考古工作者推断极有可能是加工粮食的磨盘,这也侧面反映,此时期的独岭坳先民已开始大规模种植水稻并加工食用,不然,零星采集、捡拾稻谷食用是不需用到如此之多的大型砺石的;他们还学会了烧制陶器,釜、碗、罐、盆、钵,等等之类,不一而足,甚至有自己固定的制陶场地,还会用各种纹饰来装饰这些陶器,满足日常生产、生活所需之外,其中必然也有部分用来储存暂时吃不完的粮食——前文所述之远古稻谷遗存就有部分发现于陶器胎内的土块中……

    回到株洲市博物馆馆藏的那块华南虎趾骨标本,亦可想象当年独岭坳先民猎杀猛虎的宏大场面:彼时的独岭坳不像如今这般田畴俨然,除却河边一线聚居地之外,周边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时有熊、鹿,甚至老虎等大型猛兽出没,然而,随着人口的繁衍和生活水准的日渐提高,田土出产和野外采集所得已不能满足阖族人口的口粮所需,至于圈中蓄养的猪、牛等家畜,那是大型祭祀仪式才能享用的珍品,寻常可不敢染指,自然只能向森林更深处寻求更为优质的蛋白来源,所幸源自远祖的狩猎本能并未退化,成群结队地奔赴山林,木棒,石块均是武器,甚至还有用砺石打磨过的锋利的石刀、石釜诸物,猎物多是禽鸟之类的小型动物,运气好也能碰到羊、鹿之类的大型猎物,更“幸运”一点,还有熊、虎之类的猛兽,当然,对付这样的猛兽可不是仅凭部落中几个蹩脚的猎手就可以搞定的,只能避其锋芒,躲得远远的,实在避不过去了,也只能迎难而上,最初多半会伤亡些同伴,次数多了,也能摸清这些猛兽的弱点和脾性,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猎杀,于是,留存至今的独岭坳文化遗存中也出现了少量的熊、虎之类骨头的标本……当然,彼时的独岭坳先民并未想到,如今贵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华南虎,野外已经难觅其迹,多半也会自豪于当初自己如此庞杂丰富的食物谱系吧!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