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孩子的作业,还是家长的作业? 漫画/左骏
周蒿
【劳动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做菜半小时,剪辑一整天。”近日,李先生面对自己五年级儿子的劳动作业犯了难,从拍摄到后期配音配字幕,他差不多用了一天时间才完成作业。不少网友感慨:家长们还没从批改孩子作业中全身而退,又被“卷”进了记录作业的新任务里。
劳动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从今年秋季开始,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课程。从学校里的“小小菜场”,到家里掌厨的“中华小当家”,当人们在为劳动教育“点赞”的同时,避免劳动课“走过场”,也逐渐成为家校日渐关注的焦点。
劳动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批量训练一批小花匠、小厨师、小电器维修工,而是要让孩子们在参与生产劳动中,接受劳动教育,培养劳动兴趣,树立劳动观念,“谋手脑相长”。
因此,劳动教育课在培养方式上,应该更加突出实用性、趣味性和多样性,劳动教育更应该发挥培养人、启发人、熏陶人的教育功能。
家庭有培养孩子的责任,但这种责任更多的是言传身教。为什么一些家长抱怨家里“谈别的都是母慈子孝,一搞作业就鸡飞狗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个别学校、老师习惯于粗暴地布置家庭作业。
构筑家校一体的劳动教育模式,既需要学校因地制宜,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发课程资源。也需要家长言传身教,做到既与孩子一同参与劳动,又不包办代替。
陶行知说:“劳动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劳动教育,应该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中完成,应该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在家庭生活中、在与朋友交往中、在旅途中、在完成学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