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万黄辣椒丰收,村民笑开颜。肖霜 摄
南洲生态新城。 咏洲 摄
全省首个建筑数字技术产业园落户渌口区
渌口科创产业园。文禹 摄
渌口青年干部在外地园区取经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邹怡敏 通讯员/刘晓欢 刘艺锋
岁月如歌,唱出一座城市的独特记忆。4年前的今天,渌口区撤县设区正式挂牌,由此,这片大地开启新纪元,踏上新征程。
敢想敢拼、勇争一流的渌口人,应振兴之势、扬青春之志,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高精尖”企业拔节生长,民生账本愈加厚实,城乡面貌蝶变一新,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注入了强劲的渌口力量。
回望来路,既有滚石上山的勇毅,也有勠力同心的收获;展望前路,既有爬坡过坎的底气,更有行稳致远的信心。站在新的起点,渌口区上下将抢抓机遇、直面挑战,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气魄,在不同维度映照出“青春渌口,创业新城”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渌口高度
营商“环境优” 产业“高精尖”
今年8月,继入选“湖湘精品”中小企业品牌能力提升试点企业后,湖南华冉科技有限公司又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个位于渌口湾塘工业园的企业,厂房看起来还有点破旧,但就是这般不显山不露水,实则已是中国最大的军用钽电容器用外壳制造厂商,其自主研发的方形钽电容器外壳系列产品,解决了国内无法生产、国外禁运的“卡脖子”难题。该公司还参与了《钽电容器外壳通用规范》国家标准的起草,并研发了全球首个重量更轻、价格更低的钽电容器铌外壳,产品在航天航空等领域被广泛使用。
在渌口,像华冉公司这样的“隐形冠军”并非个例,一群掌握“独门绝技”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区域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中,逐渐崭露头角,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为什么“高精尖”企业纷纷选择渌口?其实,与其说选择渌口,不如说这些企业选择与渌口共成长。
“一个地区的高质量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当前区域竞争激烈,要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就必须有明晰的产业发展路径和‘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意识。”渌口区委书记李晓彤说,近年来,该区始终坚持高端引领的发展方向,做优服务,加速推动产业向“新”而行、逐浪攀高,不断培育产业优势、增强国内外竞争力。
作为株洲南拓的发展腹地,该区与市区主导产业补链发展、协同发展、融合发展,引导区内企业与省内外大学、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努力把渌口经开区打造成创新要素最活跃、创新人才最密集的地方。同时,构建“上下联动、板块配套、部门协作”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该区为企业提供“洽谈即服务、签约即供地、拿地即开工、开工即配套、竣工即交证、投产即培育”全生命周期服务;举办高分子新材料产业技术论坛,让企业家与学术权威、行业泰斗深化合作交流。
从“政府端菜”到“企业点单”,从“被动完成”到“主动改革”,变的是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不变的是“一切为了企业发展”的决心,在“变”与“不变”的辩证共存中,正是企业在渌口入驻、扎根、开花、结果的秘诀。
目前,渌口区国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为4家、12家;高分子新材料产业链链上企业已达32家,芳纶、PI膜(其中石墨烯导热膜全球领跑)成为两大国家级战略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功能涂料、新能源复合材料、绝缘材料及附属制品成四大支柱产品,高分子材料产业的技术实力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今年,株洲现代高分子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渌口)在2022年湖南省中小工业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决赛中胜出,产业集群质量进一步提升。
统筹“引育留” 聚才“强磁场”
渌口力度
人才是一个地区最富价值、最具潜力、最可持续的战略资源。近年来,渌口区始终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地位,围绕前沿技术攻关、强化产才融合、满足区域发展,广揽英才、全力育才、真情留才,打造招才纳智“强磁场”。
