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中心。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谭浩瀚 摄
▼营商环境的优化,企业和市民好评如潮。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谭浩瀚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成姣兰 通讯员/吴丽刚 卜家琪 何朋
检验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活力是晴雨表。
在新冠疫情持续、市场承压之下,我市发展依旧动能强劲。源头活水加速汇聚。优良营商环境下,我市市场主体活力迸发。来看一组数据。截至9月底,我市新增市场主体10.07万户,新引进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8个,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5.2个、1.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另一组数据更具说服力。截至9月底,全市培育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家,累计达到201家,全省排名第二;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累计达到58家,全省排名第2位;获评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累计达到25家,全国排名第17位。
今之成绩,非一朝一夕。近年来,我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着力推进政策升级、改革创新、工作走实,实现机制系统化、流程简化、服务优化,株洲营商环境获得根本性系统性优化。
2020年和2021年,我市连续两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第二。我市“交房即交证”、“一把手走流程”等25个亮点工作举措被国家、省级相关部门宣传推介。
一流的营商环境,已成为株洲递给世界的新“名片”。
1.
“一把手”发力
“优环境”持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金秋十月,晴空万里。湛蓝天空下,联诚集团6号和8号厂房建设如火如荼。
8个月前,“新基地建设项目”等6大问题,让联诚集团董事长肖勇民夜不能寐。新基地因历史原因联合验收受阻,公司产能难以释放,改制上市更是无从谈起。
今年2月19日,联诚集团盼来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当日,我市举行第一期政企“早餐会”,6位应邀前来的企业家与市委书记曹慧泉,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恢清等边吃边聊、畅所欲言。企业家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被照单全收。一辆民营企业家与党政主要领导的“直通车”正式起航。
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恢清现场调度,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微信工作群,各部门抽丝剥茧找堵点。不到一个月,6大问题全部找到解决路径,实现全面推进,半年内被全部化解。
企业家针对发展问题“提需求”“定菜单”,党委政府对照问题“解难题”“优服务”,双方共谋行业发展、共话政企合作、共破发展难题。一个普通的“早餐会”,吃出了“发展定心丸”。
截至目前,我市已举办“早餐会”15期,90位企业家或人才代表应邀出席,100余件问题被办结。一批长期制约企业发展的短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涉及用地、融资、上市、引才等重点事项办理进入“快车道”。
这,只是株洲下决心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2021年,我市以“营商环境优化年”活动为抓手,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围绕7大环境、27项任务、122条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为各级各部门的“一把手工程”。
去年7月3日、4日,市委书记曹慧泉接连主持召开3场营商环境座谈会,分别与企业青年技术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民营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开启了“请进来”和“走出去”两步走的株洲路径。
以“大调研、大督查、大服务”活动和“作风建设大提升,营商环境大优化”活动为抓手,营商环境督察组进车间、下基层、到前台,全面开展营商环境摸底调查,收集了问题,找准了方向。
以“一把手走流程”为契机,各级各部门“一把手”亲自走流程、坐窗口、抓整改,获得上级的高度肯定,并要求在全省复制推广。
今年,我市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继续对7大环境进行优化提升,狠抓24项具体任务、1139个落细指标落地见效,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有力升级。
“一把手走流程”走深走实。推出升级版“走流程、解难题、优服务”行动。围绕“一件事一次办”中“难办”事项,10个县市区和39家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分管负责人深入窗口“走流程”,已累计开展“走流程”行动669人次,体验768个事项的办事流程,查找问题359个,已解决问题308个,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达到99.99%。
“走出去”更进一步。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联千企”活动,2822名联企干部下沉9894家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动态梳理惠企政策干货800余条,通过“干部讲政策”小视频、惠企政策“口袋书”等方式精准推送。精心搭建企业服务热线、驻企联络员、政企“早餐会”、产业链办、服务企业微信群等平台收集企业诉求,累计解决企业难题2100余个。
“请进来”更深一层。今年5月底,政企“早餐会”升级为制造名城“早餐会”,受邀人员不再局限于企业家,海归人才、创业者、技能人才等各领域代表人物皆在受邀之列。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分析研究,找准问题症结,切实解决好急难愁盼问题,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2.
