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发力、智能转型 服装企业注入新动能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智能化改造让欧微服饰生产车间变身数字工厂。 记者/杨凌凌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杨凌凌

    通讯员/刘华钢 罗金鹏

    啥是“智造”?“智造”不是简单地用机器替代劳动力,而是将智能化融入企业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让生产效率更高,产品性能更优秀,销售和服务更细致完善,打通产业转型升级的“任督二脉”。

    近年来,面对产能过剩、用工短缺等严峻形势,芦淞区坚持服饰产业发展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坚持新发展理念,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努力推动服饰产业“全链、全流程”的“整体协同升级”。

    链接行业新技术,打造智能工厂

    服装生产线上,工人不需要移动脚步,裁剪、合缝等工序都进行数据化管理。在芦淞区白关国际服饰产业园的二狼狐轩的智能加工生产线,工人在计算机上设置相应参数,然后交由系统自动控制工件的运输路线,输送到各个工序进行加工。

    2018年1月,“二狼狐轩”入驻白关国际服饰产业园,打造了一个集研发设计、仓储物流、生产制造等功能于一体的初级服饰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也是全市首条服饰产业智能生产线,至此,企业改变了以往一个裁缝一天只能做几件衣服的“低产”局面。

    和“二狼狐轩”一样,“智能制造”的身影在欧睿服饰产业园随处可见。

    欧睿服饰产业园由正荣、魔美名作、欧微三家服饰企业共同投资建设。走进欧微智能工厂,表面上跟一家普通的工厂无异。但从生产到物流,欧微服饰已实现全环节的智能化生产、管控。

    “智能吊挂系统既能控制产品不同部位的生产进度,又能及时发现、修改问题,它将复杂工序简单化,人工效率提升30%,使用空间节省20%。”欧微时尚集团董事长李玉龙表示,整个智能工厂运行后,欧微的年产量可达120万件服装。

    乘着科技发展的东风,近年来,芦淞区在智能化转型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智能软件、智能设备以及智能管理方式被应用于实际生产,为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提供了支撑,重塑了产业发展新优势。

    线上线下融合,助力企业突围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而作为传统产业,株洲的服饰产业却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0年,株洲服饰产业实现总规模1015.3亿元,成为继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后株洲的第二个千亿产业集群。其中,芦淞区总规模712.7亿元,占全市比重70.1%。

    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芦淞服饰人如何做到“临危不乱”,产业逆势上扬?

    芦淞区服饰企业把加大研发和拓宽渠道作为练好“内功”、强筋壮骨的根本之道,以强化核心竞争力之“不变”应对市场之“万变”。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大力推动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同步发展、线上与线下良性互动,实现了线上与线下融合转变。

    10月26日上午10点,天泽华丽市场,档口老板薇薇将手机架在了三脚架上,通过镜头为粉丝分享服装搭配。仅一个上午,她的销售额就有3万多元。

    从实体店铺到直播带货,并不是哪个档口的“独辟蹊径”。作为株洲服饰产业的聚集地,在芦淞区38个服饰专业市场,从事直播带货的档口比比皆是。

    近两年来,芦淞市场群走出了“衣哥”“马乖”“我叫太阳妹妹”等全国知名超强带货主播。其中,已经坐拥3000万粉丝的“衣哥”,不仅成为本土头部网红主播,也成为抖音平台的“顶流”主播之一。

    湖南天泽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将直播人才培训作为产业布局的重中之重,作为湖南省内唯一获得“淘宝直播示范基地”和“抖音电商产业带服务商”授权的企业,公司积极引导市场内1000余家商户转型线上电商,对经营户提供一对一主播免费直播培训、驻点协助直播等孵化服务,开启了线上线下联动的“新零售”模式。

    目标在前,奋斗不止。统计显示,芦淞区已集聚服饰链上企业2000多家。今年,芦淞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培育一批直播电商示范基地,鼓励企业发展“小单快反”,推动线下销售转变为双线销售。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