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笃行展实干 阔步迈进千亿城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醴陵市委宣传部供图) 制图/王玺 醴陵市全景图。彭雪飞 供图 湖南(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彭雪飞 供图 醴陵市孙家湾镇杉坡“幸福屋场”。 醴陵市2022年打造“三个高地”暨“两个年”活动、全员招商和经济工作动员大会。 醴陵五彩陶瓷特色小镇。张斌 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向胤蓉

    通讯员/杨兴亮 陈君

    栉风沐雨,奋楫笃行;千年古邑,窑火不息。

    从沩山村炙热燃烧的醴陵古窑,到中南海大放异彩的红色官窑,从渌江书院传承不息的湘东文脉,到村镇居民诗意栖居的“幸福屋场”,从热火朝天的醴陵经开区项目工地,到游客如织的中国陶瓷谷,醴陵城,方兴未艾,日新月异;醴陵人,发愤图强,笃行不怠。

    在泥与火的淬炼中,在星与月的见证中,醴陵市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尤其自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履职以来,“三个高地”破题起势,区域发展步伐加快,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在最新的县域排名中,醴陵综合实力昂首挺进全国40强、中部10强,实现“十四五”精彩开局。带着所有的成绩和荣耀,凝聚干群的心血和汗水,醴陵市郑重宣告:要在2023年迈进GDP千亿城市的行列!

    热望,是既绘的蓝图,实干,是生动的注脚。实力强、百业兴、人民富、生态美的“五彩笔墨”在瓷城大地上不断浸染。全市上下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戮力同心,一起向着“千亿时代”进发,在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醴陵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A

    “千亿时代” 好风凭借力

    2021年末,醴陵市GDP达到825.2亿元,今年上半年,完成GDP405.4亿元,增长4.8%。醴陵有望成为全省第四个、株洲地区第一个迈入“千亿时代”的县域。

    醴陵陶瓷始于汉,兴于宋,盛于清,千年窑火生生不息,匠人精神世代传承。向着“千亿时代”进发,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有底蕴、有基础、有优势,做好醴陵陶瓷千亿产业文章无疑是破题之义。

    今年6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在醴陵市调研时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把醴陵陶瓷这张名片擦得更亮,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闯新路、作示范。“那水平是相当高!”8月5日,在“中国这十年·湖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张庆伟还为醴陵陶瓷打Call代言。

    上有所盼,下有所应,民有所呼。

    走进醴陵陶瓷的“黄埔军校”——湖南省陶瓷研究所,这里的大师们正在夜以继日创新研制。“这种由氧化铝制成的陶瓷新材料产品,强度大、不变形、抗腐蚀。”省陶瓷研究所负责人龙毅旭向记者介绍,这指甲盖大小的白色陶瓷零部件被广泛应用在无人机、防弹衣、重型矿卡车上。

    在一代代醴陵“瓷人”的上下求索、孜孜以求下,陶瓷产品不再是传统观念的锅碗瓢盆。在浦口华高电瓷电器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修坯机上作业,通过人机合作全力生产一件220千伏的变压器空心绝缘子。浦口华高电瓷是中国电瓷行业主要制造企业之一,年生产电瓷能力可达1万吨以上。

    当前,醴陵陶瓷以窑火燎原之势不断发展壮大,已形成集原料、装备、制造、物流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电瓷产量占全省的98%、全国的51%、世界的30%,日用瓷远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居全国第一;陶瓷产业集群产值超过740亿元,从业人员近20万人;拥有“醴陵釉下五彩瓷”“醴陵红瓷”等4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华联”“红官窑”等10个中国驰名商标,陶润、港鹏等18个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今年以来,醴陵市以“市场主体培育年”“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为抓手,陶瓷产业加速裂变,市场主体加快培育,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该市出台《优化产业发展政策》,不断做强大企业、培育“小巨人”。今年新增陶瓷产业市场主体130家,其中陶瓷企业42家。华联瓷业于去年10月成功上市,华鑫电瓷、新世纪陶瓷、阳东电瓷、湖电电力等成长为后备上市企业。同时,醴陵坚持以大带小、以主引配,累计扶持发展陶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59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9家。

    在“十四五”规划期内,醴陵市要迈进以“千亿总值”“千亿产业”“千亿园区”为硬核的县域经济“千亿时代”,意味着产业、园区、企业要始终互为“皮毛”,同频共振。

    窥一斑而知全豹。日前,总投资约6亿元的新型粘结密封材料智能制造项目厂房建设已接近尾声,进入到设备安装调试阶段。“作为一家外来企业,在醴陵经开区的支持和帮助下,项目的签约、动工都很顺利。”项目投资方株洲中原思蓝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兆玺说,企业已经开始招聘员工,计划90%以上员工在醴陵招聘,希望能为当地就业和经济建设作贡献。