升级版政策加码
“硬措施”保障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系列措施摸清株洲“缺什么”,株洲市委市政府开始“对症下药”。
今年年初,湖南中车尚驱电气有限公司在“制造名城”监督与服务微信群反映,由于疫情原因外地试验场无法使用,希望就近寻找污水处理厂进行产品试装。
收到反映后,市水务集团与企业就试装相关事宜联合召开协调会,全力支持企业在水务集团下属枫溪污水处理厂试装曝气风机,并配合提供试验场地和生产实验数据反馈支持。
3月28日,该公司新一代鼓风机产品在枫溪污水处理厂一键启动成功,进入实际运行阶段。不仅为企业研发提供了便利,而且促成了双方进一步合作。
在株洲,群内一声喊,部门即报到。今年1月起,按照“一园一群、一企一群”原则,我市相继建立“制造名城”监督与服务微信群2096个,回复市场主体政策咨询2.6万余件,督促解决问题1500余个。
全面整合“制造名城”监督与服务微信群、市长热线、企业服务热线、政企“早餐会”、产业链办、诸事达 APP 等“两线三会一链一群一平台”五大渠道资源和信息,我市开创性建立“企业办事不求人”机制,通过问题交办制、限时办结制、挂号督办制、回访评价制、重点问题解决机制等系列制度,狠抓工作落实,实现企业问题闭环管理。
株洲市建立了问题受理“专班制”,推出了企业服务“总客服”共19条解决措施,实行企业问题收集、办理、解决的闭环管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效率帮助企业打通了发展的堵点卡点,努力构建“英雄有用武之地”的一流产业生态,创造幸福感爆棚的生活环境,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全力打造让市场主体心情舒畅的营商环境。
擦亮了“创业株洲、万事无忧”的营商环境品牌。
然而,营商环境优化,短期看机制,长期看政策。
去年9月,我市“新人才30条”政策正式出台,这是继“万名人才计划”、“人才30条”后,株洲人才政策的再次迭代升级。整合市级人才计划,统筹各区人才政策,优化升级措施17条、创新措施13条,株洲人才引进、培育有了更强力的政策引擎。
去年11月,我市出台“招商引资28条”。既奖引进的企业,也奖为企业引进作出贡献的主机企业;既奖总部企业,也奖专精特新;既奖资本招商,也奖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既奖增量,也奖存量。发挥“招商引资28条”红利效应,今年1至9月,全市新签约亿元及以上合同项目216个,合同引资总额7124亿元。
时光转至今年1月,《株洲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的发布,在全市上下引起轰动。《十条意见》首次提出政企“早餐会”制度,打通了政企沟通壁垒;首次提出周一至周三为民营企业“宁静日”,本级不得开展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常规检查;首次提出建立“高校、院所引才,企业用才,政府协调”的四方引才合作机制,制定“行业领军人物培养计划”,全方位呵护民营企业成长。
“较2018年发布的‘民营经济10条意见’相比,《十条意见》在观念上、主要战略上、关键核心问题上的突破,接地气、有实效,鼓舞人心!”《十条意见》发布当天,新飞鹿股份董事长章卫国表示,新政策将鼓励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等举措落到了实处。
随着系列新政落地见效,我市营商环境民众满意度大幅提高,全市上下创新创业热情全面激发。
项目审批提速。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了“联合验收”、“多测合一”、“交房即交证”、“线性工程分段审批”等多项改革。并拓展推进,在产业项目上实现“洽谈即服务、签约即供地、拿地即开工、开工即配套、竣工即交证、投产即培育”“六即”改革服务。创新推出技术性审查与行政审批相分离的审批模式,产业项目施工图审查平均时限缩减至5个工作日,施工许可审批平均时限缩减至2个工作日。
成本减负提效。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等活动,解决企业物流运输、用工用能、融资担保等一批急难愁盼问题,最大程度降低企业亏损面,稳住增长预期。强化金融服务支持,构建“一行一主链”机制,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风补基金融资增信和风险补偿作用,降低小微企业信贷综合成本。
市场环境提质。线下开设“企业开办一站通专窗”,企业开办6个必要环节整合为1个环节,办理时限缩短至0.5个工作日,个体工商登记实现“当场即领证”。“一件事一次办”办理环节平均压缩70%、申报材料平均减少50%、办理时间平均缩减80%,今年以来,共办件量260余万件,基本做到办“一件事”只跑一次或一次不跑。
权益保护提标。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共审结知识产权纠纷案件396件。出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八条措施”,中车株所“借力知识产权赋能股权激励”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典型案例。
3.