围绕分类施策,海纳百川“引人才”。如今,渌口区高分子新材料、硬质合金、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人才需求量剧增,该区精准出台《关于加快新材料产业人才聚集的8条措施》,鼓励企业引进优秀青年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给予创新创业资金扶持。面对乡村振兴的迫切需求,该区链接高端资源,引入柏连阳院士创新团队在果田村建立工作室,为破解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中的瓶颈带来更多可能。
坚持拓宽视野,多措并举“育人才”。领导干部是地方发展的引领者、推动者,该区举办“青春渌口大讲堂”,邀请高等学府的专家教授,经济、农业等领域的大拿,为干部授业解惑,为渌口建言献策。同时,开设乡村振兴、园区发展、招商引资等主题培训班,前往浙江、四川等地区“取经”,借“他山之石”谋发展之道。
尊重人才才能广聚人才,崇尚人才才会人才辈出。今年,渌口开展了“青春渌口我代言”活动和首届“渌口工匠”评选活动,通过展示典型人物的生动故事,营造向先进学习的尚贤风气,为区域发展凝聚精神力量。该区为人才关系接转、落户、社保等事项提供便捷服务,同时,在配偶就业、子女就学、就医绿色通道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支持,让各类人才在渌口获得“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人才—创新—发展,是一个城市实现快速迭代的奥义所在。崛起中的渌口,正向更广阔的天地展示她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决心和诚意。
振兴“一盘棋” 乡村“绿富美”
渌口深度
“三年两不收,嫁女莫嫁河包洲。”过去的龙船镇河包村,基础条件差、人口大量外流、扶持力量有限,发展困难重重。而这两年,该村不仅成了全国第十批“一村一品”黄辣椒种植示范村和株洲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也由不足5万元上升至50多万元,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缘何?振兴乡村,关键在产业。近年来,该区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河包村以组织建设为着力点,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株洲王十万黄辣椒”为突破点,推进“三变”改革,通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形式,带动就业劳动力200余个。
今年,渌口区王十万黄辣椒产业协会成立,协会邀请渌口籍青年歌唱家傅丽珊创作歌曲《家乡的黄辣椒》,并拍摄MV,区、镇、村干部争当黄辣椒的推广员和销售员,在各大网络平台掀起营销热浪,黄辣椒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如今,该区拥有黄辣椒生产经营企业10余家、标准化种植基地4个,辐射9个村,带动1670户农户发展黄辣椒种植。
河包等村依托黄辣椒实现“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集体增收入、农民得实惠”的巨大蜕变,正是渌口区近年来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动缩影。
撤县设区仅4年的渌口区,“薄弱村”在株洲城区中体量最大,该区下好乡村五大振兴“一盘棋”,全面压实“消薄”和“培优”工作的各方责任。近年来,花冲村在区、镇两级的支持和引导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滑翔伞基地和露营基地先后建成,湖南卫视《花儿与少年》栏目来此拍摄,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山村成了人气高涨的旅游景区。李家村在市派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建起竹木加工厂,带动周边近百名村民采伐销售竹子,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孕育千万产值。依托油茶产业协会,把“南洲忆”作为区域茶油公共品牌来打造,全力培育10亿油茶产业链,推动绿色崛起、生态增收。
深化文旅融合,释放“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该区引进湖南著名民宿品牌五号山谷进驻千年古镇朱亭,开发高端民宿;总投资约3亿元的“经世·文创部落”项目也花落渌口,第一期将建设故宫紫禁书院湖南分院、体验农业及配套服务体系。
一个个项目的落地,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渌口乡村正绘就一幅“田园景、山水韵、多彩业、共奔富”的美丽画卷。
城市“精心绣” 处处“披锦绣”
渌口靓度
渌口镇许家塘新村是一个多年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37年来,仅凭一块陈旧简朴的“卫生值日牌”,小区居民自觉履行轮流值日、共同维护楼院卫生的文明约定,小区环境始终干净整洁。
在渌口城区,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占居民小区总数的70%以上,它们规模小、设施旧、底子差,是文明城市创建中的薄弱环节。该区将一批居民信得过且热心公益的老党员、退休干部、在职党员、志愿者等,公开推选为片区长、单元长、楼栋长,由“三长”担任文明创建工作宣传员、社情民意收集员、环境卫生监督员和邻里矛盾调解员。同时,建立健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形成以社区网格为基点、联点共建为抓手、群众自治为支撑,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横向共建、多方参与的管理格局,一个个老旧小区实现“逆生长”,旧貌换新颜。
