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临时“接棒”的国赛 为株洲航空产业人才培养助跑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选手仔细核对图纸,确保精准拆装。 记者/戴凛 摄 选手为飞机发动机“动手术”。 记者/戴凛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戴凛

    8月下旬,为期3天的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飞机发动机拆装调试与维修赛项,在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湖汽职院)圆满落幕。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4支代表队荣获一等奖。

    有人疑问,为何这次大赛在株举办,却没有株洲选手和队伍参赛?但记者了解到,该赛项是首次落户株洲,这本身就是一次突破。而其背后还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1.

    聊过往

    ●航空产业,株洲有地位

    加速崛起的制造名城,株洲有着光荣的过去。

    作为新中国“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株洲为工业而生、因工业而兴、以工业为荣。在这里,除开人们熟知的电力机车,航空工业也有着傲人的成绩。

    1954年8月,株洲331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使中国航空首次有了自己的“中国心”,一举结束了中国人不能独立制造飞机的历史,成为新中国航空工业奠基之作。

    如今,历经70多年的发展,株洲已形成了集涡轴涡桨航空发动机研制、通航整机制造、通航运营、配套衍生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2021年,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轻型运动飞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超75%,涡轴涡桨航空发动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头顶“中小航空动力之都”和“中小航空发动机摇篮”的称号,株洲名副其实。

    近年来,株洲市紧扣“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目标,依托良好产业基础和技术创新优势,瞄准世界一流目标,做好做强做精做优株洲航空产业,不断巩固提升株洲航空产业发展优势和地位。

    目前,在58.1平方公里的株洲航空城内,有整机制造企业2家、发动机研制企业3家、优质配套企业28家,同时,还聚集了山河通航、翔为通航等14家通航运营企业,机队规模及运营服务能力居全省之首。此外,在无人航空器整机系统及零部件研发、制造领域,一批航空产业“新军”也正在迅速成长。

    ●航空人才,培养有基础

    在株洲航空产业大发展大跨越之际,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相结合。

    据了解,伴随着航空工业发展,我市航空产业的部分人才主要来自企业学校。1952年建立的株洲南方航空高级技工学校,其前身为株洲南方航空技术学院,由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高级技工学校和南方动力机械公司职工工学院组成,是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和湖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总计培养了3万余名航空工业精英、能工巧匠,被誉为“红色技工摇篮”。

    比如毕业于该校的“80后”吴乐明,经过不断磨炼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株洲市首批核心专家,中国航发首席技能专家。他可以在0.5毫米厚的薄壁零件上进行精密加工,并保证零件不变形,为航空发动力机零部件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撑。

    来自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的袁健松,先后从事过车工、钻工、磨工、钳工等工作,现专注企业精益管理。2015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2017年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目前,株洲南方航空高级技工学校拥有航空制造(数控)、工业机器人、航空、人工智能、无人机五大实训中心,配备先进的实训设备,并围绕航空产业链开设数控技术、飞机维修、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航空服务等特色专业。

    通过深化产教研融合,校企合作共同研发十余项专利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如今,学校与中国航发南方公司、中国航发动研所、中国航发长江公司、南方宇航、湖南山河科技、湖南翔为通航等知名航空企业均建立了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开展“订单式培养”、员工培训等深层次合作,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及人才储备输送。

    2.

    看赛事

    ●临时“接棒”,检验办赛能力

    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飞机发动机拆装调试与维修赛项来株,其实非常突然。

    据了解,飞机发动机拆装调试与维修赛项以团队方式进行,属于高职组、交通运输大类,包括A模块(飞机结构修理)、B模块(发动机拆装)、C模块(线路标准施工)、D模块(紧固件拆装与保险)四部分,参赛队伍需要分场进行比赛,组赛任务复杂。

    “一般国家级赛事筹备时间都在半年以上,但是湖汽职院仅用了40多天。”今年6月,大赛原举办地临时调整。

    7月初,湖汽职院党委书记邓志革毫不犹豫决定“接棒”,并立即安排学校相关部门组织申报材料。

    学院实训中心主任邓家飞介绍,7月16日,学校正式通过专家评审,并明确了比赛时间为8月底。也就是说,留给学校的时间只剩下40多天。

    湖汽职院承办飞机发动机维修相关赛事,也并非空中楼阁。

    2019年,湖汽职院挺进航空工程领域。

    2022年,航空工程学院盛装起航,为专门培养航空高端装备制造与通用航空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二级院系。开设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航空发动机装配调试技术、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航空材料精密成型、飞行器维修技术等8个专业,在校学生规模17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博士2人。