数字化增效
“强服务”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日复一日的营商环境优化,功夫下在大的政策和配套上,效果却显现在细节里。
“通过手机里的‘关爱模式’,输入保健品名称就能查验产品真伪,整个过程非常便利。”今年重阳节,天元区72岁老人王爹爹初次使用“诸事达”App“关爱模式”后就被迅速圈粉。
作为我市率先打造的政务适老服务App,“诸事达”于10月14日正式发布专供老年人使用的“关爱模式”。专版界面简洁、字体加大,首页铺设了保健品核验、电子证照、社保、公积金、医保等众多老年群体高频使用的服务选项;页面底端则设有“健康专栏”、“科普专栏”两项老年人感兴趣的养生保健知识及视频。
依托“智慧株洲”建设,“诸事达”App打造了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株洲城市生态App。经过一年多发展,现已实现322个事项掌上“一件事一次办”,市民可在该App内享受政务、医疗、教育、民生、交通、金融等服务,切实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随着数据共享进一步开放,便捷亦在延伸。
廖凡凯负责株洲卓达房地产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的水电气网手续申办。“以往申报的资料近乎塞满一车,不仅如此,还要往返住建、资规、城管等多部门与水、电、气等服务窗口。非常麻烦,跑得也心累。”
然而,今年3月,当他再来到市民中心申报新项目“湖畔云芦”水电气网的报装手续时,“窗口只需递交两份资料,就能办完报装手续,这就是株洲速度。”这让他感慨万分。
这种变化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株洲为此努力多年。
“水电气网报装不仅涉及水电气网等公用服务单位,还涉及住建、资规、城管等多个职能部门,要想一次办成所有环节事项,需再造事项流程,建立起部门协调、整体联动、线上线下融通的政务服务体系。”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审改科工作人员如是说。
“‘窗口’虽小,但作用不小。”市委书记曹慧泉指出,要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优化办事流程,推动更多事项“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让大数据更好服务经济民生。
“省市政公用服务平台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数据共享后,办事需重复递交资料已成为历史。如今,公用服务单位的审核人员不仅能在后台提取项目用地红线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施工合同等电子资料,线上还能即时完成要件审核,快速办结企业用户的申请事项。”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审改科工作人员介绍。
“此次在市民中心办事,不仅轻车简从、心情愉悦,而且1个工作日就办结了咱们企业的‘心头事’。这样的改革,真走心!”廖凡凯点赞。
为实现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向人机交互转变,今年,我市组建了数字化建设工作专班和专家团队,迭代升级4大专项平台,完成人口基础库、法人基础库情况摸底,电子证照库建设试点。
目前,我市政务云交换中心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数字智慧城市能力资源在全省仅次于长沙。硬件建设带来“软环境”质的优化,针对性优化省296个“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办理时限平均提速78.6%,市各级引用政务服务事项的引用率达100%,不断提升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