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多方驰援的“合围阻击”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成姣兰 刘琼

    2022年的初冬,株洲迎来了史无前例的“疫”考,来势急,时间迫。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病毒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

    省里的专家组来了!他们向“疫”而行,专业相授,帮助株洲迅速织牢织密防控网。

    兄弟市州的医疗队来了!他们走进最关键的战场,用日与夜的坚守,合围病毒。

    抗疫“神器”来了!他们送来P2+实验室、气膜实验室……一个个“硬核武器”的加持,助力株洲进入抗疫“加速度”。

    人流与物流,设备与技术,智慧与经验……顺着株洲抗疫进程的时间轴,汇聚成滚滚洪流,为这座城市的战“疫”注入强大的信心和能量,筑就了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

    有一种担当,叫“省市齐心”

    11月1日晚,无数株洲人度过了不眠夜:一名高中生在主动就诊时被筛查出新冠病毒阳性,其活动轨迹涉及学校、医院、市中心的一些密闭动漫城……无一不是人流密集复杂之地。

    浩荡人流与传染性极强的病毒遭遇,这意味着,防控工作不是以天、以小时计,而是以分秒计。

    病毒从何而来?蔓延到了哪里?……谜题解得越早,被病毒祸害的人将越少。

    当晚12点,株洲火速发布“静默”公告,城市按下“暂停键”。

    警报刚拉响,省疾控中心党委副书记王庆波就星夜驰援株洲。作为省里委派的“追阳”转运组组长,他第一时间送上“追阳”转运指南。

    任务是哪些?职责怎么定?标准怎么划分?……这份转运指南就像一列高速列车,能将病毒运送至“火葬场”。

    可情况远比想象中严峻复杂。没过几天,他和队友发现,芦淞区存在“追阳”慢、转运慢的问题。

    “你们到底有多少人?核酸检测能力究竟是多少?……”8日下午,王庆波自己跑到芦淞区疾控中心,要来在岗人员花名册。

    一番走访,他找到症结:因检测人员和能力不足,芦淞区“追阳”效率较低。当晚,他将情况反馈给株洲市主要领导。

    第二天一大早,株洲就紧急召开“追阳”转运工作协调会,当即要求市中心医院组建“追阳”核酸检测战队,负责对全市所有混管异常人员进行核酸复核,难题迎刃而解。

    “乐于海纳百川,敢于直面问题,善于解决问题,这反映了株洲的勇毅担当与实干精神。”王庆波感慨。

    与病毒交战,来不得半点花架子。13日上午9时,踏上督查车,省派社区防控组组长、省卫健委监督处处长李伟和队友直奔芦淞区龙泉街道“找茬”。

    芦淞服饰工业园、康泰工业园和龙泉村是龙泉街道的重点防控区域。社区防控一旦出现纰漏,防疫将功亏一篑。

    在芦淞服饰工业园,32个小组负责68栋房子。每栋楼下都有食堂,栋与栋之间物理隔离,尽可能切断传播链。

    “楼栋内如何取餐,有无工作人员管控?”即使管控精确到栋,李伟和队友仍不停追问。截至13日,龙泉街道有4个村已实现7天无风险。

    省派隔离管控组也在想方设法帮助株洲织牢隔离防控体系。截至12日,株洲空出隔离房间2380间。迄今为止,隔离酒店未发生内部交叉感染事件。

    日日夜夜、风风火火,就这样,来自省里的72名专家步履不停。

    他们倾囊相授,将在实战中梳理总结的机制方案、好经验好做法,通过点对点讲解、手把手教授,为我市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工作专班提供专业参考。

    他们迎难而上,白天深入基层检查指导,晚上开会总结调度,一天只睡了不到4小时,只为尽早斩断疫情传播链条。

    他们严格细致,在隔离酒店、管控区域,一次次穿上防护装备实地“找茬”,只为将病毒瞄中的漏洞堵上。

    有一种情感,叫“兄弟情深”

    非常之疫,要用“洪荒”之力!

