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风帆劲 湘东春潮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公立医院改革连续两年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市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获评全国百强,医改“株洲模式”在全国推广。

    株洲“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的“水电气网报装一件事”和“不动产登记与竣工验收备案同步”两项经验被国务院相关部门向全国推介。

    电力大数据+环境监管的“株洲模式”在全省推广。

    构建“3+3+2”现代产业体系,完善产业链运行机制,株洲市入选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攸县“门前三小”搭建农村文化大舞台,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徐孜 通讯员/陈欢

    改革不停,创新不止。党的十八大以来,波澜壮阔的改革春潮在湘东大地涌起万千波涛,繁花遍地旖旎。株洲市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决策部署,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聚焦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攻坚克难,持续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全面深化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向更深层次挺进、向更高境界迈进。

    近年来,株洲市委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累计召开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组)会议33次,审议各类改革方案(文件)135个,统筹部署重点改革任务896项,各领域改革成效明显。“一件事一次办”、“门前三小”、幸福株洲监督与服务微信群、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经验在全国推介,“电力大数据+环境监管”等成为“湖南模式”,两型社会、新型城镇化、公共文化服务、公立医院改革等试点改革取得重大成效,13项工作获得了国务院表扬激励,为加快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注入源源动力。

    1.

    聚焦优化营商环境 为经济发展硬核护航

    3月31日,株洲经开区张力科技研发与生产基地项目收到了行政审批部门代发的不动产权证,从取得《联合验收合格证明》《竣工验收备案表》到领取不动产权证,仅仅用了两天半时间。

    “往常这个证都是两周工作日、15天左右下证,没想到现在两天半就给我们下来了。”湖南张力汇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红福激动不已。

    “区职能部门利用供改系统,一个平台管审批,实现了部门间的信息共享等方式,然后对一些材料进行容缺受理。”株洲经开区重点项目审批代办服务中心代办员周冰清告诉记者,因为审批部门提前在他们申请验收的时候就进行了资料预审查,并且同步进行了联合验收和竣工验收会议,加快了审批事项的办理。

    审批服务事项多、审批流程繁琐是投资发展的“梗阻”问题。近年来,株洲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一件事一次办”“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全覆盖;开办企业“一天即办结”。去年又创新推行“拿地即开工”、“竣工验收一件事”;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建设工程领域“多测合一”改革,着力破除行政审批服务领域的堵点、难点,获得国务院肯定推介。

    “每年砍掉的审批事项在1/3左右,压缩审批的时限、材料、流程,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和市民少跑腿。”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姜衡湘说,往常要3个月才能取得不动产权证,现在基本上在2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这项工作。

    与此同时,株洲还在全省率先推进并实行园区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和“竣工即交证”改革。截至2021年底,全市实现了160个项目拿地即开工、13个项目竣工即交证。今年,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又持续推出了大型商业综合体竣工即开业的新模式,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近年来,株洲市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事关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持“企业至上”“企业家至上”理念,在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创造了多项全省、全国经验。

    株洲“交房即交证”的经验做法编入国家发改委编写的《优化营商环境百问百答》;水电气网报装“一件事”和“竣工即办证”、物流降本增效等典型经验在全国宣传推介;“一把手走流程”、“企业办事不求人”、政企早餐会、产业项目“六即”改革、“三个一”优化园区用电服务等典型经验在全省宣传推介。

    2.

    聚焦发展所需 为改革注入强劲动力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十年来,株洲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破除束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围绕“3+3+2”现代产业布局,持续完善产业链运行机制,创新“链长跟着项目走、调度跟着问题走、服务跟着需求走”的“三跟三走”服务机制,编制各产业链“两图两库两池两报告”,13条产业链快速成长壮大,入选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产业集群三级梯队发展体系逐步形成。全省四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株洲占“半壁江山”,国、省级产业集群培育数居全省第一,其中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获批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顺利完成国家集群决赛答辩。

    十年来,一大批改革向纵深推进——

    深化园区“特色化、市场化、集约化”改革,创新“链园协同”,探索“泛投资机构”模式,加快建设“五好园区”。加大赋权强园力度,园区管理体制、财政体制、人事体制、市场化转型、土地集约水平、政务服务效能等六大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全市9个园区实现行政与社会管理职能剥离;

    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出台“1+N”政府平台公司改革系列方案,构建以正向激励和硬性约束为重点的考核体系,“一企一策”推动“主业归核、资产归集、产业归位”,市本级27家平台公司整合至3家,“瘦身健体”、降本增效成效明显;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传承“厂所结合”的孵化裂变机制,完善“揭榜挂帅”的核心技术攻关机制,制定修订科技体制改革系列方案,出台“创新10条”、“双创8条”等激励政策,实施百项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全省第一,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连续九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

