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产业离湖南排头兵还有多远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繁忙的冬季扩种场景。 受访者供图

    在攸县地杰农业育苗基地,1000万株油茶苗随时等待出棚发往全国各地。 记者/成姣兰 摄

    10月下旬,湘天华董事长张文新上山查看成熟度。记者/成姣兰 摄

    热闹的油茶果采收现场。 受访者供图

    在茶陵九龙工业园,油茶加工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受访者供图

    编者按

    2019年,我市出台了《株洲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着力培育三个综合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油茶、蔬菜、畜禽)。这三个产业如今发展怎样?面临哪些问题去破解?本刊从本期起,将进行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成姣兰

    几波雨水浸润下,攸县莲塘坳镇天鹭湖油茶林茶花渐次盛开。山林中,村民们修形剪枝、松土施肥,为来年的丰收忙碌着。

    连续4个月的干旱,今年我市乃至全省油茶林普遍减产,油茶企业跌入近年以来低谷。但危机中往往孕育新机。低产林改造、水肥一体化、数字农业转型、经营模式调整……各大油茶企业推出系列挽救措施和变革,以期在产业低谷中弯道超车。

    今年,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加持下,油茶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位于全国油茶核心产区的株洲,如何借势而上,以百亿规模争当湖南千亿油茶产业排头兵?

    油茶减产的阵痛

    进入茶油生产销售旺季,湖南天华油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天华)茶油工厂内,浅黄清亮的茶油缓缓流出,独特的茶油香味四溢。

    作为湖南起步最早、涉面最广的油茶企业之一,湘天华专注于有机冷榨,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油的天然品性,深受市场欢迎。

    去年,湘天华油茶林产量同比增长300%,迎来历史最高点。油茶销售逾2000万元,综合产值超7000万元。该公司连续多年以30%的增速,向本土产业头部企业迈进。

    但增长戛然而止。“4个月持续干旱之下,茶果产量跌至历史最低点,仅为去年的十分之一。”湘天华董事长张文新无奈地告诉记者,产量最低的山头仅为去年的十六分之一。好在,去年丰产期储备了茶籽,今年综合产出不会受太大影响。

    减产的远不止湘天华。记者采访炎陵、醴陵、渌口等多地企业发现,减产成为油茶企业今年的主基调。

    醴陵市金桥油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金桥油茶)负责人邓日成介绍,完成低产林改造的油茶林基本实现了稳产保收,未完成低改的只有去年产量的20%。经营管理不善的合作社和农户,甚至出现绝收现象。

    突如其来的干旱,株洲油茶产业难以避免地遭受重创。

    然而,就在今年1月,国家林草局发布《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油茶种植面积达9000万亩,茶油年产量达200万吨,树立茶油“高端国油”形象。

    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支持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改造提升低产林。

    我省适时提出打造罗霄山脉千亿油茶产业群的目标,衡阳、永州、邵阳等地都加大了油茶产业发展力度,三市油茶产业发展势头和种植面积逐渐走在我市前头。

    作为全省油茶产值第二、种植面积第三的株洲,如何迈过目前的沟沟坎坎,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刚结束采摘不久,株洲各油茶企业就纷纷谋划着来年的破局之路,以期弯道超车。“今年大家都减产,就看谁能在低谷期最快进入状态,拿出魄力和胆量进行产业升级。”金桥油茶负责人邓日成表示。

    高产油茶林的株洲名片

    事实上,株洲油茶企业一直在努力探索。

    三年前,金桥油茶启动1000亩低产油茶林改造,今年干旱中见到成效后,这个冬天,低产油茶林改造成为金桥油茶的头等大事。“年底所有低改全部完成,总共1.3万亩。”邓日成介绍,虽然是疫情期间,工人分山头修枝施肥、挖沟栽苗,一片繁忙。

    当下清晰思路的背后,背后却满是心酸。

    邓日成说,他2009年开始种植油茶,是油茶产业的铁粉。按照生长规律,2017年后,他的油茶林应该全面进入高产期。然而,他等来的却是绝收。

    原来,按照原有的种植密度指南,1亩油茶林最高可达160株。随着五六年后油茶林长大,顶端的枝叶争抢着阳光,下面挂果的枝条因密不透风缺少氧气而死亡。在油茶界叫作“七年之痒”。

    “树的生理功能跟动物相似,要了解它的需求,才能盼来丰收。”邓日成介绍,2017年前后,他不仅亏掉了以前办鞭炮厂攒下的2000万元自有资金,还倒欠了外债。这逼得他不得不想办法。

    2019年,他与一批热爱油茶的产业人一起,成立了醴陵油茶研究所。这几年,他们走访了全国150多家油茶种植企业。“以为是去交流取经,更多的是看到失败的案例。”邓日成介绍。

    在湘西永顺一个百年油茶林中,当他们看到一棵600年树龄的油茶树挂果仍旧茂盛,忽然开了窍。“联想到我们此前在浏阳一地考察时,油茶林边上的树长得永远要好些,猛然醒悟,原来是密度出了问题。”邓日成一行回醴陵后,每天除休息外,整天待在实验基地,通过密度调整和使用有机肥,油茶“七年之痒”彻底解决。

