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美丽河湖”是哪个?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俞强年

    通讯员/陈湘鄂 罗丽虹

    蒋竹华 聂标

    天蓝、水清、环境美,是老百姓的期盼,是各级河长的职责。

    我市各级政府以“样板示范河湖”创建为契机,全力打造老百姓身边的幸福河湖。

    继我市去年新创建4个省级“美丽河湖”后,今年又有7个从市级评选中脱颖而出,晋升省级。

    洣水水西段(炎陵县)、洣水云阳段(茶陵县)、渌水莲石段(醴陵市)、良江桥河(攸县)、昭陵港(渌口区)、沧沙港(天元区)、关口山河(芦淞区)……记者带您先认识一下其中的3个吧。

    1.洣水水西段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来到炎陵县水口镇水西村河畔,眼前水天一色、波光粼粼,岸边的芦苇丛里白鹭栖息,让人不由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

    “只要有白鹭在,你拿起手机随意那么一拍,都是一幅如诗的风景。”水西村党支部书记、村级河长叶祯武一边巡河清理河道,一边望着河道感慨地说道。

    叶祯武介绍,过去,村民们经常往河道里倾倒垃圾、丢弃病死畜禽,河道环境脏乱差。自河长制实施以来,每条河流、每个河段都有“专人专管”,通过开展常态化巡河、河道保洁和河长制入户宣传,河道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推进河长制工作过程中,炎陵县按照“水岸同治,以点带面;建章立制,长效管理;全民动员,氛围营造”的治理模式,建设常态化的全民护河格局。水口镇通过创新管理模式,通过组建民兵巡河护卫队、民间河长,协助行政河长开展工作。水西村结合“党员干部大走访,深化治理解难题”实践活动,党员带头,民间河长、环保志愿者、群众积极参与,常态化开展“清河净滩”专项行动,及时清理了水域岸线各类垃圾,让水西村的河道风光焕然一新。

    去年以来,炎陵县以开展“河长制工作创新年”活动为契机,探索“河长制+旅游”,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把炎帝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结合起来,打造祭祖祈福板块、养生度假板块、红色体验板块的“一心一环三大板块”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其中水口镇的红色旅游成为全县重点打造的文旅项目。

    因水而美,借水而兴。如今水西村全村已有民宿、农庄等10家,吸引了周边地区大量自驾游游客前来消暑度假。2022年,水西村吸引游客2万余人,带动了乡村旅游,带活了水西民宿、农家乐,乡村旅游经济收入近30万元。

    2.洣水云阳段

    近日,洣水茶陵县自来水厂饮用水水源地上游1公里处,不少学生、家长以及志愿者身穿红色马甲,手提垃圾袋,沿着河道仔细清理岸边垃圾、枯枝杂草以及河面废弃漂浮物。

    “我们会经常性地开展河长制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户、进村组‘六进’系列宣传活动,不仅让河长制工作入脑入心,还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茶陵县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洣水云阳段的河湖大问题已解决,现在主要是加强日常维护。

    洣水云阳段位于茶陵县主城区。十年前,大量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排入洣水,再加上上游农村生活源、农业面源污染管控不到位,严重影响到水质。不仅如此,过度捕捞和水电站过度开发,导致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中华倒刺鲃面临消失。

    茶陵县围绕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开展综合治理。

    取缔关闭9个河沙采区,14个加工码头;对涉水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59家企业,92个产污源和89个污染治理设施安装智能监控设备;退养畜禽养殖场375家,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6.79%,处理设施配套率100%;建成城区截污管网63.5千米和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疏浚治理7.4千米河段,等等,彻底堵住了污染的源头。

    率先推进常年禁捕工作,重点保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中华倒刺鲃,严厉查处非法捕鱼案件,撤出网箱养殖设施;在岩口水库和竹塘水库设中华倒刺鲃等珍贵鱼类鱼苗繁育基地,放流鱼类苗种300万尾;打造城区洣水河畔的茶陵云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洣水支流洮水河段的东阳湖湿地公园,建设4.79千米洣水风光带,多管齐下“护”生态,迎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风情线。

    强化精细管理,推行河道管护,每天及时打捞水面漂浮物、藻类和油污、河坡垃圾、杂草等,确保了河道长管久清。

    目前,洣水云阳段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国家Ⅱ类水标准,其中县自来水断面达到Ⅰ类水标准,水质综合指数排名全市第1名。洣云茶陵县城段成为我省唯一获批的中华倒刺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3.渌水莲石段

    “一江碧水映白云,悠悠渌水泛清波。”渌水醴陵东富镇莲石村段,两侧生态护坡上的花朵姹紫嫣红,清澈的河水蜿蜒流过,远处的田园郁郁葱葱,像是一幅风景旖旎的绿色画卷。

    河道里,打捞船加紧清理河道垃圾,工人们忙着修复堤岸,村级河长张芳忙着巡河。“我的巡河范围起点为渌水湘赣交界处,终点为牛丫洪电站,每周一次。”她介绍。

    渌水是湘江一级支流,从罗霄山脉北麓的江西省杨岐山流出,上称萍水,下叫渌水,千百年来养育着醴陵片区的百姓。莲石村是渌水经江两入湘的第一村,也是省级样板河建设的“3个示范河段”之一。

    渌水上游湘东区聚集了钢铁、化工等企业,下游醴陵、渌口沿江布局着陶瓷、建材等产业。 曾几何时,渌水两省交界金鱼石断面的水质多项指标长期超Ⅲ类水质标准,有些月份为Ⅳ类甚至劣于Ⅴ类。湘赣两省两地多层面发力,探索渌水保护与治理新机制。两省、两市的水利、环保、河长办等部门随之跟进,推进渌水流域联防联控联治。

    自莲石示范段样板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以来,醴陵市通过护岸工程、环境工程、景观提升工程、道路改造工作和智慧管理工程,建成了一处面积达6400平方米的亲水广场,新建2.5千米的休闲绿道,极大改善了环境,水质稳定和优于国家Ⅲ类水标准,部分月份达到Ⅱ类。

    为了提升样板河的管护能力,醴陵市探索“四分机制”创新模式,通过分段治理、分线负责、分块实施、分期考核重点打造莲石——大屏山河示范段。四分机制还细分出水资源保护、水岸线整治、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日常保洁、水生态修复等六项工作内容,有效解决了一大批河湖管护的历史难题。

    “经过整治,这里的环境改头换面,不仅白鹭多了,周边村民也爱来。”70多岁的刘老伯感慨地说,每天下午,不少村民都会到河畔乘凉、锻炼、散步,还有一些网红到此拍摄打卡。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