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场三小”幸福多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事】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李军) 10月28日晚7点,醴陵市孙家湾镇孙家湾村文体广场,音乐悠扬,灯光璀璨,数十人的队伍翩翩起舞。篮球架下,小伙子们闪转腾挪,挥洒着汗水。广场周围,村里的老人聊着天、散着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在村里杉坡组“幸福屋场”的小广场上,广场舞队在认真练习;附近的小书屋里,几个村民陪着孩子做作业、读书。

    “现在运动健身和看书都很方便,村里还有了自己的村歌,叫《最恋是家园》,一搞大活动就会用广播放。”村民张桂生笑着感叹,最近一年多,村里的文体设施明显增多,文艺气息在变浓,“打牌人少了,唱歌跳舞搞运动的人多了起来。”

    “村里的企业不仅可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还能为湘赣边区群众提供上千个工作岗位。”孙家湾村党委书记叶海涛自豪地说,村里六成以上家庭购置了小汽车,2021年人均纯收入超3.3万元。

    市派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陈继红说,去年5月刚到村里,她就发现孙家湾村振兴基础扎实:村庄离醴陵城区6公里,7.76平方公里土地上分布着大小民营企业20家,汇聚了“银和”“新世纪”等一批陶瓷酒瓶行业龙头企业,年工业产值达8亿元,被誉为“中国酒容器之乡”。

    但另一方面,陈继红也发现村里文体设施还需要完善。“当时村部后面有很大一块空地,周围都是杂草,而村民却缺乏开展文体活动的理想场所。”陈继红带着工作队和村里携手完善规划、持续推动,从文化振兴入手做了一系列工作。以“屋场三小”(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工程和“幸福屋场”建设为重点,孙家湾村建立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以群众自行建设、自主管理、自我服务为原则,充分利用闲置民房、老屋、旧村部等现有资源,不断加强文体设施建设。

    叶海涛介绍,目前村里在樟木塘、许家湾、杉坡组创建了3个“屋场三小”,小广场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小书屋藏书近500册,为周边老百姓打造了“10分钟文体服务圈”。

    【释】

    乡村振兴,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主攻方向加以推动。但有一点或许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创造空间、提供舞台。观察孙家湾村的振兴实践,村里产业基础扎实,驻村工作队和村里选择了一条培植“文化”家园的振兴之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文化看似很虚,却离不开实实在在的场地、设施、文体队伍等建设。为此,孙家湾村持续建设“屋场三小”,给村民打造了良好的平台,满足了他们对于精神愉悦的向往。环境适宜,美好的品质才能有序成长。对乡村振兴而言,不管从哪方面着手发力,都要事先创造环境,然后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助力他们因地制宜地创建美好家园。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