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有粮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陈春辉

    父母老了,顾虑其三长两短,阳辉从北京辞职到了长沙,这里离家近而方便。

    每次探亲,父母为了几亩薄田,总是相互唠叨。他如往常一样,进门就问老爸在哪里,也习惯了老妈没好气的回复,无非就是田里忙。他于是下田埂寻找。

    近些年头,种田种地,确实不划算。大多数年轻人闯荡在外。留守老人有的种不动了,有的子女发展得好,也就不种了。外地农户,发现了商机,陆续涌来,先是种西瓜,后是种莲子。本地人趁机每年举办什么荷花旅游节,带动旅游经济。莲子老板也顺便打了广告,双赢双发。反正金黄黄一派丰收景象,许多年前就看不到了。

    唯独老爸不听话,执迷不悟,坚守不放。道理满天飞,说什么居安思危,粮是根本。儿女们耳朵听成了茧,老妈从抱怨不断到以实际行动打击不配合。老爸无奈早晚两季,改种单季。

    两亩多的农田,近看放眼过去也不小。从前田里,随便一望全是人,现在即使能见,也是偶然几个流动不识的外地农户。虽然一遍绿色大洋不荒凉,却有些寂寞。夹在大洋中间这块绿禾苗,显小更显是个异类。老爸古铜色的后背,在太阳底下有些照人,施肥,撒药……传统的农耕操作与机械化新农村对照,似乎是个异类。他不敢怠慢,卷起裤角也下水,跟在后面除草,拔稗草。不到一个钟头,累得汗流浃背,脸也晒得通红,脚底下的水,老爸说凉,他却说烫。

    他强行把老爸也拉过来并肩坐下,取出两支烟点上了,对老爸开始牢骚满腹了:

    “老爸呀,何必呀,我每月给你们钱够花,况且你有退休金呀。”

    老爸一声长叹:“儿呀,我知道你孝敬,可也不能忘根忘本呀,粮就是根本呀,何况活动筋骨,也可以呀。”

    老爸的那个“呀呀经”又来了。这时候来了一架无人机,他叫老爸赶快跑,说刚才与莲子老板沟通好了。不到几分钟,两亩多田的农药也撒完了。老爸的皱纹舒展了。下午他又联系一个本地的收割机老板。怕自己业务忙,到禾熟时,脱不了身。老板说种粮的人少划不来,那个地方周围种过莲子,泥太稀太烂,也过不去。看来只有到时候想法子。恰巧收割时,在广州发展的老姐老妹回来帮了一把,传统人工,圆满结束。

    始料未及,新冠疫情,来势汹汹。而这里离疫情地武汉,并非十分遥远,管控比较严格。封锁居家是正常的,大小进出路口,24小时有人把守。他本低调,不喜串门,这样倒省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在卧室看手机,观新闻,了解最新疫情动态。网传一些因缺粮而引起的突发事件,虽然他不信谣,却也说明粮在此时有多重要。

    老妈在电视机旁追剧,毫不操心,反正吃的用的早备足了,除了自产的散米,还有各种品牌优质米。老爸在楼下杂屋里,把一台多年不用的小家用型旧碾米机搬了出来,用机油这里擦擦,那里洗洗,虽然不是专业人士,碰碰运气吧,万一修好了,不用掏钱求人。当然不是怕缺粮而修,不会想到那步,也不会走到那步。

    社区微信群,不知何时开始热闹起来。他潜水听了许久,来龙去脉也知道。是一对留守老人,因疫情突发,儿女在火车站被拦截了,不能回家过年。而老人很少有储存的习惯,自然面临有钱徒劳的危机。儿女千呼万唤,哭腔承诺任何酬金也无济于事。因为何时解封,谁也没个数,手中有粮,先是自保。

    老爸手拿老人机,不在群里,却是老党员。年轻的社区书记,社区大小事,无论老爸持什么态度,都爱与之话聊。这次也不例外。老爸二话不说,直接扛起一包米,步行小跑,直接往关卡方向跑。

    过了几天,书记又来电,说全社区上百户人家,只有几户人家去年粮食丰收。想召开微信群会议,以市场价,各转购一些给社区筹备,防患未然。

    半个月前还车马如龙的路面,发现了许多小片小片、白白黄黄的小菌菇,在迎风中呻吟颤抖。无论近远,大片大片的房子,却无声无息。而人们,焦虑不安,暴躁如雷,拳打脚踢后,又冲天高呼狂叫。人生百态,在这私下的静中体现得淋淋尽致。

    有一天,突然轰隆隆,一声长鸣,打破天空的寂静,接着一股浓烟散发出来,如祥云向外传递信息。老爸奇迹般地把碾米机修好了,白花花的大米,晶莹透亮,如不断线的米瀑,泻流而下。老爸为社区作了贡献。

    如今,三年疫情过去了。老爸更老了,也种不动了,只是有事无事,还是爱在田间走走,看看……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