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和精准的务实举措 全力夯实粮食安全保障根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实践。践行大国“粮”策,“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株洲作为全省水稻主产区,始终绷紧粮食安全保障这根主弦,始终坚持稳生产、保流通,牢牢守住了粮安底线,充分体现了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

    建章立制,绘制保障粮安的“施工图”。认真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把抓实粮安考核、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民生工程来抓。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粮食安全工作,明确了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职责分工,调整充实以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全市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出台《2022年度株洲市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工作要点及职责分工方案》《关于落实2022年粮食生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并将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纳入全市真抓实干激励事项。

    多措并举,稳住粮食生产的“基本盘”。出台《株洲市切实保护耕地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问题自查整改方案》,完成4.2万亩恢复耕地任务,超出省级下达任务0.5万亩。完成2021年净减少耕地恢复任务,超目标700余亩,牢牢守住了全市259.21万亩耕地保护底线目标。紧盯粮食330.2万亩播种面积、总产152.5万吨的目标任务,推行市县领导联县联乡、乡镇领导联村联组机制,层层压实责任。面对严重旱情,争取省级抗旱救灾资金1500余万元,重点用于保证秋粮生产,确保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不减产、无灾区多增产。加强市县两级耕种技术服务,组建粮食生产工作专班、派出650名农技干部深入乡村田头开展专项服务。目前,全市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7.9%,粮食单产大幅提高,其中醴陵省级万亩示范片早稻测产达614公斤/亩。

    强化保障,用好政策性收储的“压舱石”。确保有“仓”收粮。对全市仓容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定期更新统计,做到心中有数;对收购任务重的县市区,建立对口联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做到有备无患。确保有“钱”收粮。主动协调农发行,有效落实政策性粮食收储和轮换资金,满足地方粮食收购资金需要;出台《株洲市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管理办法》,为企业市场化收购提供资金支持,确保农民拿到卖粮钱。确保有“价”收粮。在全市各粮食收储库点醒目位置将价格上榜、标准上墙、样品上台、仪器设备“持证上岗”,明确地方临储收购价格参照最低收购价执行,让农民交“明白粮”“放心粮”。确保有“序”收粮。在官网公布政策性粮食收储库点和政策咨询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加强暗查暗访,规范收购秩序;定期核查收购粮食数量、质量、食品安全,压实收储企业验收主体责任。

    上下联动,打好应急保障的“组合拳”。完善粮食应急体系,定期召开全市粮食应急工作培训会,提升应急调控队伍水平。建立全市市级粮食加工企业社会责任储备规模500吨(稻谷),更新和完善全市粮食应急保障和价格监测网点。当前,全市共有粮油应急供应网点119个,粮油价格监测点17个,稻谷价格监测点25个。依托粮食应急保障和价格监测网点,全面提升粮食市场的监测预警能力。密切关注市场供需及价格变化趋势,有效衔接加工、配送、供应各环节,做好随时启动应急预案准备。

    加强监管,用好智能粮食系统的“千里眼”。提升粮食智慧化水平,将全市8个地方国有粮库的24个库点,纳入智能粮食综合监管信息平台,汇集在“一朵云”上,织成了“一张网”。同时,在全省率先将智能粮食系统端口接入市纪委监委大数据监督平台,解决了困扰粮食购销监管多年的粮库“信息孤岛”问题。在全省率先完成省市县三级地方储备粮出入库数据的录入、修改、审核等工作,实现粮食购销领域信息化监管“一盘棋”。实行平台智能化监管以来,先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系统和设施设备开展维护保养30次,通过远程监管和现场检查,审核企业正常数据修改42次,确保智能粮食管理系统始终有人抓、有人管、抓到位、使用好。

    (作者系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