    身处疫情“暴风眼”的株洲并非孤军奋战,一名又一名来自兄弟城市的白衣战士把亲情埋在心底,把恐惧抛到脑后。来自全省11个市州的1517名疾控、医务人员,闻令而动,一夜成军;千里远征,急如星火。

    “这样不行,我们必须先摸清楚点位,理顺流程。”11月5日,这是谈立明带领长沙医疗队驰援天元区的第2天。

    这一次,长沙派出近400名队员奋战在嵩山街道的270个点位。经过一天的磨合,他发现,有的社区点位设置不合理,有的地方则人员衔接不到位。

    以天元区佳美社区为例,这个拥有2.7万人的新社区,最初只安排了20个点位,第一天的采样工作拖到深夜才完成。

    设置多少点位?采样区怎么消杀?要准备哪些物资?……问题繁杂又迫在眉睫,谈立明和队友只能逐一攻克。他们先搜集社区的人员情况表,再根据人数和复杂程度安排点位,分层建立排编布阵表。

    经过重新布阵,佳美社区点位增加到39个,医护人员没增加一个,速度却快了一半。之后,长沙医疗队每天下午两点就能结束采样。

    与病毒的这场赛跑,株洲开始跑在前头。

    哪里的情况最紧急,就到哪里去;哪里的战场最关键,就到哪里去。这是每位援株医疗队员的坚定选择。

    “我们负责全区所有中风险区采样。”刚到天元区,衡阳医疗队队长廖建国就请缨挑战“硬骨头”。

    他的底气源于对队伍的信任。拥有98名队员的衡阳医疗队此前曾驰援怀化、邵阳,堪称采样“突击队”,每位队员每小时至少能采样200人。

    每天早上7点出门,深夜时分回到驻地,就这样,10天时间,他们采样20万人次。

    是的,这是一群愿意为兄弟城市“肝脑涂地”的白衣战士。在烈日下,在暴雨中,在深夜和黎明,他们在争分夺秒地开展核酸采样、检测。他们累了,就趴一会儿;渴了,就小抿一口水;流汗了,就干脆仰头,让汗水流向脸侧。

    是的,我们有一群积极配合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经过几天磨合,援株医疗队与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已心有灵犀、配合默契。几点物资到位、几点居民下楼,这些工作都能精确到分,精确到栋。

    是的,我们还有一群懂得感恩的市民。在湘银小区,一名4岁小女孩在完成采样后,恭敬地向驰援的“大白”鞠了一躬;在嵩山街道,几位爱心市民为8名援株队员亲手制作生日蛋糕,让他们在他乡也能感受“家”的温暖;在芦淞区,交警让即将返程的“大白”坐上铁骑,欣赏这座城市的美。

    ……

    此义可昭日月!十几天的共同战“疫”,将株洲与这1517名援株队员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汇聚成浓浓的同袍情,凝聚成强大的抗疫合力。

    有一种力量,叫“硬核武器”

    战“疫”,当然不仅仅靠热血。

    从十几个小时,到半日,再到6小时内,这是株洲核酸结果出炉的速度,这背后离不开硬核设备和团队的赋能。

    株洲主城区有160余万人,就算全部做混管,一轮全员核酸下来,就有16万管需要检测。

    如何让结果出来得快一点,更快一点?

    11月3日,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连夜派出两辆移动加强型生物安全二级(P2+)实验室驰援抗疫一线。

    经过连夜加班调试,4日凌晨,两辆实验室加入检测队列。以每辆10混检测模式>10万人份/天检测能力,为株洲核酸检测提供了“硬核武器”。

    随着疫情发展,仅靠这些装备远远不够。

    7日晚上,接到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指令,已在新邵县连续支援13个日夜的华智生物连夜派出先头部队抵达株洲,通宵选址,开展前期工作。

    一天后,在株洲市博物馆内,这座长17.5米、宽3米的方舱实验室,开启了24小时无休、日均4万混管的满负荷模式。天元区核酸检测实现了“当日采当日出”目标,追赶病毒的速度,不断加快。

    “我没想到,仅花了一天时间,方舱实验室就投入使用。”这个“株洲速度”让华智生物负责人谭司苡大为惊讶。

    在华智方舱实验室投入运行的当天,我市气膜方舱核酸检测中心也启动建设。当前,在株洲队、邵阳队、郴州队200余名检验人员的努力下,气膜方舱单日检测量在7万管以上,承担了株洲市区一半的混检任务。

    还有更多的“硬核武器”在助力株洲战“疫”。数字模型搭建打通了“追阳”的高速通道,方舱医院的启用扩大了感染者的收治能力……

    “我们虽然撤回长沙了,仍然关注株洲疫情后续,期待早日完全恢复!”11月19日深夜,王庆波在微信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

    正是因为有这么多人,愿意和株洲风雨同舟、并肩战斗,这场战“疫”,株洲必胜!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