    现在,在醴陵市林业局、油茶协会、油茶研究所的多年试验下,醴陵提出油茶林低改的16字方针:调整密度、合理修剪、均匀施肥、花果培管。目前,以16字方针改造的油茶林,亩产均已达500公斤。

    “将来目标是750公斤。”邓日成介绍,相较于前两年普遍亩产100到200公斤的产量,目前,株洲拥有全国最高产量的油茶林,油茶种植技术基本代表了全国最高水平。

    去年9月,全省油茶现场会在醴陵召开后,10月份,全国林业总局专家闻讯前来观摩。今年来,来自云南、广西等全国和全省各市州的油茶人纷纷来醴陵交流学习。醴陵高产油茶林成为株洲的一张名片。

    目前,在林业部门的指导下,醴陵在各乡镇建立实验基地19个,以基地带动农户的模式,推广高产油茶种植技术。

    基地数字化的株洲探索

    在湘天华油茶基地,1000亩油茶林启动水肥一体化改造。按照每亩2000元的改造费用,今年冬天,该公司在水肥一体化中改造就将投入200万元。

    “此前只改造了400亩,改造后的高产示范林没有出现一株干死现象。”湘天华董事长张文新介绍,水肥一体化系统涵盖全自动化智能滴灌系统、土壤成分分析、智能施肥系统、智能防虫病害系统等方面。通过智能化统计分析,为油茶林产值提供决策保障。

    今年10月,记者前往湘天华水肥一体化系统覆盖的基地山头采访时,绿油油的油茶林茶果硕大。在这里,每亩油茶林从原来的140株间发为60株,树冠也被拉顶整形,每株高度不超过2米。

    降低密度培育高产林,是湘天华依据醴陵油茶研究所研究成效和自有基地试验分析的结果。

    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与钓鱼台食品合作的大国农业品牌,湘天华拥有油茶林经营管理、加工及油茶深加工衍生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在攸县、耒阳、桂阳、安仁4个县市,湘天华沿着湘赣罗霄山脉黄金油茶种植带分布有大小基地12个,经营油茶林超10万亩。

    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管理难度也在成倍增加。向管理要效益,成为公司破局的重点。

    今年起,公司以数字农业为战略方向,布局智慧油茶林管理体系建设。目前,平台模型已经搭建完毕。

    建设完成后,油茶数据将实时连接到数字化展厅大屏,实现收支、油茶生长状况的及时监测和预警,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效益。

    “什么时候茶果出油率达到最佳可以采摘,目前只能靠不停测试和省林业厅的统筹,数字化改造后,每个山头都将获得精确的数据。”张文新说,智慧平台建设完成后,不仅能监测油茶树生长状况,员工轨迹管理等问题也将迎刃而解,为规模化管理提供了技术路径。试验成熟后,公司不仅可以管理好自有基地,还可帮人托管大面积油茶林,推动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湘天华还有更宏远的目标。数字化改造完成后,当下文旅板块流行的元宇宙和双碳政策下的碳汇交易等,都在湘天华的布局当中。

    全国主推的株洲种苗

    进入12月,油茶苗进入销售旺季。攸县几大油茶苗培育重点乡镇车来车往,一车车油茶苗从这里运出,发往全国各地。

    油茶产业发展主要靠政策推动,随着国家对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各地扩种规模加大。有着40余年育苗基础的攸县,油茶苗正成为当地的当红产业。

    一棵棵小小的油茶苗,带动的不仅仅是一个苗圃,用工、运输、吃住行等相关行业也迎来一年中生意最火的时候。

    “五六个乡镇饭店生意好得不得了,运输的车子拉不赢。”株洲市地杰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地杰农业)负责人罗刚介绍,在油茶种苗界,“攸县油茶”品种是全国第一个用县命名的品种,这代表了攸县油茶在全国的影响力。

    地杰农业成立于2005年,是攸县油茶育苗产业的龙头企业。今年,他和旗下10余家专业户迎来了好前景。

    “去年两年的苗卖1.5元一株,今年平均价格逼近2元,涨了30%。”地杰农业负责人罗刚介绍,2009年起,公司率先采用多年生轻基质育苗,相较于此前的裸杯苗,轻基质苗上山存活率明显提高。这为地杰农业在全国市场打开了销路。

    2013年,地杰农业在行业内最早建起采穗圃,开始进入自主选育阶段。目前,我市选育的华硕、华金、华鑫、湘林210等4个品种,成为目前全省栽培面积最大、表现最好的全国主推良种。其中,地杰农业参与了三华系列的选育、试种、推广全过程。

    凭借品种优势,这些年,地杰农业不断扩大,不仅在广西、贵州、广东、福建等10余省市度建立了销售网络,还在衡阳、四川、贵州等地设立分公司,是省林业厅定点育苗公司,年销售额上千万元。