    醴陵经济开发区前身为湖南醴陵陶瓷产业园区,2012年正式更名、重新出发,十年间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全省“五好”园区榜单中,醴陵经开区被评为先进园区,在全省143家(含综保区)园区中位列第15名,在全省四大区域板块的长株潭地区排名第一。

    醴陵市委书记、经开区党工委第一书记王利波表示:“要始终坚持产业向园区集中、项目向园区集聚、要素向园区集合,确保明年‘千亿园区’与‘千亿总值’同步实现,力争成功创建国家级经开区。”

    2021年8月,华联瓷业上线全国最长的日用陶瓷智能生产线;2022年1月,“新年第一签”柳鑫PCB高新材料项目落户醴陵;7月,在经开区夏季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上,总投资额达31.7亿元的9个项目现场签约……一个个欣喜的成果在醴陵经开区华丽亮相。

    园区以“新装备、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为方向,强化产业定位,一“主”(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两“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产业齐头并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文化旅游业、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其他新兴产业,全力打造“一主两特多新”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书写“更大、更强、更优”的产业传奇。

    近年来,醴陵开启大园区建设,统筹开发“中国陶瓷谷、株醴新城、东富工业园”三大片区,成立完善“招商合作、项目推进、企业服务”三个中心,建立健全“评价激励、选人用人、绩效薪酬”三项机制,加快打造“千亿产业园区、国家级开发区”。

    园区强,则醴陵强;园区胜,则醴陵胜。2021年,醴陵经开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715.2亿元,较10年前增长2.2倍。

    B

    “三个高地” 扬帆正当时

    日前,湖南省工信厅组织开展省级产业集群竞赛,以醴陵为代表的株洲先进陶瓷产业集群入选全省第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

    扬帆起航正当时。醴陵把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出台产业扶持政策,成立产业发展基金,以全国领先的陶瓷、花炮、玻璃、服饰等产业集群为主导,串珠成链,“智”造升级,构建“一个千亿、四个百亿、若干个十亿”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

    在湖南华联溢百利瓷业有限公司的智能制造车间里,自动浸釉机在给泥坯上釉,这条智能生产线使生产效率提高了20%左右;在醴陵华鑫电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高温达1230摄氏度的窑炉里,空心瓷绝缘子成功打破国际垄断,荣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湖南泰鑫瓷业有限公司打造的“标准化泥釉模研发共享服务平台”,可以为陶瓷企业提供泥釉模产品开发、制造、物流、配送全方位服务。

    近三年,醴陵陶瓷产业集群深化创新,优化升级,加快提升产业能级,不断扩大产业影响,牵头制定行业标准4个、填补国内关键技术空白3项,陶瓷产品增至日用瓷、工业瓷、艺术瓷三大类4000多个品种。

    以“智能制造”引领转型升级,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醴陵陶瓷企业累计投入近4亿元进行了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该市先后引进安装1000余台陶瓷智能生产设备。目前,醴陵陶瓷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替代率平均达70%,在全国陶瓷主产区中位居前列。

    作为醴陵两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烟花鞭炮行业也迎来了品牌发展、转型升级的3.0时代。

    9月21日上午,醴陵市花炮物流国际港项目开工仪式举行。醴陵花炮物流国际港项目总投资43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产业集群和规模效应,强化醴陵花炮产业市场竞争优势。

    而4个月前,在爆竹祖师李畋诞辰1401周年的公祭仪式上,由李畋镇企业创制的8000发环保型烟花纷纷绽放,彩练当空、火树银花,弘扬了醴陵花炮文化,营造出浓厚的产业发展氛围。

    近年来,该市出台《烟花爆竹转型升级集中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国际烟花仓储物流基地、焰火燃放场建设,花炮产业实现安全绿色健康发展;该产业集群带动了醴陵运输、化工原辅材料、包装印刷、机械制造、制筒等领域发展,产品远销世界各地;花炮产值、税收创历史新高,2021年,醴陵规模以上花炮制造业产值为219.1亿元。

    2022年烟花鞭炮行业重组整合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步伐加快。全市56家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企业正按新安全标准进行改造升级,自身品牌建设,环保型、文创型烟花研发推广初具成效。

    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蹄疾步稳,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引领有力。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93亿元,增长9.3%;上报研发投入经费17.12亿元,有研发投入企业249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约40%;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增至6家、30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增至175家、149家。