    尽管如此,为筹备此次大赛,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比赛场地经历了一次从无到有的过程。学院腾空了一处室内场地,引进比赛设备,并多次邀请国内相关专家,指导大赛设备安装调试。通过学院相关人员精细分工、紧密配合,最终如期完成大赛全部筹备工作。

    ●组织到位,受到各方好评

    8月27日,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飞机发动机拆装调试与维修赛项”正式拉开帷幕。共有来自全国21个省的37支代表队参赛,是历届大赛中覆盖范围最广、竞赛难度最大、参赛队伍最多的一届赛事。

    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比赛当天室外气温度达到38℃以上,但是赛场内设置有大量冰块,对室温控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选手能够安心投入比赛。

    “第一次来到湖南参加国赛,感受到湖汽职院扑面而来的热情细致,每个工位都提供了饮用水、牛奶、水果和毛巾,赛场还布置了大量冰块降温,非常用心……”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参赛选手彭世能说,一开始很担心高温影响比赛发挥,但是走进赛场后发现,环境很舒适。

    赛后,大赛赛项裁判长罗龙朋对大赛组织也赞赏有加。他认为,整个大赛组织工作细致到位,项目准备专业严谨。尤其在疫情期间、承办时间短的情况下,能成功举办如此高规格、高水平的全国大赛实属不易。

    业内人士指出,有了此次成功办赛的经验,或为株洲今后继续承办该项赛事创造条件。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助推株洲航空产业发展。

    3.

    说影响

    ●以赛促学,提升专业水平

    除了检验学校办赛能力,湖汽职院党委书记邓志革其实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通过与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近距离交流、学习,或为相关专业建设提速5年以上。”在邓志革看来,举全院之力办好这样的大赛,是学校打造“一体两翼”专业群格局的重大战略机遇,或将成为航空工程学院快速发展的一个助推器。

    湖汽职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尹万建则表示,作为民航职业教育领域的新兵,湖汽职院把承办本次赛项作为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专业群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服务湖南职教高地建设和航空动力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的节点工程。通过努力向兄弟院校学习,竭诚为民航产业服务。

    “紧跟航空工程产业转型升级,校企共建模块化课程,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航空工程类技术技能人才,我们这些年一直在发力。”湖汽职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欧阳波仪介绍,学校一直以来就与航空有渊源,学校的数控技术、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学生,每年都有安排在南方宇航、山河科技等企业就业。近年来,湖南省航空产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学校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增设航空工程学院,为服务区域地方经济贡献一份力量。

    据悉,中国航发、湖南山河科技等优质单位来该校招聘人数正逐年提升。近三年,重点就业企业由65家增加到120家,央企国企、大型合资和民营企业到校“抢人”成为常态。

    今年,该院联合湖南山河科技开设了两个“订单班”。另外,三年来,该校已为航空企业输送人才3000余名,学生到民航维修企业、中航工业等航空企业就业85%以上,涌现出蒋凯旭等一批行业内较高公认度和起示范引领作用的行业人才,支撑航空产业发展。

    ●力促院校,融入产业集群

    记者了解到,近三年,株洲已先后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第五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2018年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国际焊接大赛等比赛,为推进职业院校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职业院校师生成长搭建了平台。

    “株洲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推动株洲航空职业教育深度融入株洲世界级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建设。”在副市长杨胜跃看来,这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飞机发动机拆装调试与维修”赛项在株洲举行,既是对我市职教工作的肯定和支持,更是鼓励和鞭策。

    他同时表示,赛事的成功举办,对推动株洲九郎山职教科创城院校扎根株洲办职教、对接产业强服务,为加快“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进程是一个新的探索。

    “承办此次比赛,是打造‘职教湘军’、培养‘湖湘工匠’、培育‘楚怡品牌’的重要机遇,是株洲作为整体提升湖南航空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贡献度的务实举措。”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仁祥认为,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是湖南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主要领域之一,目前湖南已形成了从整机制造、动力系统、关键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到航空综合服务保障等较为完善的航空产业链体系,并拥有较好的民机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

    株洲航空产业人才培养未来可期。

  • 上一篇
  • 下一篇