    在攸县,像地杰农业这样的育苗大户共有7家,现有存量苗木上亿株,育苗年产值最高时可达8亿元,每年发放农民工资上亿元。

    看到种苗市场的巨大潜力,目前,茶陵、炎陵等地也纷纷发展油茶种苗产业,并向全国各地输送油茶种植专业人才。种苗优势成为株洲油茶在行业内一张颇有分量的名片,迅速建立了全国范围的影响力。

    株洲油茶产业的短板

    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在我国已有23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是我国独有的古老又珍贵的油料作物,有“东方橄榄”之称。

    株洲自古就有油茶种植的传统,现有渌口、醴陵、攸县、茶陵等4个省级油茶产业主产区。2022年,全市油茶种植面积220余万亩,年产值60亿元。拥有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研发的油茶全产业链。不管是先发优势还是赶超后劲,都优于周边市州。

    然而,在全国各地大力推动油茶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实现产业领跑,株洲仍存在很大的努力空间。

    首先,株洲油茶产业有基础但挖掘不够。虽然种植面积、产量、产值等方面均居全省前列,种苗繁育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种植技术粗放、管理经营落后、产业潜力挖掘深度等已成为我市油茶产业的一大瓶颈。

    资料显示,我市年产油3万吨左右,具备1000吨以上规模以上的生产加工企业4家,年产量约8000吨,仅占全市总产量26%,其他均由小微企业或作坊完成生产加工完成。以“毛油”为主的榨油作坊,让产品价值大打折扣。

    有品牌但影响力不够。目前,我市有康御、湘天华、炎帝康御、金紫峰、大康时代等一批茶油品牌,涉及油茶产业的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6家。其中,湘天华与钓鱼台达成战略合作;康御茶油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选定为“月宫一号365”专用油;但因品牌影响力有限、缺乏有效的宣传推介等,导致全市油茶品牌走出去步伐缓慢,油茶产品知名度、市场占有份额等有限。

    相较之下,衡阳、永州、邵阳三市分别策划建设茶油公用品牌体系,大力支持地方特色区域性品牌建设,油茶产品标准体系和营销推广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在衡阳,“大三湘”油茶品牌正发挥着龙头企业作用,带动全产业链强劲发展;在邵阳,围绕油茶“主旋律”,该地分别获得“中国油茶之都”“全国油茶基地示范县”等6块国字号金牌;永州也培育出金浩茶油、银光、林之神、大自然等知名品牌。

    有前景但筹划不够。2015年,我市出台了《株洲市关于油茶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确定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基金用于扶持油茶产业,随着全市油茶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地产林改造任务加大,原定专项扶持基金已捉襟见肘。而在衡阳,从2018年起,连续3年市本级每年安排1亿元财政资金支持油茶产业发展。

    产业弯道超车之路

    为加快补齐我市油茶产业链短板,推进我市油茶产业跻身全省千亿油茶产业集群,2021年,市林业局在对我市重点油茶育苗种植基地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后,又会同市发改委,组织市油茶产业协会、市城发集团和部分油茶龙头企业代表赴衡阳、邵阳、永州等3市参观考察,重点就油茶全产业链布局、茶油精深加工、副产品研发、种质资源创新、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开展学习交流,并提出株洲百亿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

    报告指出,要抓实顶层设计,建立油茶产业链制度,成立专门机构推进油茶产业发展系列问题。并将其作为乡村振兴和湘赣边区域合作主导产业,以现有基地为基础,建立油茶经济走廊,打造高产油茶示范基地、智能化加工生产线、油茶旅居文化小镇等亮点工程。

    在品牌打造上,报告认为,要扶优扶强油茶龙头企业,通过举办油茶高峰论坛,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活动,推动区域性公共品牌宣传推介,促进全市油茶产业发展。

    同时,报告还提出,要建立多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将油茶提高发展资金提高至6000万元,吸引优质资本进入油茶产业,整合资源形成产业合力,以技术创新赋能产业升级,为油茶产业纵深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多位株洲油茶产业人表示,报告凝聚了株洲油茶产业各产业链和职能部门对油茶产业的思考和探索,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落实。

    从株洲油茶产业链看,销售是各企业普遍反映的瓶颈。从事油茶销售10余年的彭威对客户进行分析发现,目前,茶油作为高端油的代表,四分之三被作为礼品以送亲朋,居民自购食用的仍旧稀少,公众对油茶缺少认知和因价格高昂望而却步等因素,是目前销售的主要瓶颈。

    彭威认为,除了在宣传上发力外,建设端的发力更为重要。只有油茶产量上来,产业链成本持续下降,油茶消费才能迎来爆发期。

    这一观点,与金紫峰负责人张湘军不谋而合。“茶油贵,主要原因是人工成本高。如何降本增效,油茶企业要从自身找原因,走向市场化。”张湘军认为,油茶产业要大跨步走向消费者餐桌,必须破解价格高这一门槛。

    作为油茶林管理模式的创新者,这两年,金紫峰从流转土地集中经营转为反流转给农户分片承包,不仅有效解决了茶果盗采现象,还激活了农民创业激情。将重心转向加工的金紫峰,今年将厂区搬进园区,采用全自动化设备,大大提高了出油率,降低了成本。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以产业链的整体合力推动产业发展,才是株洲油茶产业发展的出路。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