    加强区域协同发展,积极主动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联席会明确的40多项合作事项加快推进,“半小时生活圈”“一小时交通圈”加速形成;

    提质跨区域合作发展,建立湘赣边合作机制,主动与萍乡、吉安达成系列合作协议,70多项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打造了“两山”红色文化走廊和全国首条红色旅游铁路专线,“湘赣红”区域品牌获得省委高度认可;

    探索“企业办事不求人”,创新“制造名城早餐会”,市委书记、市长为企业提建议、解难题,株洲获评中国企业营商环境案例地级市十佳;

    持续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和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出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八条措施、新“人才30条”,开发“土地码”系统,在全省率先打造“股交所”“产交所”和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立“投贷保补”联动融资机制,成立规模超100亿的产业基金,投融资体制改革做法获国省肯定;

    不断健全乡村振兴机制,建立“大数据+防返贫”监测预警系统平台,推进“三变改革”,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管护长效机制,探索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

    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率先建成国内最先进的“电力大数据+环境监管”平台并在全省推广,河长制“五化”模式向全国推介,探索“土地收储+搬迁奖补+转型支持+就业帮扶”的清水塘搬迁改造新模式,区域土壤质量、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河流水质均得到明显改善,获评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

    连续8年大力推进以“六位”为重点的民生实事,解决岗位、学位、床位、梯位、车位、厕位等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出台实施“促就业稳就业25条”“保居民就业15条”等政策措施,就业创业工作四年内三度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

    强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构建“五育”并举的育人评价体系,“第一校长”制度、“文明校园”创建、学生营养改善、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等创新经验在全国、全省推介;

    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了公立医院办养老、厂矿医院转型医养结合、基层医疗机构拓展社区居家医养、民办大型机构等多种养老模式,获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更富成效,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公立医院改革连续两年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市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获评全国百强,医改“株洲模式”在全国推广。

    3.

    聚焦社会治理 为和谐稳定提供支撑

    “人少车速快,走在路上心慌慌。”这曾是居住在新马片区附近居民的心声。如今,新马片区加装了一系列的交通设施,让家长和孩子们走在路上心更安了。

    “谢谢你们的服务,我很感动!”家住栗雨街道湘湾社区的周翠华老人,因病导致行动不便,出门看病比较困难。日前,医生、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前往老人家里,免费为其看病、检查身体,老人感激不已。

    一幅幅百姓安居的美好景象,正是株洲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后的真实写照。

    十年来,株洲全力奏好“立”与“破”的协奏曲,力促公平正义、和谐稳定,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上积极探索。

    深入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建立市域社会治理风险防控“N合一”机制,形成隐患排查、研判会商、重点管控、高效处置等10个配套工作规范,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16个案例入选“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5次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交流会(研讨班)上做经验交流发言,勇夺全国综治工作优秀地市“六连冠”,四次捧得“长安杯”,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社会越来越和谐稳定。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及综合配套改革。建立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健全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审判机制改革,开展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试点,完善独任法官、合议庭办案等制度,探索金融审判执行机制改革创新,打造智慧司法体系,提速户籍制度改革,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公平正义。

    4.

    聚焦从严治党 为深化改革夯实基础

    始终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基础,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强化。

    党的建设明显加强。全面完成党政机构改革,建立了以《市委工作规则》为总揽的“1+4+X”的运行机制和“考人”“考事”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干部全链条培养管理机制,深入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年”、年轻干部挂职大练兵等活动,培养“五懂五会”干部。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行街道“大工委制”、社区“兼职委员制”,全市1296个成熟小区基本实现党支部全覆盖,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建立完善政治建设考察长效机制,扎实开展政治建设考察,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

    纪检监察监督机制更加完善。率先建立大监督中心,构建“六位一体”监督格局,实现监督力量“上下贯通、左右联通”。完善“监督一点通”和监督与服务微信群融合建设工作体制,专项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坚守政治巡察定位,扎实推进巡察全覆盖。持续深化纪委监委派驻机构改革,试行派驻纪检监察组协作运行机制,分类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学校、医院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延伸监督“触角”。

    改革愈深,活力愈足,动力愈强。未来十年,市委深改委将精准把握中央、省委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把改革作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争先进位的“关键招”、品牌打造的“策源地”,找准改革切入点,实现改革新突破,努力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交出一份更加精彩的改革答卷!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