    时光的年轮刻下奋斗的足迹,历史的巨手翻开梦想的新篇。

    今年,醴陵市全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出台优化产业发展、财源建设、争资引项等系列政策,全市争取各类资金73.4亿元。重点推进园区、国资国企、投融资、要素市场化配置等四大改革行动,经开区“一办三中心”机制正式运行,改革发展动能加速释放,经济内生动力愈发强劲。

    这一系列强园强链强企的政策红利背后,是醴陵市始终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厚植经济沃土,激荡发展潜能,形成了项目建设“满天星遍地花”的良好局面。

    醴陵市全面营造“大招商、招大商”的浓厚氛围,成立8个招商工作组,聘请26名招商特使,市级领导亲自带队,赴广州、深圳、上海等地对接洽谈30余次。今年全市共引进项目88个,签约金额约200亿元,跑出了招商引资的“醴陵加速度”。同时,醴陵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规划并加速推进左权工业园、船湾服饰产业园、瓷泥产业园、花炮物流国际港、现代农业产业园、陶瓷装备制造产业园、包装产业园、智慧家居产业园等“十园”项目建设。

    推动项目“引进来”,更要助推企业“走出去”。“目前出口额达5000万元左右,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吉利鞭炮烟花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朱斌表示,将持续专注新产品的研发,坚持走自主品牌之路,同时会在网络平台上直播来吸引客户,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让吉利烟花的产品走向全球。

    记者了解到,目前醴陵新培育自营外贸企业36家,共有自营外贸企业551家。截至今年7月,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26.57亿元,同比增长24.88%。

    醴陵市委副书记、市长、打造“三个高地”指挥部指挥长刘新华表示,今年以来,醴陵市打造“三个高地”指挥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部署,真抓实干、主动作为,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声有色,在株洲市打造“三个高地”工作竞赛评比中获各县市区全能奖冠军。

    C

    区域发展 乘势开新局

    同属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萍乡市湘东区老关镇三角池村的村民王兴,出门买个菜就能跨到醴陵市范围内。从地图上看,老关镇距离醴陵市中心在11公里左右,到萍乡市中心反而有30多公里。

    2020年,《湖南省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出台,醴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制订了《醴陵市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2021年,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

    一脉相连,一水相依。近两年,湘赣两省边界县、市在国家级战略布局和政策扶持下,持续加强交流协作,经济、文化、科技、社会各领域花红果硕。

    5月25日,醴陵市经济开发区与萍乡市湘东工业园签订合作协议,展开全面战略合作;8月25日,醴陵市与萍乡市芦溪县签订共促产业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与萍乡市上栗县签订花炮产业发展、文旅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框架协议……地缘相近、产业相近,这对醴萍“CP”区域协同发展的能量无疑巨大。

    醴陵和萍乡在合力打造世界级电瓷产业园之余,玻璃、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相近产业在竞争与合作的良性循环中进行迭代升级,是扩大醴陵产业版图、提升产业丰富度的“青云梯”。

    紧抓湘赣边区域合作的时代机遇,两地交通互利便捷,生态治理持续向好,人才交流不断丰富……

    从湘赣边界320国道一路东行,不到20分钟就可到达湘东工业园,越来越多的醴陵企业选择在交通便利的萍乡铁路专用货站中转货物;一条160公里的河流流经两省,上称萍水,下叫渌水,过去水质污染,湘赣两省持续深化整治,如今河清景美;东富工业园内的旗滨玻璃有限公司,吸引了很多江西籍员工,因为“工资高、福利好”,他们过起了工作在醴陵、居住在萍乡的“双城生活”。

    抢抓长株潭一体化的发展机遇,醴陵市在株醴融城上实现新突破。全面融入长株潭一体化从株醴融城开始,株醴融城从建设株醴新城开始。株醴新城依托东城大道规划建设,位于醴陵西北部,西邻株洲市渌口区,东接醴陵经开区,是长株潭经济走廊的重要前沿阵地。

    今年,醴陵市大抓、大建株醴新城,落地大项目,重点在左权工业园落地1—2个规模大、带动强的“链主型”项目;打造大交通,争取长株潭城际铁路延伸、东城大道后续建设等项目尽快落地开工;抓好大投入,争取东城大道沿线投资强度达到30亿元以上。

    项目是建设株醴新城的主要力量。9月5日,陶瓷装备产业园项目工作推进会在左权镇召开,陶瓷装备产业园拟选址左权镇工业园,争取在今年11月底正式开工建设。

    据悉,醴陵市陶瓷装备企业有148家,但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研发制造能力偏弱、市场份额占比不足。陶瓷装备产业园项目是推进株醴新城快步建设,推动主导产业延链补链的重大举措和关键一环。