整洁的市容环境、优美的城市形象,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更体现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渌口区盯住重点、破解难点、打造亮点,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加强城市塑造,彰显“底子美”。该区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全力推进雨污合流小区及城市雨污合流管网整改等工作;坚持疏堵结合,从源头管控城市“牛皮癣”,让无效恶俗小广告“无处安身”;针对城区车辆违停等现象,一方面规划增加停车位,一方面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实现人性化执法。
注重精细管理,彰显“品质美”。该区加大“老字号”门店的挖掘、推介力度,打造一批“网红美食店”“网红打卡点”;推动“夜间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在青龙湾滨江广场打造小青龙夜市,现已有移动酒馆、炸串烧烤等众多品类餐饮及手工艺品、萌宠等近200家特色商家长期进驻经营,城市烟火气满满。
增添宜居元素,彰显“生活美”。在乡村,该区针对农户不同情况、不同需求,探索粪污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实行一户一策或一组一策,让粪污清掏不再成为“烦心事”;大力开展“门前三小”建设,将小广场、小书屋和小讲堂文化设施建到老百姓家门口,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靓”不仅是城市外在的美,更是逐“绿”而行的自觉内化。近年来,渌口区协调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工作,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全区主要地表水体水质达到Ⅱ类,空气质量改善率持续位居全市第一,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已成为渌口群众最具幸福感的公共产品。
聚焦“民生盼” 收获“民生赞”
渌口温度
11月22日,渌口区与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行签约仪式,将合作共建湖南师大附属渌口实验学校,学校预计2025年9月开学。
又一优质学校的落户令渌口人民欣喜欢呼。事实上,在“教育振兴三年行动”的推动下,该区提升片区基础教育质量已获得诸多成果,今年9月,株洲市二中附属第三(南洲)小学迎来首批学生,这是市二中集团继青龙湾小学、青龙湾中学之后,在渌口区合作办学的又一典范;11月,渌口区教育局与市幼儿园正式签订协议,合作共建市幼儿园南洲园,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
随着“第一书记”“第一校长”的出现,渌口师生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株洲铁航卫生学校成功入驻,职业中专恢复招生;渌口区五中学启动加建厕所项目,渌口区一中新添一套污水处理设备,龙凤中学、太湖中学和春风小学等农村学校换上了全新的护眼灯;全区重新核定校车线路270条,建设完善停靠点410个……
在高质量发展的指引下,渌口的“初心”从未改变,“抓经济、谋发展、搞建设、促改革,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渌口区委副书记、区长赖晓智说。
——民之所呼,区之所为。该区瞄准日常生活小细节和特殊群体,采取官方设立、社会组织管理的方式打造“共享厨房”,免费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场地、厨具、电器、调料;设立环卫工驿站,免费提供热乎的早餐,让城市美容师暖胃歇脚;设立户外劳动者驿站,帮助解决喝水、休息、如厕等问题……一系列贴心举措,深刻践行着“要把渌口最好的资源留给渌口人民”的承诺。
——民之所盼,区之所行。破解看病难、看病贵,全力推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该区与株洲市中心医院建设紧密型医联体,渌口群众在区人民医院就可以挂三甲医院的专家号;市中医伤科医院与渌口区人民医院签订中医专科联盟合作协议,湖南省名中医袁尚锋传承工作室、施氏传统正骨和药治技术工作站在此挂牌开诊;连续三年,渌口区人民医院被征用为株洲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为全市抗击疫情作出巨大贡献。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实处着力,从解决“民生盼”到收获“民生赞”,渌口“民生账本”分量厚重,一项项惠民举措,都化作一张张绽放的笑脸,满意的民生答卷托起了群众稳稳的幸福。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渌口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