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渴”润民心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村干部送水到村民家。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邹怡敏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邹怡敏

    通讯员/熊军 文琛

    山塘干涸、农作物“喊渴”、群众用水受限……今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遭遇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位于“衡邵干旱走廊”的渌口区古岳峰镇,因山地多、水利设施基础薄弱、土壤蓄水能力不强,受旱面积广、程度重。

    没有天时,也不占地利,面对来势汹汹的“旱魔”,古岳峰镇上下不等不靠拼“人和”,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计得失、冲锋在前,翻山跨桥引水、持续上门送水、千方百计找水,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翻山跨桥引水

    “如果不是镇村带领大家想办法引水,我的70亩水稻估计会全部绝收,今年能保住70%,就算不错的结果。”10月22日,站在满是稻茬的田边,翟家桥村种粮大户李海泉的思绪,又飘回到和大家一起日夜守水的日子。

    8月是中稻孕穗灌浆的关键期,但古岳峰镇大部分村却面临无水浇田的困境,“镇内没有河流穿过,持续的高温让山塘见底。”翟家桥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军叹气。

    引水迫在眉睫。然而,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杂草密布,还有许多渠道没有硬化,老鼠、蛇钻的洞不计其数,即使水库开闸放水,水也到不了位。

    清淤、除杂、堵洞!镇干部包村联点现场协调,村干部组织有经验的党员群众上山下渠,清除杂草、灌木、垃圾,发现漏洞就用蛇皮袋装上泥巴、砂石堵严实。镇上买来彩条布、地膜等物资铺在渠道里,各村派人日夜巡查,避免跑水、漏水。

    何时放水、一次放多少、放到哪里才不会引来村组矛盾?镇水管站根据各村干旱程度排出用水计划,统一调度杨柳水库、友谊水库的用水。同时,引导和帮助群众自救,镇村、群众共投入200余台小型水泵,畅通供水“毛细血管”。

    面对水库水位下降的情况,镇里采购大型水泵12台,协调王十万供电所架设专线,线路穿越京广铁路高架桥,并对台区变压器增容,电缆直通水库边,同时,紧急开挖灌溉引水渠1.2公里,让各村引水更方便。

    白天热气灼人,晚上蚊虫咬人,但大家怀着“能浇一亩是一亩、能保一粒是一粒”的朴素心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把每一滴水滋润到“喊渴”的农田。同时,镇里积极对接保险公司,做好农业损失赔付前期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群众损失。

    ●持续上门送水

    10月20日,吃过午饭,向阳村党总支书记马新田和支委委员肖清云顾不上休息,又跳上消防车,满载一车生活用水向村里驶去。受水箱内水晃动的影响,车子行驶在平坦的道路上也十分颠簸,两个年过五十的人脸上写满疲惫,却没有丝毫怨言,“镇上调拨消防车给每个村轮流使用,我们要尽量多送几趟,让大家吃上放心的水。”马新田说。

    “水来啦!”听见熟悉的汽车喇叭声,许家组的马爱莲一家欢呼着出门迎接,并熟练地协助肖清云铺开水带。院子里,桶子、洗澡盆、泡沫箱摆了一地,大大小小有30多个。肖清云打开水阀,清澈的水哗哗地流出,不一会儿,这些储水工具就装满了,足够使用一周。

    “天不下雨,水井干枯,这几个月镇村干部随叫随到,及时上门送水,我真的很感动。”今年73岁的马爱莲回忆,印象中从没遇过如此干旱的情况,但看到镇村团结一心互帮互助,她没有抱怨、心里充满希望,“隔壁枫树组的马红姣,自家鱼塘水不够,却大方的让我们去挑水;谁家水临时少了,左邻右舍都相互接济,没有人藏着掖着。”马爱莲说。

    赵山村与湘潭县交界,基础设施较差,有的地方路窄,送水的大车进不去,村委委员马建勋就将自己的面包车进行改装,专门为年纪较大、住得偏远的老人送水。“我眼睛看不清,腿又不好,他一个电话就来了,一点都不怕麻烦。”80岁的五保老人刘花庭边擦眼泪边说。

    面对旱情,古岳峰镇对各村(居)缺水群众进行摸排登记,制定送水路线和时间表,选定向阳村一居民家的深井为临时取水点,三门水厂为备用取水点,镇消防应急车为流动供水车,并租用洒水车一台,从8月17日起,每天早7时至晚上9时30分,持续上门送水,有效保障了全镇群众的饮水安全。

    ●千方百计找水

    “这个可以储存16吨水的水塔,能保障附近70多户300余人生活用水。”10月21日,看着村民在新打的深井中抽水,腰塘村党支部书记李拓夫欣慰地笑了。

    该村老屋组有一处水井,是村里的主要的水源,近几个月来,该村采取集中供水的方式,每日由村上派人,从这一水井抽水,然后运送至各家各户。可随着时间推移,这个供水点也面临“入不敷出”的窘境。

    “决不能让村民没有水喝。”村支两委紧急筹集10多万元,在村人口密集处新开挖一口水井。在挖掘深度达到210多米时,终于涌出了汩汩清水。

    面对严峻的旱情,光靠送和省不是长久之计,必须想方设法寻找新水源。该镇一方面引导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勘测、挖通新水井,一方面动员党员群众修缮老水井。在资金方面,镇里支持一点、村里拿出一点、村民自筹一点,保障工程实施。据统计,7至10月,该镇为确保群众饮用水共打水井110余口。

    眼下,该镇抗旱工作仍在进行,这片大地的人们正以迎难而上的韧性和耐力,努力打好打赢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