    板杉镇作为西进株洲、东连醴陵城区的“桥头堡”,具有天然的交通优势。板杉镇梯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武期许着:“株醴融城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企业带来了发展与机遇,希望公司农产品可以搭载株醴融城战略驶上快车道,同时在研学、旅游等方面也能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醴陵市经开区作为株醴融城战略实施的主战场、主阵地,在株醴新城片区开发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今年,经开区以优化空间布局、做优做强左权新区,完成株醴新城战略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推进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等三方面为抓手,持续深入推进株醴新城建设。

    D

    瓷旅融合 “会”就五彩卷

    2022湖南(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将与株洲首届旅游发展大会在醴陵同期举行。如同首届省旅发大会花落张家界,用实际行动诠释张家界在省内稳站Top1的旅游地位,株洲将首次市旅发大会交付醴陵,可以预见,这是属于醴陵旅游发展的绝佳机遇。

    本届瓷博会将以“五彩醴陵 千亿时代”为主题,举办4大类26个主题活动。展区面积达3万平方米,标准展位1350个,共设5个展馆。这次盛会将是传承陶瓷和花炮文化、让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展开思想碰撞的分享交流会,更是醴陵加快迈进县域经济“千亿时代”的跨界融合会。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前望是浓墨重彩的斑斓画卷,回眸是激动人心的坚实步伐。

    醴陵市坚持做好陶瓷文化大文章,以节会活动提升瓷旅融合品牌。2015年以来,醴陵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特别是2018年,将醴陵瓷博会与湖南国际旅游节结合举办,实现了瓷旅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创造了“1+1>2”的效果。据统计,2018年节会期间,醴陵累计吸引游客超过1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10亿元。同时,醴陵陶瓷利用广交会、旅博会等平台,全力推广“醴陵窑logo”“中国醴陵·瓷彩天下”等区域品牌,华联亿嘉等品牌享誉海内外。

    “这样拉坯很好玩很有趣,可以让我体验陶瓷的魅力。”今年6月23日,湖南大学学生齐琦在陶润会生活艺术中心进行陶瓷创作,让这次研学之旅异常难忘。除了手作陶吧,该艺术中心还集成世界陶瓷文化展、陶瓷工厂店等文旅项目。

    与陶润会生活艺术中心相隔不远的醴陵陶瓷博物馆,更是车水马龙,游客如织。博物馆充分展示了醴陵陶瓷文化的发展脉络和釉下五彩的艺术成就,去年完成“三馆合一”提质升级改造,已是外地游客来醴陵打卡的必到之处。

    近年来,该市形成集醴陵陶瓷博物馆、醴陵陶瓷国际会展中心、瓷器口文化街、釉下五彩城、1915醴陵国际陶瓷文化特色街区为一体的中国陶瓷谷文旅新地标。全面推动了以陶润会、新世纪艺术馆、尚方窑等陶瓷企业为代表的工业旅游示范点建设。推出了陶瓷制作展示和体验的陶瓷工业研学旅游产品;研发设计了旅行茶具、加湿器、钥匙扣等陶瓷文创旅游商品。

    醴陵市沩山镇沩山村是一个处处有历史、步步有陶瓷印迹的经典文化名村,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制瓷厂逐渐外迁,村里没了产业,也渐渐没了人气。

    这两年,沩山镇以复兴传统古村落为使命,以沩山村里的醴陵窑遗址为中心,正打造具有陶瓷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家里人决定办农家乐,我就从外地回来了。”村民刘学勤告诉记者,他保留了老房子黄墙灰瓦的外观,菜品主打本地特色的瓷厂土菜,深受游客欢迎。

    旅游兴、人气旺、村民富,乡村旅游的精美画卷不仅仅在沩山村。

    在枫林镇隆兴坳村,粉墙黛瓦、古色古香的晚清民居与耿传公祠相互呼应,村里年接待游客达到13万人次;在泗汾镇茶田村,休闲农业在田野上拔节成长,茶田月色生态乐园成为热门网红打卡地,自前年开业以来,吸引游客近20万人;在东富镇东富村,该村背靠红色旅游资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出红色文旅精品村。从“旅游+”拓宽致富途径,村民们鼓了钱袋,笑开了花。

    李立三故居、耿传公祠、左家老屋等红色景点,状元芳洲、官庄平湖等自然风光,渌江书院、渌江古桥等人文古迹,陶瓷小镇、沩山古窑等产业标志,共同绘就了一幅集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于一体的全域旅游五彩画卷。醴陵更是获评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目前,醴陵正全力推进以中国陶瓷谷为核心,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醴陵窑和国光群力瓷厂为两翼的陶瓷产业旅游精品线路项目建设,重点打造醴陵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推动其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让“五彩醴陵”的这张旅游名片擦得更亮、变得更美。

