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典红色电影 《闪闪的红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影片《闪闪的红星》,讲的是潘冬子用智慧与勇气来投身革命的“追光”之旅。

    有一位名叫潘冬子的孩子,在他七岁的时候,父亲参加了红军。随着红军离开了在江西的革命根据地,准备随队长征,而在他临走之前,他将自己挎包上的红星给取了下来,送给了当时七岁的潘冬子。或许当时的潘冬子还并不清楚这颗红星象征着什么,甚至也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将要去往哪里。冬子和他的母亲留在当地后,革命斗争也越来越残酷,不幸的是,冬子的母亲为了掩护革命同志而牺牲。而冬子这颗革命力量的幼苗,也三番五次的受到了敌人的迫害,命运多舛,在生死存亡之间,潘冬子渐渐明白了那颗红星所代表的意义,在党组织等革命群众的帮助下,潘冬子成为一个光荣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影片表达了潘冬子对于革命理想的向往与追寻,在影片情节中,那颗闪闪的红星成为影片中的视觉符号,也是该影片独立意象符号。在影片中一次又一次地展现了闪闪的红星对潘冬子一次次的感召。这颗“闪闪的红星”不仅仅是红军的标志物,更为赋予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破开旧世界阴影的那道光。即使深处黑暗,只要心怀光明,就终能驱散黑暗。“闪闪的红星”这一视觉符号不仅照亮着潘冬子前行,也带给银幕前观众一种神圣的力量。

    影片中对主人公潘冬子的人物建构也是独具匠心的。潘冬子的成长是有阶段性和渐进性的,具体表现在他受到激励事件的打击与促进之后。还有他心中对于美好新家园的向往以及来自于周围人对他的感召与鼓励。在激励事件上,例如:还有当他看到自己的母亲被活活烧死,乡亲们被残忍枪杀,让他遭受到无法承受的打击。还有他父亲的英勇无畏;与从小长大的伙伴的友谊,激励着潘冬子在思想上与心理上成长。在历经激励事件之后,潘冬子在革命斗争中发挥的作用与释放的能量,也在与日俱增。例如影片中:潘冬子从初期的巧妙运盐,再到后来的“潜入”米店获取重要情报,从而帮助我们的革命队伍成功歼敌等等。

    影片即将结束时,潘冬子如愿以偿地穿上了他一直向往军装,戴上了军帽,帽子上那颗闪闪的红星标志着他真正成了一名和父亲一样英勇无畏的战士。看到这,观众已与影片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这种共情是感人至深的。而这种感染力正是源于剧本对人物真实的描写,以及演员对角色内心的深刻挖掘。不仅仅是潘冬子,影片中的其他人物也得到细致的刻画,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都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例如影片中潘冬子的母亲李明月,在影片中便有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的表达,她深爱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儿子,但在崇高的革命事业面前,她没有犹豫地选择了舍生取义,这种崇高的思想境界,这也正是当时广大中国千千万万任劳任怨却又无私奉献的中国革命女性的集中体现。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