    E

    民生福祉 开出“幸福花”

    漫步东富村,这里山清水秀,民房错落有致,旖旎多姿的风光让人心旷神怡。大树掩映下,东富寺“幸福屋场”坐落其中,村民三五成群,或闲话散步,或唱歌跳舞,好不热闹。

    “这里原是供销社的房子,已卖给私人,现在房主自愿将房子拿出来,用作村里‘幸福屋场’主要活动场所。”东富村村民介绍。

    东富村按照“传承红色主线,挖掘富字文化,做强特色产业”的思路进行示范点打造,村民积极响应,自筹和捐赠金额近80万元;形成带动效应,发展文旅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真正让乡村美起来、村民富起来。

    发力乡村振兴,建设“幸福屋场”是制高点。今年株洲市要建设100个“幸福屋场”,醴陵市坚持“自愿、自主、自治”原则,全面开展幸福屋场示范创建,已经正式申报定点的幸福屋场24个,计划筹资5777.4万元,已到位自筹资金1887.15万元。一个个具有醴陵特色的“幸福屋场”样板,正在乡村振兴的伟大进程中次第呈现。

    幸福的花儿,不仅绽放在乡村振兴上,也盛开在民生福祉里。

    县级医院治不好,群众就往省城跑。如何破解医疗资源之困?醴陵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9月8日,在醴陵市中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的8位博士教授正在进行专题讲座和义诊。程奶奶说:“很贴心很实惠,在家门口就可以免费看病,而且都是一号难求的省级专家。”

    与此同时,包括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左晓霞教授等34位省内权威专家也在9月通过“湘雅乡情·专家醴陵行”柔性引才工程纷至沓来、把脉问诊。

    这些年,醴陵投入15亿元支持公立医院建设。全市新增三级公立医院1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3家;持续开展“湘雅乡情”活动,惠及群众8.6万人;相继建成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推动“互联网+医疗”建设,实现疑难杂症远程会诊;开通掌上医院App,搭建预约诊疗平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健康服务。

    2021年,醴陵市县域住院就诊率由7年前的88%提高到93.85%、县域内基层诊疗人次数占比达73.53%、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9.8岁。

    让“养老”变成“享老”,如今,这一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中午还得麻烦你们送份午餐,谢谢!”电话接二连三呼入醴陵市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工作人员分门别类记录来电老人的需求,再逐一与对应的服务商联系。1个小时后,热腾腾的饭菜就送到了阳三石街道立三村五保户老人手中。

    近年来,醴陵以全国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试点县(市)为契机,积极推行“互联网+”的新型养老模式,建成市级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开通“12349”居家养老服务热线,为老年人提供送餐、就医、生活照料、清洁和精神慰藉等多种服务。

    老年人在家中幸福养老,青少年在学校求学问道。9月15日,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迎来了2022级新生,他们为千年陶瓷产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渌江新城,已运营一年的新三中校园书声琅琅、青春涌动。因为在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等方面成效显著,2021年醴陵教育工作再次获得省政府表扬激励。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醴陵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每年以超过七成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该市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一大批惠民利民举措落地见效。

    今年上半年,醴陵市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课题,推进一大批重点民生实事,完善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完成农村道路“白改黑”1000公里,加快推进醴陵城市防洪治理等项目建设;新增城镇就业407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80人,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达8859.4万元;加速推进陶子湖学校和建宸小学项目建设,启动20所乡村学校提质改造工作,中高考教学质量位居株洲前列;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连续800多天保持低风险地区;开展健康醴陵行动,新城医院、二医院医技楼新建、湘东医院医技大楼维修改造项目加快建设……在喜人的数据和项目背后,提升的是“民生温度”,增加的是“幸福厚度”。

    十年春华秋实,十年逐梦赶超。在醴陵这片热土上,一个个项目的生根,一个个村庄的蝶变,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成为最撼动人心的光影。在新征程中,拼搏和奋斗依然是永恒的主题,醴陵必将乘风聚势、勇立潮头,属于醴陵的“千亿时代”要来了。

    ▶地区生产总值

    2012年 395.3亿元

    2021年 825.2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2年 24771元

    2021年 48445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2年 13347元

    2021年 33886元

    ▶规模工业总产值

    2012年 567.6亿元

    2021年 992.7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12年 112.1亿元

    2021年 285.9亿元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